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中美血与火的较量

70年前中美血与火的较量
2020年10月23日 16:53 新浪网 作者 凤凰卫视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

  同朝鲜人民与军队并肩作战;

  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

  志愿军将士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

  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70年后,硝烟远去,

  而那些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志愿军将士们,

  从未被祖国和人民忘记。

  

  70年前,中国和美国狠狠地较量了一次,打了一场热战。

  在哪里较量?在哪里打呢?在朝鲜半岛。有观众会说,哦,你说的是朝鲜战争。不,我说的是抗美援朝。抗美援朝跟朝鲜战争有所不同。

  朝鲜战争,指的是1950年6月25日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是朝鲜半岛南北两个政权之间的内战,南方是大韩民国,北方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几天之后,美国来干预了,朝鲜内战就扩大成为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战争。朝鲜战争爆发4个月之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这才有了“抗美援朝”。此时的志愿军入朝参战部队为两个加强兵团,9个军,33个师,作战部队总计38万人,此外还有数万名朝鲜游击队在联军阵线的后方活动。11月26日,也就是志愿军在西线发起进攻的第二天,随着3个韩国师的彻底崩溃,联合国军第八集团军的右翼就已经不复存在了。3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投入兵力240万人,197653人在那里战死。

  

  ● 1949年3月,朝鲜立国刚刚6个月,内阁首相金日成出访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苏联,寻求大规模军事援助,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起初斯大林是反对的,原因是担心战事扩大,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导致刚经历过二战摧残的苏联再次陷入战火。

  ● 到了1950年初,斯大林的想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此时中国从苏联手上收回了中国长春铁路和旅顺港的一切权利,斯大林为了寻找替代旅顺港的太平洋出海口,悄然对朝鲜问题作出了新的部署。他把目光投向了远东朝鲜半岛的4个天然良港,分别位于朝鲜的元山、韩国的仁川、釜山和济州岛。

  

  ●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三天后,拒绝把这场战争视为朝鲜人之间内战的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火速应战,但朝鲜人民军冒着美军的海空炮火,全线向南推进。两个半月内攻占南方八成以上的土地。

  ● 9月15日,毛泽东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大批美军和联合国军队在朝鲜半岛中部的仁川登陆,拦腰切断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人民军遭到南北夹击,开始撤退,朝鲜战局逆转。

  ● 9月28日,美军收复汉城,急速向北推进。

  ● 10月7日,美军突破三八线,直逼平壤,朝鲜的江山危在旦夕。

  ● 10月19日,朝鲜首都平壤沦陷,就在这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支部队,静悄悄的进入朝鲜,并在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

  ● 10月25日,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战歌,分批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美国的大多数盟友一面在投票时老老实实的与美国保持一致,一面又小心翼翼的支持联合国邀请中国特使参加联合国会议。就这样,美国终于再也没办法在联合国堵住新中国的嘴了。1950年11月28日,中国特使伍修权出现在联合国。朝鲜前线激战正酣之际,中美两国又在联合国的演讲桌上兵戎相见了。

  我现在带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命令,代表全中国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民,在这里控诉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的领土台湾是非法的和犯罪的行为!

  ——伍修权现场录音

  这是新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第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

  

  周恩来开列了中国军队在朝鲜停战的三个条件: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必须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二、美国侵略军必须撤出台湾;

  三、 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

  停战条件的第一条不是关于朝鲜,也不是关于台湾,而是关于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的权益和地位。中国参战的最根本原因,绝不仅仅在于一个新生政权感到了来自边境的威胁,而是这个迟到的古老国家力图取得更大的承认。

  

  1950年11月27日,东线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向钻进包围圈的美第十军发起了总攻击,著名的长津湖战役拉开了帷幕。

  ● 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眼看前线招架不住的麦克阿瑟在东京的会议室里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 12月4日,第八集团军决定放弃平壤,全线回撤到三八线一带组织防御。

  ● 12月10日,在空中火力的帮助下,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为主力的美第十军残部,奇迹般的从长津湖地区突围,撤到联合国军在朝鲜仅剩的桥头堡——兴南港。志愿军第九兵团随即向这个挤满了敌军的港口展开了最后攻击。

  ● 12月24日,残余的美军凭借着无以伦比的海运能力终于逃出了朝鲜。历经一个月惊心动魄的大战,朝鲜半岛再次恢复了平静,联合国军被赶回了三八线。

  

  刚刚取得的胜利是用生命换来的。

  仅长津湖一役,志愿军九兵团的伤亡就超过了4万人。最现实的问题是粮食、弹药运不上前线。志愿军官兵几乎全靠两条腿在险峻的山峦中长途奔袭,而一旦踏上公路,就会立刻成为蜂拥而至的美国飞机狂轰滥炸的目标。这一切都让志愿军的统帅彭德怀深感不安,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残酷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当全军沿临津江一线与敌人形成全线对峙的态势后,彭德怀的意见是:志愿军需要休整三个月以上。并致电中央明确提出了暂“不越过三八线”的考虑。1950年12月13日,毛泽东给他回电:务必要越过三八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必须打过三八线呢?为什么必须打到韩国首都汉城去呢?

  

  这件事还要从中苏联盟谈起。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所遇到的最大外交难题是:如何让苏联相信新中国是一个强大而且值得信任的盟友?很明显,斯大林对不依靠苏联建立起来的人民政权缺乏信任。几年后,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曾坦率的总结道:“我们革命成功的时候,斯大林说它是假的。我们不与他争论,当我们开始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革命才变成真的了。

  将战争继续下去,把一半以上的美国地面力量拖在远东,这十分符合以中苏联盟为基础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利益。

  

  “军事上不允许打,但政治上必须打”,内心饱受煎熬的彭德怀最终决定把一切困难抛诸脑后。在向三八线进军的路途中,六个军的志愿军和三个军团的朝鲜军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洪流,步兵、炮兵、运输队和担架队在一片银白的月光下挤满了大路和小路,挤满了一个又一个渡口。立刻越过三八线,哪怕只越过一步。

  ● 1950年12月31日,彭德怀下达了全线攻击的命令。这是中国炮兵在朝鲜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火力最强的一次炮击。

  ● 1951年新年,经过不分昼夜的殊死拼杀,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部队终于突破了主要由韩国军队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兵临汉城城下。

  ● 1951年1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突入已遭联合国军放弃的汉城市区。30多万中朝联军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进行了连续八昼夜不间断的进攻,把战线向南推进了80至100公里,前锋已直达三七线。

  而就在此时,彭德怀下达了一条命令:“全军立即停止追击!”

  这一命令,令全世界大吃一惊。

  

  当苏联和朝鲜强烈要求志愿军加快追击步伐的时候,彭德怀勃然大怒。志愿军不得不停下的原因是部队打得太快太远,后勤保障跟不上。彭德怀已经察觉到,美军的侦察活动越来越频繁了。

  他的直觉没有错,第三次战役显然没能挫伤敌人的元气。中美双方统帅心里其实都十分清楚,真正的决战尚未到来。

  

  1951年的1月25日,被压缩在三七线的美军开始大举北上,进行试探性的全面进攻作战,美第八集团军把这次北进行动称为“霹雳作战”。联合国军方面5个军,共16个师外加3个旅、1个空降团和全部的炮兵、空军力量,地面兵力达到23万人。

  这次行动的目标不是夺取地盘,而是消耗志愿军的有生力量。

  1月27日,满眼血丝的彭德怀向毛泽东发电,建议部队后撤,足见前线战局的危急。不过,连彭德怀自己都认为毛泽东不会同意自己的意见。非但如此,来自中南海的回电让他惊愕不已。毛泽东不但不同意后撤,而且指示志愿军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

  

  目前交战双方的装备水平极度悬殊,彭德怀盯着双方态势图沉思了很久,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初步的战役设想。对于中朝联军士兵来说,最严峻的第四次战役,就这样开始了。在双方箭头交错的地图上,标有一个寻常的小镇——砥平里

  

  1951年2月14日,一个没有星光的夜晚。信号弹在砥平里四周同步升起,军号声也响了起来。7点整,暴雨般的炮弹落在了防御阵地上,已成废墟的小镇狼烟四起。接近午夜的时候,激战达到最高潮。“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砥平里”的命令,使得中国士兵冒死进攻。而“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砥平里”的命令,又让联合国军只能拼死抵抗,在这里最血腥的场面持续了5个多小时。

  1951年2月15日,经过昼夜激战,砥平里外围的高地均被志愿军占领,守军退缩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起伏地带,凭借房屋,据点式工事以及强大的炮火顽强反抗。然而,中国军队的进攻却在日落之后戛然而止了。临时总指挥徐国夫意外的接到了“立即撤出战斗”的命令。

  此时已是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战的第五天了,联合国军已经在原州一线组织起坚固的纵深防御。即便攻下了位置突出坚守不易的砥平里,志愿军也很难继续向南突进了。

  

  砥平里战役之后,粮弹补给几乎消耗殆尽的志愿军各部再也无力死守三七线。

  ● 1951年2月17日,中国军队从东西两线全线撤退。

  ● 砥平里战役结束30天后,汉城失守,中朝联军占领韩国首都的时间为70天。

  三年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打了7次大的战役。前5次按序号编列。

  ● 1950年10月25日到31日,第一次战役;

  ● 第一次战役还没结束,志愿军马上又在10月31日发动了第二次战役;

  ● 第二次战役11月2日结束,志愿军紧接着又在1950年的12月31日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打到1951年的1月5日;

  ● 20天后,1951年1月25日,第四次战役;

  ● 第四次战役刚结束,第二天,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五次战役,打到6月10日。

  ● 一年多之后,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

  ● 1953年7月13日到7月27日,金城战役。金城战役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打的最后一次战役。

  7月27日,朝鲜战争就停战了。7次战役,每一次都非常惨烈,其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哪一次呢?

  抗美援朝最著名最惨烈的战役是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1952年10月到12月间,持续苦战43天,3.7平方公里的山地上,43天内落弹超过230万枚,交战双方共有3万人战死在上甘岭。

  1952年的9月中旬,在距离上甘岭以西25公里处的地方,志愿军一个连队对联合国军所控制的一座无名高地展开了突袭。在这次小规模的战斗中抓到了韩军俘虏,从军衔上看,还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韩国部队的一名上尉。通过审问这名军官,不但获悉了许多韩国部队的阵地部署,还交代了美韩部队近期正在筹划着一个大型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是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一手策划的。

  早在几个月前,美国第三轰炸连队第13轰炸中队按照惯例执行轰炸任务,一位名叫范佛里特的飞行员中校驾驶美式B-26轰炸机,在朝鲜上空被中朝部队的炮火击中,机毁人亡。这一消息第一时间就上报到了美军最高指挥部门,因为这位飞行员的父亲就是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作为一个父亲,异常悲愤的范佛里特怒火中烧,他要复仇,经过反复研究,他已经找到了志愿军防线里最薄弱的突破口,那就是上甘岭。

  

  范佛里特将完整的作战计划取名为“金化攻势”。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30分,美军部队集中了16个炮兵营,近300门大炮向上甘岭发动了全面进攻。范佛里特计划用伤亡200人的代价,用5天的时间拿下上甘岭。随着很多个5天过去,当范佛里特发现自己手中的王牌部队美军第7师已被打得七零八落,在无兵可用时他忽然想到让韩二师的部队进攻上甘岭。

  韩军自从朝鲜战场开战以来,可以说是一路溃败,在美国人眼里他们不堪一击,并且还给美军添了不少乱子,为此美军专门搞了一个对韩军的训练。在一年多的整编和训练下,韩军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韩二师第一天作战就顺利拿下了537.7高地的两个阵地。

  不过,韩军暂时的得手并没有让志愿军乱了阵脚。上甘岭战役开战以来,表面阵地经常每隔几天就会在两军之间几度易手。随着韩军的增多,可以预见联合国部队的兵员正在枯竭,此时正是赢得上甘岭战役的关键时刻。15军军长秦基伟向上甘岭各战斗部队下发了命令:做好收复阵地、巩固阵地的大反攻准备。

  

  1952年11月25日志愿军完全收复上甘岭两个高地的所有阵地,

  而联合国部队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有效攻击了。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先后投入的美军和韩军共计总兵力6万余人。志愿军先后投入的总兵力共4万3千余人。志愿军在上甘岭的43天里,打退排以上进攻900余次,与敌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其中全部歼灭敌建制1个营、18个连、218个排、击毁坦克14辆,击毁击伤大口径火炮61门,消耗敌100多个建制连的器材装备,使美军所谓一年来最大攻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上甘岭之战不但让这次军事行动的策动者范佛里特颜面扫地,更是影响了美国国内的总统大选。

  ● 1953年1月20日,一直以朝鲜半岛停战为主打牌的艾森豪威尔,获得了国人的选票支持,成为美国第34位总统。

  ● 1953年的3月5日,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人物斯大林病逝,在葬礼刚刚结束后,他的继任者们便开始商讨以缓和国际关系为核心的对外政策新方针,这一方针的起点就是解决朝鲜战争问题,苏联政府分别致函毛泽东和金日成,希望两军能够早日和联合国军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1953年的4月26日,中朝和联合国军在板门店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谈判,就分界线、解除武装、战俘交换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讨论。直到1953年的7月27日,板门店谈判终于有了结果,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怎么打赢上甘岭战役的呢?

  举一个例子。15军45师的师长崔建功,对他的军长秦基伟说︰“请你放心,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这是一次国魂之战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美军的“金化攻势”,给美军以沉重的打击。战役之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秦基伟将军说︰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秦基伟借用别人的评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这真是,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

  10月25日 晚19:15

  大新闻大历史 为您讲述

  《70年前中美血与火的较量》

  

  编辑:Ricky Zhu、栗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