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去环球影城担心没地儿停车?三大停车区提供上万车位

去环球影城担心没地儿停车?三大停车区提供上万车位
2021年09月06日 11:53 新浪网 作者 新京报

  作为北京文旅新地标,北京环球度假区即将于9月20日开园。北京环球度假区预计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面对如此大的客流量,如何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周边配套设施是否齐全?作为环球度假区的“承载地”,北京市及通州区各项服务保障已提前“上线”,等待接受开园考验。

  8月27日,北京环球度假区,停车场周边道路设有交通指示牌。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出租车

  遇高峰 通州将增派出租车“支援”

  自从环球度假区开展内测和试运行以来,通州区交通局交通综合事务中心的李云扬几乎每天都盯在文化旅游区综合智慧中心大屏幕前,了解客流的动态。一旦出现用车高峰,区交通局前期制定的《出租汽车运营保障方案》中的“大客流保障”措施将派上用场。

  环球度假区游客出行需求较集中,返程大客流通常集中在晚高峰时段。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打车难问题?李云扬说,度假区运营方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出租汽车调度站内的客流、车辆进行监测,并汇总园内总体客流情况,对站内运力与客流的供需匹配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与区交通局形成联动。

  何时启动“大客流保障”,也经过了严格的分析,并结合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专家意见得出了科学数据。大客流保障有Ⅰ级和Ⅱ级两个级别,李云扬以Ⅱ级举例,一旦出租车排队候车人数达到600人以上,且蓄车区未来半小时内待运车辆不足蓄车区资源的20%,预计排队等候时间超过45分钟,度假区运营方会选择引导游客乘坐地铁或公交车疏散。通州区交通局将根据实际客流情况组织辖区出租汽车企业动态调集车辆前来支援。“为此,我们和辖区12家巡游出租汽车企业提前做好了沟通。”

  地铁

  设置82道闸机 应对瞬时大客流

  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自2019年底开通后,环球度假区站“暂缓开通”。其间虽没有直接服务乘客,但为时刻保持投入运营的能力,所有人员、设备设施时刻在线,很多工作更是在开站前就演练了无数遍。

  据地铁环球度假区站站区长刘璐莎介绍,车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联合公交总队、治安支队、属地派出所针对车站突发大客流场景进行实战演练。“站务员的业务培训没有停下来,电梯等设备的调试也没有中断。”

  “这个地铁站可真棒,修得跟机场一样。”这样的评价是不少乘客抵达环球度假区站时的感受。可以说,在环球度假区地铁站,任何设施都是按照超规格进行设计、建造的。

  据预测,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开园后,该站瞬时高峰客流能达到每小时4万人次,是普通地铁站客流量的3倍。因此车站采用开敞式站厅,站厅与室外空间处于同一平面,客流出站即达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的下沉广场,便于快速疏散。为应对瞬时大客流,车站一共设置了82道闸机,即使出现大客流,也不会出现乘客在闸机口排队等待的情况。

  一般的地铁站台只有12米宽,环球度假区站的站台宽度达到16米,多出来的4米可以容纳更多乘客排队候车。

  在售票和问询方面,车站同样做好了大客流准备。车站一共设有4个人工售票处,其中站外各有东、西两个售票处,每个售票处提供四个售票窗口和一个残疾人售票窗口,在站厅层的东西两侧还设有多条自助售票机。在站厅层北侧,设置了一处能提供多人同时问询的圆形问询处,地铁工作人员可以在这里回答乘客的各类问题。

  8月26日,地铁环球度假区站站台层。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公交

  客流提升 发车间隔会逐步加密

  为配合北京环球度假区内部压力测试,8月26日首车起,589路、T116路延长线路至环球度假区,环球度假区公交站同步启用。市民乘坐公交下车后,步行两分钟就可抵达压力测试期间的园区验票口。

  公交集团客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线路延长前,组织驾驶员对度假区周边的道路情况、站台情况进行了实地踏勘,配备了机动车,如果遇上集中客流,会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加车的方式,确保不会产生乘客滞留在站台的情况。目前高峰间隔为8分钟,低峰间隔为12分。正式开园以后,随着客流的提升,发车间隔还会逐步加密。

  T116路环球度假区站与589路站台相距不远。调整后的T116路可以接驳环球度假区,并将行政办公区、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环球度假区进行交通串联,更便捷的是,将地铁6号线、八通线、7号线相关地铁站进行串联,极大方便了乘客。

  驾车

  三块停车区域 可供一万辆车停放

  为方便游客自驾车直达园区,京哈高速与东六环增设立交匝道和进出站口,市民驾车可从京哈高速公路“田家府站”及六环路“张家湾北站”两个站直达北京环球度假区。目前,两个收费站口均已启用。

  沿着匝道盘桥而下就是京哈高速的田家府收费站,从此驶出高速公路,再有1、2分钟的车程就能看到环球度假区的分道标示牌,道路往左走是供临时落客停车的区域,以及出租车、网约车、旅游大巴的停车区域,道路往右则是私家车的停车场。

  在这里,一共有三大块停车区域,能同时供一万辆车停放。停车区域在建设之初便将便利性纳入设计考量,采用“快速停车”设计停车车位,避免车辆“倒车入库”,从而节省游客的停车时间。

  北京环球度假区停车楼共计6层,配备6540个停车位,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单体停车楼。紧邻停车楼还建有地面停车场,可提供2772个停车位。除此之外,北京环球度假区还专门开辟了拥有1447个停车位的备用停车场,以满足内部压力测试及试运行期间客流极高峰日的停车需求。

  北京环球度假区还专门在停车楼一层西侧区域设立私家自行车及共享单车停放区,满足“骑行族”的停车需求。

  此外,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区停车场选址距离环球主题公园约3公里,准备了1900多个车位。停车场北侧还设置了应急备用停车场,大概可以容纳2000辆车停放,目前场地已经完成土地平整,如有应急需要可以随时投入使用。

  8月27日,北京环球度假区,停车区域按主题景区的形象划分。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环境

  呼应环球度假区整体风貌 打造夜间经济

  环球度假区的北侧,是5.5公里长的万盛南街,以此为界,街道南北两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北侧是色调灰暗沉稳的老城区,南侧文旅区洋溢着和环球度假区画风一致的明亮色调。随着通州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环球影城周边)启动,街道北侧的色彩也逐渐被点亮,形成自然过渡。

  通州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科科长张春霞说,此次工程对“四横四纵”主要道路沿线公共空间进行景观提升,它们都是通往度假区的主要道路,万盛南街就是其中“一横”。

  以往,万盛南街北侧的荟萃园区域、瑞都世家南区附近业态低端,散落着修车店、五金店、快递仓储站点。此次提升中,两个区域引入主题餐饮和酒店,打造“城市客厅”,将植入适老适幼、运动休闲、文化沙龙、阅读交流、亲子互动等服务功能。

  设计师于波说,此次提升将和环球度假区所在的文化旅游区风貌联动。首层商业以玻璃幕墙为主,增强视觉通透性,保证良好的商业氛围。“在商业牌匾设计上,我们将保留原老字号牌匾,做到个性化与秩序性共存。”

  “晚上,在主题公园游玩了一天的游客对周边夜间餐饮的需求强烈。这里还将发展夜间经济,形成夜间消费场所。”张春霞介绍,在夜间照明上,商业区将霓虹闪烁,营造活跃的氛围,呼应环球影城整体风貌。街区还将通过幻光装置、光投影、创意水雾装置等和游人互动,使街区更加时尚有趣。

  万盛南街北侧的绿意将更加浓厚。原来封闭的绿地,已经由蜿蜒的步道串联起来。据设计师于波介绍,这里将利用开场区域,增加三个口袋公园——历史人文园、绿茵生态园和艺术展示园。其中,历史人文园以运河文化中的仓储文化为设计灵感,将梳理了京杭大运河的文化脉络,融入到景观小品中。

  这项工程将在2022年6月竣工,届时,时尚前卫的万盛南街将和环球度假区遥相呼应,为游客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文旅 

  打造大运河和度假区梦幻联动旅游线路

  京外游客逛完环球影城意犹未尽,周边还有哪些景点值得推荐打卡?住宿如何解决?

  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外溢效应明显,通州区将提高承接能力,利用环球主题公园周边台湖镇、张家湾镇、梨园镇的闲置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和改造一批乡村民宿及精品酒店。

  距离环球度假区仅3公里,经略天则精品主题酒店群正在加紧改造中。“这里是台湖演艺小镇的门户,东临已建成的体育休闲公园及在建的房车营地,南临的萧太后河遗址码头将成为入驻游客的超大后花园。”据台湖镇经济发展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属地政府协助产业转型,利用闲置的空间资源,增加本地酒店服务供给,为环球度假区外溢客流提供保障。精品主题酒店群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其中规划为“环球影城主题乐园”配套精品酒店约2.1万平方米,可提供中高端客房340间,预计2022年中投入使用。

  “非常有特色的是,酒店后期运营将引进原创亲子度假品牌,提供不同主题的亲子客房、特色儿童餐饮以及演艺空间、森林图书馆、花房工坊、科技馆特色空间配套等。”

  环球主题公园开园对城市副中心是一场大考,也是一次机遇。据通州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州区在承接环球影城消费外溢的同时,将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目前,通州区正积极创建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推动环球主题公园与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联动,实现中西合璧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串联张家湾、台湖、宋庄等重要节点。

  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区管委会主任赵军说,文化旅游区将以服务保障环球主题公园和承接外溢效应为重点,围绕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游戏版号、优化经营性演出许可审批等重点开放领域,联动宋庄艺术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形成“大文旅”发展格局,吸引培育一批IP设计、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等文化科技类企业,布局一批高品质消费设施,建设集科技、休闲、娱乐、潮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打造“十四五”期间副中心文旅产业开放的新舞台。

  新京报记者 张璐 裴剑飞 摄影记者 郭延冰 王贵彬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张彦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