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四十年:改革开放,创新未来

深圳特区四十年:改革开放,创新未来
2020年08月26日 00:02 新浪网 作者 新京报

  ■ 社论

  庆祝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是期待深圳以及深圳所承载的改革开放与创新精神,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在深圳市境内划出327.5平方公里地域设置经济特区。这一天,被称为“深圳生日”。

  今天,深圳特区迎来了自己的四十岁生日。

  从GDP不到3亿元的边陲小县城,到如今一跃而为GDP接近3万亿的国际大都市;从改革开放与创新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经历四十年披荆斩棘、蓬勃发展的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创新之路上的耀眼标注,也以最具说服力的实践,证明着中国勇于改革开放与创新的巨大成功。

  回眸深圳特区的四十年发展历程,无数故事和口号,都已经凝结为关于改革开放与创新的国民记忆。诸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等口号,是当年改革突破的重要理念支撑,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有着别样的现实意义。

  正是敢于打破思想、理念的禁锢,深圳成功走出了一条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改革开放的大道。在这里,率先实行聘用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工程招标;在这里,敲响了土地拍卖的“第一槌”、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创办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这里,分配制度改革、住房商品化等迈出第一步……

  在诸多的“第一”、“率先”突破中,深圳培育了中国市场经济的雏形,成功为改革开放与创新“打开局面”。

  深圳特区在人事、土地、住房、科技、金融、外贸等领域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和突破,为全国改革开放与创新的突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试验田和急先锋的作用。

  时至今日,深圳仍在这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如就在日前,承载着资本市场改革期许的创业板注册制就在深圳正式落地。这也是四十不惑的深圳特区,还需要继续在改革开放、创新轨道上乘风破浪的最新注脚。

  改革开放与创新,是深圳的立城之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深圳势必要承担起更大的改革开放与创新使命,通过继续有条件地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激发新的发展活力,担当起中国下一轮改革试验的重任。

  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处于中国改革开放与创新前沿的深圳,更需要拿出创业创新的精气神,开好“顶风船”,做好表率,将改革开放与创新推向纵深。

  在日前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这方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深圳同样大有可为。比如,深圳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道路上,继续弘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与创新精神,在经济与社会等层面继续发挥好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当然,深化改革开放与创新,这不仅是对深圳的要求,也要求深圳四十年来在机制、观念上的“突破”与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实践。

  纪念深圳特区四十周年,是祝福,更是希冀。人们不只是在纪念一座城市的生日,更是期待深圳以及深圳所承载的改革开放与创新精神,能够被进一步发扬光大。

  梳理深圳特区四十年的成果与来时路,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往的功绩,而是要在回望与思索中,进一步凝聚改革开放与创新的新共识,激发改革创新的新动力,校准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深圳特区进入四十不惑之年,新征程有新挑战,未来仍然任重道远,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需要深圳特区继续乘风破浪,在改革开放与创新的道路上,重新出发永无止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