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俄罗斯急推首支新冠疫苗,目的何在?

俄罗斯急推首支新冠疫苗,目的何在?
2020年08月13日 10:5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经营报

  8月1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由“加马列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与俄直投基金联合研制的首支新冠疫苗已于当日在俄注册,命名为“卫星-V” (Sputnik V)。俄迅急推出疫苗引发各方广泛关注,其中质疑较多,拥趸有之。

  俄急推“卫星-V”疫苗

  俄疫苗的快速问世源自注册程序的非常规操作。国际上疫苗注册的通常规范是进行3期临床试验后方可注册,而3期临床试验对疫苗是否准备就绪具有决定性作用。

  俄此款疫苗的1期和2期临床试验分别于7月15日和8月3日结束,参加测试者的数量仅为76人,而8月11日就已注册成功。根据“加马列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的说法,3期临床试验在注册完成后进行,即在本月启动,约2000名成年人参加。

  换言之,俄之所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疫苗的研发,是跳过了必要的3期临床试验。俄卫生部官员表示,鉴于新冠疫情引发的紧急情况,可以加快注册,注册后的监管有助于评价疫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卫生部门的做法也有法可依,COVID-19大流行期间俄对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注册规则进行了调整,启动了紧急状态下快速注册程序,卫生部门在临床试验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注册,也算合法合规。

  不过,跳过3期临床试验进行注册的做法还是引发各方担忧、质疑和批评。

  俄临床研究组织协会认为,在测试者不足100名,而且只进行了两期试验就接种令人担忧,国外已经对成千上万的人进行了3期测试,但开始接种也不会早于明年;俄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认为,只有在临床试验完成后才可以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

  美国总统助理批评俄在没有进行所有必要测试的情况下草率推出疫苗;瑞典科学家认为,俄几乎没有时间彻底研究疫苗的副作用,一般注册前临床测试的标准往往需要1万人的样本,因此尚难确定其疫苗的有效性;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表示,疫苗和药物在推荐给其他国家之前,要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批准,应评估俄疫苗的安全性。

  尽管担忧声、怀疑声、批评声不断,但两个国家的元首却率先支持。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11日向国民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希望自己成为菲律宾第一个接种俄新冠疫苗之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声,称塞尔维亚准备成为首个接受俄新冠疫苗的国家。

  印度对俄疫苗寄予厚望,希望能依托其国内发达的制药产业基础,大规模生产俄疫苗。阿联酋、沙特和菲律宾则同意于近期在其国内开展俄新冠疫苗的3期临床试验。

  俄急于推出疫苗的原因

  其一,对自身科研能力的信心。俄有深厚的疫苗研究积淀。苏联时期,在疫苗研制上投入的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上世纪80年代苏联科学院普通遗传研究所就曾研发了第一款载体疫苗。苏联时期积累的科研基础架构、人员储备和研发成果是当今研究的源泉。

  “加马列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的腺病毒载体工艺平台已创建近20年,曾在此平台上开发过用于治疗埃博拉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疫苗,也正是在同一平台上,培育出冠状病毒疫苗。该中心主任亚历山大•金茨堡称,疫苗技术已获得专利,其独特性在于一次使用两个腺病毒载体:5型和26型,超越国外同类技术。

  俄直投基金和“加马列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已决定设立一个有关疫苗的信息网站,在网站上可以查阅疫苗的工作原理、开发方式以及与其他疫苗的区别,网站信息以七种语言发布,并定期更新。为证明疫苗的安全性,普京女儿和疫苗开发者亚历山大•金茨堡都进行接种,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俄对疫苗乃至自身科研实力的信心。

  其二,经济原因。一方面对有效复苏本国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疫情影响下,俄经济严重承压,第二季度GDP下降8.5%。交通运输、零售贸易行业遭受重击,失业大幅增加。虽然从第三季度重启经济,但起色并不明显。疫苗推出后,接种疫苗者可获得持续两年的免疫力,对推进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交通、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全面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抢夺国际疫苗市场份额。据疫苗研制的投资方俄直接投资基金预测,全球对新冠疫苗的需求约为35亿剂,以疫苗平均价格为25美元/剂计算,市场规模高达875亿美元。俄如果能获得约1/4的潜在市场份额,就接近200亿美元。

  目前俄准备以签订生产协议的方式进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俄直接投资基金资助疫苗在国外申请专利并负责疫苗的生产投资及海外推广。

  其三,展示科技大国实力。自2014年遭受制裁以来,俄在国际上遭受西方国家的排挤和孤立,加之石油价格长期低位徘徊,综合实力下降。除了军事上的强国地位之外,其他方面的话语权遭受严重侵蚀。

  此次领先注册疫苗,不仅可以有效遏制感染人数的增加(截至目前,俄感染人数已达89.7万,死亡1.5万),而且可以充分展现俄的科技实力。俄将疫苗命名为“卫星-V”,意在将其与1957年苏联发射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相媲美,希望以此再次彰显强国实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孙明胜校对:张国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