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联防联控,携手擦亮蓝天

京津冀联防联控,携手擦亮蓝天
2023年04月25日 16:27 新浪网 作者 新京报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并强调“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彼时,京津冀区域正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2014年中国空气最差十城中,京津冀区域内8个城市赫然在列。

  大气治理,北京难以独善其身。向天空要蓝色,必须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联防联控,携手行动,京津冀三地在协作机制、统一立法、统一标准、联合执法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下大力气压减燃煤、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机动车排放,京津冀凝聚起“1+1+1>3”的协同合力,共护一片蓝天。

  APEC蓝,首次见证区域协作威力

  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欢迎宴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与会嘉宾说:“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觉舒适一点。”

  蓝天白云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惦念的事情,也成为北京市和周边省市环保工作的头等大事。

APEC期间的“蓝天”成为网络热点(图源:新华社)

  2013年,北京市牵头会同周边省区市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在APEC会议期间,首次尝试区域空气质量会商。李云婷现任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已经在生态环境领域深耕24年。她回忆说:“在连续半个月的时间里,都会以视频会的形式通报京津冀区域的空气质量,并且布置三地需要协同处理的工作。”

  当时,环保部还派出16个督导小组督导治理,北京、河北、天津联合行动,三地多个城市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举措,让空气质量改善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4年11月1日至12日,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均为优良级别,雾霾尽去,蓝天亮眼。市民不约而同地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蓝天的照片。网民把这个时期的蓝天,称为“APEC蓝”。诞生于微信朋友圈的“APEC蓝”,一经面世,便成为热词,它让大家看到了通过区域协同改善空气质量的可能性。

  201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出现了‘APEC蓝’。这次压力测试证明,只要有关方面携手努力下大决心,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好的,不是什么绝症。”

  一场三地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蓝天保卫战就此打响。

  区域协同联动,减排控污形成合力

  2017年,在位于天津环境监测中心的天津市“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会商中心”,工作台前3位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大屏幕,与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工作人员展开会商,预测未来几天京津冀三地环境空气质量趋势。大屏幕占据整个一面墙,屏幕上出现5个切块画面:除了京津冀三地的环境监测中心,还有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各方共享的技术数据。这个大屏幕,将京津冀三地联在一起,几方环境监测部门相互会商研判,交流沟通,共同守护同一片天空。

  负责会商中心现场协调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6年京津冀三地统一了空气重污染应急预警分级标准,修订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在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下,建立起这个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和遇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期间,实现统一监测,每天会商应急方案,同步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减缓区域空气污染积累程度。”

  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工作的刘龑,2013年以来一直从事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他告诉记者,区域联防联控、协同应急,对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至关重要。他还记得2019年2月的一次超长污染过程。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刘龑(刘龑供图)

  根据预报当年2月19号到24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会出现一次持续时间长、范围大、污染重的区域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统筹安排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共40多个城市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或红色预警。

  “那时候每天都开调度会,通报各地的空气质量数据,协调减排措施。措施确定后,各省市立即分头执行。”河北多个城市的钢铁厂、焦化厂等涉气工业企业按照橙色预警Ⅱ级要求执行减排措施,关停部分燃煤锅炉;天津市部分机动车限行;山西、山东、河南的多个城市也采取限行、限产等减排措施。通过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污染物的积累速度明显减缓,最终监测结果显示:北京没有出现空气重污染日。这让刘龑深刻感受到了区域联防联控的力量。

  产业结构调整,三地大气治理的根本之策

  在中国钢铁行业内曾经有一种说法: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钢铁工业作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粗放高速发展的代价。随着蓝天保卫战打响,钢铁行业成为河北工业转型升级和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出生于1947年的王更庆,在19岁时到邯郸市武安固镇铁厂当起炉前工,一天能挣到两毛钱的高温补助费和一个月55斤的指标粮。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王更庆成为时代弄潮儿,成为东山钢铁集团董事长,经过30年的苦心经营,把一个作坊式企业发展为资产30亿元的钢铁集团。

  邯郸是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城市,高峰时聚集了18家钢铁厂。2013年邯郸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排在倒数第三。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邯郸的环保政策逐年升级,2017年起,主城区范围内的钢铁企业必须全部迁出,东山钢铁厂就是其中之一。

  考虑到搬迁成本,时年70岁的王更庆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关停东山钢铁厂,并退出钢铁行业。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王更庆出资收购了当地陷入经营困境的古武当山景区,投身绿色旅游产业。古稀之年,他走上新的创业之路,开始了打造绿水清山的生态建设事业。

  河北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马世江2022年接受《焦点访谈》节目采访时说:“我们的主导产业由原来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逐渐变为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这‘新六强’。同时建立了生态大数据平台,对企业排污全方位监管,一微克一微克地抠,一定要把污染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2021年,邯郸市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74天增加到了245天,重污染天数从98天减少到了15天,历史性地退出全国后十位,并一举甩掉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

  邯郸市的变化是河北省大气治理的一个缩影。十年来,通过压减产能、整合重组,河北钢铁冶炼企业已从123家减至39家,而河北省PM2.5的平均浓度则下降62.7%,重污染天数由73天减少到9天。

  标准协同,一把尺子量到底

  “轰油门,再轰油门!”在大兴区凤河营进京检查站,检测人员正在对一辆14米长的重型卡车做尾气检测。

   “1.42”,连续4次检测后,不透光烟度计报出检测结果,而其法定限值为1.32,这意味着,这辆重型卡车尾气排放超标。          

  以前,车辆检出尾气超标,北京环境执法人员一般会罚款和劝返。2020年5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同步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根据条例,生态环境部门会出具维修复检催告单,10个工作日内维修复检合格才能销号,否则就会被录入超标排放“黑名单”。如果一辆天津的超标大货车在北京被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都能通过机动车超标数据平台查询到这辆车的超标信息。以后,这辆车无论行驶到北京、天津还是河北,都将被重点检测。

  2020年1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河北、天津也相继通过本地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并于2020年5月1日起同步施行。在强化机动车排放执法上,三地真正做到了统一标准,联防联控。

  在京津冀三地携手共创蓝天的征途上,标准协同意义重大。区域统一标准的出台跳出了行政区划限制,“一把尺子量到底”,解决了管理尺度不一的问题,也提升了协同治污的效果。

  徐昊,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队员,作为通州区与河北廊坊市大厂县互派轮岗的干部,2022年1月曾到河北大厂县交流1年。

  参照北京标准,徐昊积极帮助大厂县企业改变原有高能耗生产模式,推动绿色低碳生产,还把加油站监管的“通州经验”推广到大厂。大厂县22家加油站已全部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施,并利用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实施分类监管,省去了之前频繁的现场检查环节。

  现在,通州和大厂两地已建立重污染预警联动、重大活动保障、超标车辆信息通报、水环境信息共享等机制,环境治理应急联动水平逐步提升。

  2018年以来,京津冀三地连续4年印发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年度重点工作举措,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立法、规划、标准、执法“四个协同”。

  除了同步实施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等政策外,京津冀三地在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时,设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专章,进一步明确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的重点任务、重大举措。

  协同执法,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五支队支队长蔡金娜是环保战线上的一名“巾帼英雄”,已在环保执法战线上工作近20个年头。她告诉记者,有些污染企业会选择在行政交界地带生产,给执法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候区域协同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手段。

执法检查中的蔡金娜(蔡金娜供图)

  蔡金娜回忆,2019年10月,北京市环境监察人员在日常执法中发现,在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石亭镇交界处,有一家非法石料加工厂,现场有破碎、筛分等生产设施,设备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且存有大量砂石料。“当时场地里的砂石料堆积如山,没有任何遮盖,那场景真是触目惊心。”根据现场留存的账本,执法人员发现企业应该还存在砂石料销售行为,但是,京冀两地乡镇政府均称这个石料加工厂在对方辖区内。

  针对这个石料厂所属辖区不清导致监管责任不明的问题,当时的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要求房山区主动与河北省涞水县对接,启动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共同查处该石料厂的违法问题。

两地协同查处黑砂石厂 (蔡金娜供图)

  “两地经共同调查,确认这个石料厂位于河北省行政辖区内,但土地权属大部分归北京市。”最终,房山区和涞水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两地乡镇政府召开联席会议,确定由大石窝镇政府和石亭镇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以土地权属划分监管责任,依据《国土法》按违建拆除厂房设备。随后,属地对石料厂厂房和主要设备进行了拆除,并对堆存的砂石料进行了有效苫盖。如今,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已经在原来的场地种了树,现场环境彻底改观。

  自2015年京津冀环境联动执法工作机制正式建立以来,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每年轮值召开联动执法工作会议,从定期会商、联动执法、联合检查、联合督查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推进联合执法。

  现在,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由省(市)级,进一步下沉到区(市)县级,北京市通州区、延庆区等与河北省廊坊市、张家口市,天津市武清区、滨海新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唐山市等都开展了联动或联合执法,一地吹哨、三地响应,共同打击交界地区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三地携手,行稳致远

  十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有目共睹。和2014年相比,2023年公布的1月份空气质量显示,中国空气最差十城,京津冀区域无一城市上榜,而且河北张家口还入列全国空气质量最佳前十名单,北京市入列最佳前二十。

  2022年12月15日,在“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介绍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的最新成果。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6.3万余家、三地农村及城镇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改造近1580万户。北京市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天津市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河北省基本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京津冀三地通过区域合作,相互配合也相互成就,实现生态环境根本性的转变。2022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107微克/立方米下降了65.1%。PM2.5平均浓度十年下降超六成,京津冀交上了一份大气治理的蓝天答卷。

  同呼吸、共命运,蓝天白云逐渐成为京津冀最亮丽的风景。

  编后语

  2014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十个城市,京津冀区域内八个赫然在列。2022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十个城市,京津冀区域无一上榜,河北张家口还入列全国空气质量最佳前十,北京市入列最佳前二十。事非经过不知难,这种变化,令人欣喜。

  环境协同治理,加强领导是根本。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率先突破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通知,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调整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由协作到领导,一词之变,标志着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有了更强力的统筹与组织。

  环境协同治理,加强协调是关键。2018年以来,京津冀三地连续4年印发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年度重点工作举措,积极推进立法、规划、标准、执法“四个协同”,建立健全周边区县(市)协调联动机制,在大气污染防治、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探索形成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环境协同治理,加强监管是保证。“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协同整治“散乱污”企业,实行散煤清洁能源改造,通过同向发力和常态化监管,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根本性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

  编辑 邓淑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