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2019年10月21日 15:57 新浪网 作者 39健康网

  同事小赵拿着手里的体检报告,看到幽门螺杆菌(Hp)呈阳性,不由发出一阵哀嚎:

  “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酸不是连铁钉都可以溶解,为啥杀不死这个细菌?”

  “幽门螺杆菌不是I类致癌物吗?是不是要得胃癌了?”

  “我可不能死,不然家里的猫主子给谁伺候阿!”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小九我瞟了一眼鬼哭狼嚎的小赵,幽幽说:“幽门螺杆菌这东西,在中国,那是你有我有大家有!”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现状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也是目前所知的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肠疾病的发病根源。2019年4月发布在中国消化杂志上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专家共识》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Hp相关性消化不良,1% 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1]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据2001~2014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平均感染率为59%,并以每年0.5~1%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现在全国有将近8亿人口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2]。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唯一传染源是人,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就是唾液传播。

  1、共餐文化

  中国人讲究团聚,喜欢聚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互帮互助,你帮我夹一块红烧肉,我还你一勺狮子头。殊不知,在这样你一筷,我一筷的“互相问候”下,幽门螺杆菌就可能通过筷子上沾有的唾液传播。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2、错误的育儿喂养方式

  让人意外的是,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相当高,据中国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岁儿童Hp感染率为39.55%,6~10岁为42.04%,11~20岁为53.38%,且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3]。

  很多持有传统养育观点的长辈给宝宝喂食时,会先嚼碎食物再喂给孩子。如果家长感染幽门螺杆菌,以这种方式喂养孩子,会将病菌直接传染给孩子。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3、接吻

  接吻既是一种爱的表达,也会一种细菌传播的途径。如果情侣深吻,产生唾液交换,细菌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对方。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如何诊断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通过吹气实验检出,其便宜、方便、准确性高,痛苦小,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手段。

  如果怀疑有溃疡等继发疾病,就要考虑进一步做胃镜检查,确认病情。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该怎么办?

  感染幽门螺杆菌常分为以下两种情况:Hp感染无症状、Hp感染胃部不适。

  1、Hp感染无症状

  因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人群庞大,注意饮食卫生在一定程度上不影响健康;另外,根除方案混乱会导致抗生素滥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胃部不适、肝功能损害、皮疹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所以一些专家学者不提倡根除幽门螺杆菌。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尽管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但这并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胃癌的发生与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所以专家建议,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者可不治疗,以免增强其耐药性。

  2、Hp感染胃部不适

  如果常出现口臭、嗳气、上腹痛、呕吐、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常采用抑酸药+黏膜保护药+1~2种抗生素治疗,连续用药半个月左右,清除幽门螺杆菌。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对于幽门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状,临床上常用抑酸药(奥美拉唑)+2种杀菌药(阿莫西林+奥硝唑)+康复新液四联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在给予患者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的同时,给予患者溃疡创面愈合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4]。

  全国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3个诱因,很多人事后才知道

  综上,虽然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有明显症状,但当出现了胃部不适的时候,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服药。

参考资料:[1] 中华消化杂志.2019.39(5):310-316.[2] 胡伏莲. (2007).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 胃肠病学, 12(9), 516-518.[3] KC Yee.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思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3):248-254.[4] 崔红英.康复新联合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B,2014(12):41-41.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