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陶如让逝世

陶如让逝世
2020年10月30日 19:48 新浪网 作者 新京报

  10月29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发布讣告:中国著名书法家、艺术教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陶如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0月28日逝世,享年88岁。

  陶如让1931年11月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其父是书法家陶南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称,陶如让的书法受其父影响,师承皖系书法流派,古朴秀雅,隶篆各体皆形成独特风格;早年即有专文论著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曾被清华大学、外交部、原轻工业部、文化部、安徽省博物馆等处收藏。

  1956年,陶如让从山东大学外国语言系毕业后,进入刚刚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教。此后直到1992年退休,他一直没有离开讲台。

  这期间,上世纪70年代后期,陶如让曾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部《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的集体编写;1983年,参与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的工艺美术历史与理论系。1987年调至《装饰》杂志编辑部工作后,继续兼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共同课教师,主讲文学、书法等课。

  1992年退休后,陶如让担任《雕塑》杂志主编,并曾兼任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顾问、燕京书画社顾问等职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称:陶如让先生秉性温良沉稳,正如其名“如让”(《尚书·尧典》:“允恭克让”)一样,一生不求闻达,不事张扬,潜心于学术研究和专业教育,在学院从事教育、编辑工作达60余年,培育和影响了几代年轻学子和青年教师、编辑。

  《市场星报》发自2013年的报道称,中央工艺美院授课的老一辈艺术家中,美术方面有吴冠中、张光宇、张仃等人,书法上则是陈叔亮、陶如让等人。那时,学校的海报、学生的毕业证书、对外交往的书法礼品基本上都是由陶如让完成。陶如让培养了许多弟子,比如,丁韶光、王成喜、韩美林等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安徽的书画家他更是倾情熏陶,安徽书协副主席方绍武、美协副主席朱秀坤、原安徽轻工研究所所长郑华宗、淮王鱼画创始人童文和等。

  据报道,陶如让喜爱的不仅仅是书法,还有文学、美学,不过,他放弃了画画,放弃了写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上。“画家、作家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但是多我一个老师,或可成就成千上万个人才,这是值得的,”他说,在他眼里,没有一个坏学生,“只要他不碰触道德底线,我不会多说什么。对年轻人,我们要赏识,要关爱,要一视同仁,要不偏不倚。”

  今年春节后抗疫期间,陶如让曾挥笔写下“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曾与陶如让共事的《雕塑》杂志社长范伟民发文回忆,“就在2020新春伊始的新冠疫情期间,他不顾年老体弱与病痛在身,还挥毫作书,参与全国艺术界众志成城的抗疫战争。现在,适逢杂志创刊25周年,正当是举杯同庆、共话未来之际,他却驾鹤西去”。

  范伟民写到,“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是我尊敬的老师;在《雕塑》杂志社,他是我敬爱的同事。作为杂志社的元老,他曾为《雕塑》杂志刊号的申请,付出了巨大心血与努力。在1995年创刊后,他亲自担任杂志主编,与我并肩战斗,呕心沥血十多年”,“他的逝世,是我刊的巨大损失。我相信,这也是中国雕塑领域的巨大损失,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巨大损失,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的巨大损失,中国文化传媒领域的巨大损失!”

  陶如让生平(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陶如让先生1931年11月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言系;同年起任教于刚刚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共同课教研室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讲俄语、古典诗词欣赏、书法鉴赏等课程。

  20世纪50至60年代,曾在《文汇报》《文艺报》《工艺美术通讯》《工艺美术参考资料》《装饰》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文艺评论文章和东欧国家工艺美术译介文章,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参与学院全国工艺美术调查研究及学院第一部《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的集体编写工作。1983年,参与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的工艺美术历史与理论系,并在系里执教。1987年,调至《装饰》杂志编辑部,协助主编何燕明工作,历任副主编、主编,同期兼任共同课教师,主讲文学、书法等课。

  1992年退休。后担任《雕塑》杂志主编,并曾兼任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顾问、燕京书画社顾问等职务。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