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西方媒体负面报道中国新冠疫情的几个原因

西方媒体负面报道中国新冠疫情的几个原因
2020年02月27日 09:0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经营报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国际舆论普遍表示对中国政府战胜疫情具有信心。然而,部分西方媒体也借疫情释放反华情绪和大搞种族歧视。一些报道带有明显的嘲讽或敌意,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极大争议。

  事实上,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负面倾向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既有国际秩序的重要变革力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逐年增多,尽管其中不乏一些客观、公正、积极的报道,但由于受到长期积累的政治意识形态偏见、文化成见等方面的影响,一些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依然呈现出较强的负面特征。

  在新闻文本的呈现上,西方媒体涉华报道更倾向于选取诸如人权、民主、法治、腐败、市场壁垒、经济威胁、民族事务等争议性议题或与其进行挂钩,通过比较片面的报道角度和事实选择,对中国以及中国政府的相关国家治理行为进行质疑与批判。究其原因,大体可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分析。

  在宏观层面,首先是中国崛起及其引发的中西方国家利益的博弈加剧,导致西方媒体打压、抑制中国发展的声音不断增强。应该看到,尽管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跨越国界,但媒体自身仍有国籍之别。这意味着一国的新闻媒体必然是以其国家利益为重要出发点开展新闻报道活动。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科技、金融力量占据了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的优势地位;但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全球产业链的重组,西方的综合实力被稀释,中国威胁论由此甚嚣尘上。

  特别是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的影响下,众多西方媒体基于维护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目的,愈发对中国带来的挑战表现出焦虑和防范态度,并开始围绕中国的人权事务、市场扩张、知识产权、国防行动等议题进行大量负面报道,歪曲中国发展成就,制造排华舆论,此次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发的《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便是借疫情来唱衰中国经济和发展前景的典型表现。

  其次,中西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也极大地影响了西方国家及其媒体对中国的认识。政治上,西方国家仍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西方媒体亦往往用有色眼镜来解读中国和中国政治制度,这尤为显著地体现在其长期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负面报道。一些报道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西方社会存在的对华意识形态偏见乃至敌对情绪。这令很多西方媒体在认识中国时难以做到实事求是,也成为其涉华报道存在歪曲报道和负面解读的另一个原因。

  再者是种族与文化偏见。在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中,经常有对中国人民的贬抑性内容,如在很多涉及华人的社会新闻中,将其塑造为贫穷、落后、贪利、不诚实、缺乏规则意识等标签化负面形象,少数还会直接采用具有殖民主义思维和种族歧视色彩的词汇。

  在关涉新冠疫情的报道中,法国地方媒体Le Courier Picard用“黄色警报(Alerte Jaune)”作为报纸头条,影射此次新冠疫情为“黄祸”,借疫情对中国进行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攻击。这种明显污名化的报道,既与前述两个原因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持有的种族与文化偏见,亦表现出其对当今中国、中国人民与中华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

  除了宏观因素,传媒业的微观运行逻辑对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负面倾向也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西方新闻业从理念到实践皆延续着肇始于美国“扒粪运动”的“揭丑”传统。这一传统也决定了大多数西方媒体的报道理念与报道方式,即揭露社会黑暗、呈现社会问题、反映社会矛盾等的负面报道更具新闻价值。这也能够部分解释为什么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时更多关注中国的负面事件或对中国发展更多采用负面的解释框架。

  另一方面,西方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背后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其对自身商业利益的考量。在西方国家,多数媒体机构属于私营性质,为追求和扩大自身的商业利益,媒体会主动迎合读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甚至有可能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客观等原则要求,通过增加报道的冲突性、刺激性、戏剧性等手段吸引受众眼球。在当前西方社会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炒作中国负面议题、逢迎国内排外舆论,便成为部分西方媒体提升话题热度、博取受众关注的一种非常经济的手段。

  德国《明镜》周刊2020年第6期封面报道的标题是《新型冠状病毒——“中国制造”》,配图是一个头戴防毒面具、身穿红色防护服、手拿一部红色苹果手机的亚裔男士,画面极具煽动性。尽管文章内容平平无奇,但其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却有很高的点击量,评论数也不断上涨。《明镜》周刊的做法违背了新闻伦理,却收获了流量。

  总的来看,鉴于以上几个原因,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存在诸多不客观、不公正乃至不真实的情况,这不仅会损害中国国家形象,也不利于中国未来的长期发展。但是,我们亦应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即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在建设性推进西方媒体客观报道中国之外,不断增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持续提升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主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与西方媒体对照,从而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新时代的中国。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河

  (编辑:孙明胜 校对:张国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疫情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