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SONY WH-1000XM4 降噪耳机评测:这真的是你没有体验过的全新版本

SONY WH-1000XM4 降噪耳机评测:这真的是你没有体验过的全新版本
2020年08月15日 12:50 新浪网 作者 馮偉文

  这确实是索尼最新推出的头戴式降噪耳机——WH-1000XM4。

  若是 ZAEKE 知客拍评测视频,那么这句话肯定会是我的开场白,并且重复强调三次。毕竟索尼这次并没有做太多的表面功夫,所以 WH-1000XM4 与上一代也就是 WH-1000 XM3 之间看得见的区别,也就是在头梁折叠出的型号铭牌中的......最后一位数。

  

  更令人心酸,特别是我这样喜新厌旧的人,是索尼在没有改动造型设计的情况下也没给新配色。是的,WH-1000XM4 与上一代相同,依然提供黑色与铂金银两种配色。所以戴着这款最新的头戴式降噪耳机出门坐飞机就是锦衣夜行,只有你知道这是新款,并且美滋滋。

  是的,索尼确实没有在 WH-1000XM4  身上做太多的表面功夫(这是字面意思),可并不意味着索尼是又一次划水。

  等等,我为什么要说“又”

  。因为索尼这会儿所做出的努力,都表现在参数表上看不到的细节以及各种新功能。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账面上看不到的细节都是些啥?这要说起来其实都挺简单的,那就是 WH-1000XM4 的机身采用一体化哑光设计、改良了细节处的衔接结构、增大了耳罩的接触面积、隐藏耳罩的缝纫线。

  就这?就这。这些细节的改进对于相当部分人来说没啥感觉,肯定是不如新配色来的有新鲜感与购买欲的。可就是这一系列的细节改进,使得 WH-1000XM4 这款耳机的质感更好、做工更强、压耳感更弱,还降低了缝纫线导致的瘙痒、过敏可能。

  这对于 WH-1000XM3 的实际使用者们来说,对于自费购买并且长期使用 WH-1000XM3 的我来说,自然是意味着 WH-1000XM4 能够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更是说明索尼确实有听到反馈并且切实改进。

  

  如此提升使用体验的细节还有,那就是索尼将 WH-1000XM4 的实体键从上一代的“NC/AMBIENT”改为“CUSTOM”,也就是从固定不可调的“降噪/环境声模式切换”改为可自定义。虽然说这个可自定义也就是新增支持选择唤醒 Google Assistant 或者是 Amazon Alexa 语音助手而已......

  此外索尼终于让 WH-1000XM4 支持蓝牙同时连接 2 台设备。这个功能可就太好用和令人舒适了,可以在连接电脑观看视频的同时,手机来电即可自动切换过去,通话完毕后自动切换回电脑。无需摘下耳机接听,或者是两个设备来回配对,可以说是省事不少。

  

  索尼还将距离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塞进 WH-1000XM4 里,使得其可以检测使用者的佩戴状态,进而实现摘下耳机后自动暂停播放、禁用触控板以及关闭 LED 灯,避免误操作与耗电,当然在重新佩戴后会继续播放与恢复相对应的功能。

  这些要说起来,其实已经是真无线耳机们的标配功能,可是在头戴式耳机里依然是个加分项,确确实实提升使用体验。但索尼并不希望你摘下耳机,或者说是尽可能减少摘下耳机的可能,这也是 WH-1000XM4 新增的功能——智能免摘。

  

  “智能免摘”这个功能更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是使用 WH-1000XM4 内置的麦克风检测佩戴者的说话状态,进而实现自动暂停播放、关闭降噪以及开启环境声等一系列动作。所以在戴着 WH-1000XM4 并且开启该功能时,无需摘下耳机即可正常交流。

  就听这个功能描述,可能还是会让你有“就这”的感觉,可是在对应的使用场景里就很让人舒适了。比如说戴着耳机听歌吃饭,和服务员点单时;比如说上班时戴着耳机隔绝噪音,要问同事一个问题;比如在咖啡厅戴着耳机看视频,和同行说这个笑点给力。

  在这些使用场景里,你只需要和对方做简短且简单的沟通对话,戴着“智能免摘”的 WH-1000XM4 即可免除暂停播放、摘下耳机、对话、戴上耳机、继续播放等一系列动作和麻烦。相较捂住触摸板,智能免摘显然要更方便和自然些。

  

  要注意的,是“智能免摘”这个功能是通过语音触发的,所以如果你喜欢戴着耳机哼歌,或者是不小心打个哈欠、喷嚏、嗝,亦或者是有人在叫近距离说话,都有可能导致误触发。所以建议将语音检测灵敏度从出厂默认的“自动”改为“低”。

  还要提醒一句,在触发该功能后的 WH-1000XM4 在指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声音时,将会关闭智能免摘模式。但其实在触发该功能后手动点击触摸板,即可立刻关闭,就不用傻傻地等 15 秒或更长时间自动关闭啦。

  

  说到这里,可能你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想法或者是感觉,那就是索尼确实没有给 WH-1000XM4 的造型设计做啥改动,可是产品的设计理念完全不同于 WH-1000XM3。数个小且新的功能加入,却大大改变了这款耳机的使用体验,更是注重于使用者个人的使用体验。

  是的,这就是索尼的设计理念,那就是更个性化的体验,更智能的体验。这也同样表现在 WH-1000XM4 的本质工作,也就是降噪能力。

  WH-1000XM4 与上一代相同依然采用的是 HD 降噪处理器 QN1 与双反馈麦克风,所以从降噪的上限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可是索尼改进了降噪算法,并且采用新的高性能蓝牙芯片,按照官方说话,“ WH-1000XM4 能够根据音乐、噪声信号以及驱动单元和耳机之间的声学特征,以每秒约 700 频次对噪声进行实时消除。”

  

  这官方说辞挺云里雾里的,还是我来解释一遍。

  WH-1000XM1、WH-1000XM2、WH-1000XM3 也就是每一代升级,都是降噪能力的提升,追求的是降噪重总量,也就是降噪效果更强。可是在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使用场景里,处理降噪的方式以及效果并不会改变,也就是一刀切。

  索尼在 WH-1000XM4 上做了些改变,将根据这些不同来调整降噪效果,以更好适应不同的人、使用场景的降噪需要。按照我的个人理解,应该是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比如说车站的引擎声、地铁里的轨道摩擦声、马路上的汽车胎噪等等,对中低频的频段、量感有不同程度的削减。

  还可以通过手机系统(目前仅支持 iOS)的定位功能,学习经常访问的位置和个人使用习惯,实现自动切换降噪等级、均衡器以及智能免摘功能。说白了,就是 WH-1000XM4 知道你是谁、你在哪、你要干什么,并根据这些给出更好的降噪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索尼这样调整后的 WH-1000XM4 的降噪效果如何?

  在经过一次难得的“深圳-上海”短途飞行、半个多小时的地铁快速线、有好几把机械键盘同时敲响的工作室等不同场景的实际测试,仔细对比是能够感觉到 WH-1000XM4 相较 WH-1000XM3 的降噪效果更好,并且在不同场景时的降噪确实有那么点不同。

  只不过感知更明确的,其实是索尼给 WH-1000XM4 新增的通话降噪。这似乎是与“智能免摘”一脉的技术路线,通过精准的语音拾取技术识别使用者的声音,并且过滤背景噪音干扰。

  实际测试效果相当显著,上一代也就是 WH-1000XM3 在机场里通话还凑合,地铁车厢里可就完全歇菜了,WH-1000XM4 则是毫无压力。

  

  虽然在我个人看来,降噪耳机的本质或者说应该考究有没有做好的唯一标准,就是降噪效果。毕竟 WH-1000XM4 针对的商务人士,大多数可都是戴着降噪耳机上飞机睡觉的,才不会要求有啥音质,或者是支不支持 LDAC、aptX、Hi-Res 有的没的。

  不过耳机嘛,做好音质总是能够加分的,ZAEKE 知客的@烫头孙师傅对 WH-1000XM4 的听感是:

  

索尼 WH-1000XM4 明显的暖声底与存在感较强的低频,相对适合流行摇滚一类的音乐。相较于前代产品素质更好,具体表现在分离度有明显的提升,尤其是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有很大的进步。如果说前代有乐器遮盖人声的尴尬,那么这一代显然能够让人声爱好者获得更好的听音体验,而在调音风格上,索尼 WH-1000XM4 的顺滑度提升很多,这点在中高频上都有可以感知的体现。并且其人声的口型更清晰,整个风格也更加通透清丽,并且颗粒感更少的同时位置更靠前些。而低频则减少了一部分量感,相对提升质感,轰头感有一定的降低,更加耐听。可以肯定的是,索尼 WH-1000XM4 算是一款音质还不错的头戴式降噪耳机。

  

  确实得说索尼 WH-1000XM4 这一眼看不出有啥变化的经典造型设计,还没有全新的配色,实在是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是仔细把玩,这更好的质感表现、更好的细节做工、更舒适的佩戴感,还有相当好用的智能佩戴、智能免摘、智能降噪、通话降噪以及支持同时连接 2 台设备等,逐渐让我感受到索尼的诚意与用心。

  也正是这些不能够表现在参数上的细节改进,也很难从文字描述体会到的小功能,使得量变最终引起质变。索尼 WH-1000XM4 是完全不同于 WH-1000XM3 的“全新”产品,而并非是小修小补的升级款,其 2899 元的定价与上一代的正式售价相同,真可以说良心了。(当然我还是想要新配色)

  可是对于索尼 WH-1000XM4 来说,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正是前辈也就是 WH-1000XM3,毕竟后者早已经走进降价渠道,成为千元机级最强降噪耳机。但也没啥好担心的,毕竟 WH-1000XM3 随着时间有这么好的价格,WH-1000XM4 不也一样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