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央行票据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票据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工具
2019年10月14日 09:58 新浪网 作者 新京报

  央行票据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工具

  新京报讯 10月14日,央行官方公众号发布作者为央行货政司课题组的文章。文章表示,央行票据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工具。

  2019年10月7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了研究报告《巨大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市场功能》[1],在附录《回笼流动性操作和对货币市场的支持:中国案例》[2]中对2002-2011年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回笼大量外汇流入带来的过剩流动性的做法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发行央行票据还对增加短期高等级债券供给、完善短端无风险收益率曲线以及促进中国货币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2-2011年,中国外贸出口和外商投资持续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外汇持续大量流入,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扩大,外汇储备快速累积。为避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于宽松导致通胀升温,人民银行创设并发行中央银行票据,配合法定准备金工具回笼过剩流动性。央行票据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发行规律,每周二、四定期滚动发行,有助于形成连续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二是市场化发行,发行价格由招投标随行就市确定;三是期限较短,以1年期以内期限品种为主,在当时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初期短期工具不足的情况下,为市场提供了合适的短期限流动性管理工具。随着央行票据发行量逐步增加,其在回笼流动性、为市场提供短期金融工具等方面的作用渐渐得到各界认同,发行规模、市场存量和二级市场交易量也稳步攀升,2008年余额曾超过4.5万亿元。2013年以来随着外汇形势的改变以及中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央行票据完成了其阶段性历史使命,暂时退出了公开市场操作。

  自2018年末以来,人民银行在中国香港直接面向离岸市场参与者发行央行票据,目前已滚动发行11期,建立了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的常态机制。在外部冲击不确定性加大、影响长期化的关键时期,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内的央行票据被激活,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稳定汇率预期等多个政策目标效果可期,未来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可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 徐超 校对 危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