新浪新闻客户端

神经生物学家叶玉如 | 与阿尔茨海默症的战争,我们能赢吗?

神经生物学家叶玉如 | 与阿尔茨海默症的战争,我们能赢吗?
2020年09月09日 15:40 新浪网 作者 凤凰卫视

  

  本期《阳光保险——名人面对面》

  对话

  叶玉如

  

  > 完整专访 | 神经生物学家叶玉如

  没时间看视频

  也可以看文字

  以下为采访摘要

  阿尔茨海默症能被治愈吗?

  叶玉如,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她是国际顶尖神经生物学家,从198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药理学博士至今,专注神经科学领域近40年,致力于找出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叶玉如:阿尔茨海默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在还没有药物可以进行治疗。而且,通常等病人选择去医院诊断,都已经进入晚期阶段了。他们的大脑在十年或二十年前,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阿尔茨海默症,人们对它更熟悉的名字是“老年痴呆”。它会袭击人类的大脑,患者会出现记忆减退,语言和认知障碍,不认识身边的亲人家人,最终连吞咽的动作都会被遗忘。

  叶玉如:目前,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症了解的还是太少,所以就需要做很多基础研究,来查明它发病的机理在哪里。我们实验室就希望能找出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因子,以及一些早期诊断方法。比如我们建立的测序平台,就是用来检测你患病的风险是高,还是低的。田川:您是怎么想到要建立这样一个测序平台的?叶玉如:现在国际上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都是根据西方白人的遗传因素,和他们所处的环境进行的,得来的成果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群。所以我就决定建立这个项目,希望可以在中国人群里找到风险因素。我们是第一个完成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测序研究的团队,但还是希望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测试数据。

  

  正常大脑(图左大脑) 与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图右大脑)

  对比图

  叶玉如被称为“遗忘的对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德杜夫教授曾这样评价她:“叶玉如在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发现,将使人类最终治愈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症成为可能。”什么时候能研发出治愈药物?我们还要多久才能战胜疾病?这是叶玉如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田川:您刚刚讲阿尔茨海默症现在是没有药物可以治愈的,针对药物这块,您在做什么尝试?叶玉如:我们有在做药物筛选,然后用动物模型来看药物是否有效。有些药物,我们觉得效果应该不错。但临床时发现,如果只有这一种药,它不一定对每一个人都有效,因为每个人的发病机制不一定一样。所以就需要花很多时间,药物研发是非常漫长的。田川:其实您妈妈的姐姐,也是因为阿尔茨海默症过世的。妈妈曾问过您,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研发出治疗的药物。那一刻,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叶玉如:妈妈的姐姐得了这个病,那会她已经不认识任何人了。但这个病真的太复杂了,现在,全世界有3500万阿尔茨海默症疾病人,到2050年就会超过1个亿,这是很大的一个数目。我作为科学家,尤其阿尔茨海默症还是我重点研究的一个项目,我明白它有多困难,可能需要几代人努力才可以找到,但我在尽我的最大的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走。

  科学精神究竟是什么?

  1955年,叶玉如出生于香港,她从小读书认真,从小学到博士后,她没有交过一分钱学费,因为全部拿了奖学金。叶玉如喜欢生物和化学,中学毕业时,她得到赴美国波士顿学习的奖学金,仅用3年时间,便获得西蒙斯学院化学和生物学双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神经药理学。

  田川:您怎么知道“科学家”就是您要做一辈子的工作?叶玉如:很难形容,就是一种感觉。田川: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叶玉如:我花很多时间在实验室都不会觉得累,自然而然就觉得,自己应该是可以走科学、科学家这条路的。

  叶玉如说,在哈佛的那段时期是她求学生涯中最艰苦的一段日子,学校图书馆的看门人都认识这个拿全奖的东方女孩,实验室初创阶段,条件差,时间紧,每天做实验,叶玉如都要在凌晨三四点才离开,是走得最晚的学生,但是她至今都清楚地记得,每天做完实验回到宿舍时的愉悦心情。

  叶玉如:年轻的时候,我就是慢慢去学习、去感受、去体会科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科学家走的路究竟是怎么走的?你需要一个过程,去知道好科学家应该是怎样的。田川:您现在认为好的科学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叶玉如做科学,要有耐心、要坚持、要诚实、要严谨、要负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到科研项目里。科学精神,我觉得就是自己对科学的态度。不可以走捷径,也不能希望立马就得到成果。因为如果你得到的成果不真实,也会影响到其他科学家走的路,这是我们作为科学家一定要记得的。

  

  叶玉如:有些学生不是很明白怎样成为好的科学家,他们觉得随意做一下就行,但科学不能这样。很多科学最后能成功,都是因为投入了很多时间。科研带来的影响,可能也要等别人利用我们的成果在他们的研究上,得到一些突破后才能被知道。

  

  叶玉如 与哈佛大学同学合影(上排右二为叶玉如)

  1993年,香港科技大學成立不久,叶玉如从美国受聘回港任教。那会儿38岁的叶玉如已经在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做出优异的成绩,是当时公司第一位女性高级科学家。在科研事业前途无限的情况下,她决定回到香港,从零开始,创立自己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

  叶玉如:从零开始是很困难的。建立实验室,必须先建立团队,第一步就是训练学生。当时投入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训练出来的。田川:我发现,当年和您一起创立实验室的四个人,其中有两位现在还和您一起并肩作战。叶玉如:对,有两位还坚持着。一位是我的第一个博士生,另一位是我当时的技术人员,后来也成为我的博士生了。她们两位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辅助我。没有她们的支持和付出,建立实验室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所以我去巴黎拿“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时,邀请她们跟我一起去的。

  

  从1993年回港至今,叶玉如培养了40多位博士生,她创立的实验室也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很多学生和她一样走上了科学家的道路,在全球各地创立自己的实验室,并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做着科研工作。

  叶玉如:好的科学家,怎样培育下一代科学家?我希望可以帮助香港训练年轻的科学家,这也是我来科大的原因。我希望人家觉得,我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田川:您是如何知道该怎样培育下一代科学家的呢?叶玉如:我的导师把这些经验传承给我。接下来,我把科学精神传承给我的学生。等他们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后,我相信他们也会这样传承下去。

  

  在过去的20年里,凭借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突出研究成果,叶玉如获得过不少荣誉与奖项。2001年,当选为当时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2004年获得被誉为“女性诺贝尔奖”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同时她还是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还被颁授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

  叶玉如:做科研,我觉得不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我很喜欢跟不同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合作。而且,有的科研必须要跟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合作,才能有一定突破。所以我们现在有很多项目,都有不同的合作伙伴。也给我们的科研增加了很多乐趣,我其实是很享受的。田川:哪怕科研失败了也没关系吗?叶玉如:没关系,肯定有需要我们调整想法的时候。科学,是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做实验找答案,做一个实验就能得到结果,这是不可能的。虽然有时实验失败了,但你能从实验结果里得到很大的提示,下次做实验就能做出相适应的调整。

  

  编导:李晗

  编辑:612、林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