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码走天下的时代 别落下老年人

扫码走天下的时代 别落下老年人
2020年09月18日 16:01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经营报

  文/王言虎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无码可谓寸步难行。但是,相比于眼明手快,熟练玩转智能机的年轻人而言,老年群体,自疫情发生以来,可谓“为码所困久矣”。

  老年人为健康码所困,自疫情发生以来,屡屡被媒体提及。此前,一老人因无健康码而步行千里前去浙江打工的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关于健康码难住老年人的话题就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

  虽然事后发现,这名老人是乘坐火车抵达的,新闻有假,但是此事也将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一个健康码,难倒了无数过去的“英雄汉”。

  老年人无码难行,是时代的症结

  如果套用网络上那句话,老年人无码难行的问题,可以说成:“时代的一个码,落在老年人面前,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山。”

  “浙江老人”之后,“黑龙江老年人无码被公交司机拒载”“大连老人无码乘地铁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等事件,相继又引发了广泛争论。

  这些接连出现的事件,都反映出因无健康码出行遇困,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老年群体所共同面临的境遇。

  健康码是应疫情防控之所需而出,它的出现,对于全国疫情防控有“安全阀”之效,对管控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备案个人防疫信息、推动精准化防控治理有不灭之功。

  但同时,不能否认的是,健康码的出现让不少本就落后于数字化时代步伐的老年人,出行变得更加“举步维艰”,也更映射出他们在数字化电子时代生活所遭遇的窘境。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统计数据,60岁以上的人,会上网的比例仅占23%;到2019年底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8.1%。据此推算,全国上亿名老年人无法享受互联网的便利,成了被数字时代抛弃的群体。

  这个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上网购物,无法使用电子支付,无法在网上预约医院挂号,无法叫网约车等等,而这些“互联网+”的行为,对于普通的中青年一代来说,都已经成为了生活的日常。

  对于这类数字鸿沟问题,此前公众舆论并未聚焦。只不过,疫情到来、健康码的出现,让这一问题更充分地暴露了。

  就使用健康码而言,老年人使用智能机能够直接扫码的本就是少数,因而对于无法扫码的人来说,造成的不便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对于大多数城市中的老年人而言,无智能手机可用,便只能去社区等相关单位开具通行证或持纸质健康码出行,不过,各地点要求不一,在不少只能自行扫码进入的地点,他们也不得而入,出行多有不便。

  除此之外,对于身在广大农村的老年人和无晚辈照料的孤寡老人而言,他们的多数,可能并不知道这世上还存在“健康码”这一事物。一旦进城或跨地域远行,他们便会大概率“碰壁”。

  更何况,就健康码自身而言,还有地域互认限制,以及各地区“层层加码”、搞形式主义等现象。因此,健康码对老年人出行造成的困境,实在不能小觑。

  老年人不该成为数字时代的“弃儿”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老年人因为学习能力下降,而无法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数字化生活的节奏,一方面是生理、心理自然演变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时代特殊性所致。

  试想,将时间推至一两个世纪甚至更早之前,技术变革没有如此迅猛,那个时代的老年人也未曾被像如今一样远远落下,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没有面临如此多的困扰。直至今朝,数字时代才将代际间的鸿沟拉得愈深愈大。

  然而这个问题,是一个社会普遍性的问题,它不仅彰显于这代老年人身上,在未来,如今的中青年一代,或许将被后浪们落下更远。

  因此,数字时代如何不落下老年人,本就是一个该给予充分重视的社会问题。如何将他们接入时代轨道,需要紧急思量,严肃应对。

  以健康码为例,如何解决老年人出行难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对相关部门,也是对社会的一项大考。

  日前,对于无健康码出行难的问题,央视也不断跟进做了系列报道。在有些地方已经在不断探索,采取有效方法,化解这一难题。

  比如,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帮助那些数字化操作困难的人群熟悉掌握相关操作。社区可以组织动员,帮助老人开具相关纸质证明,并主动帮助孤寡病残的老年人,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作为子女,也应尽力帮助老人熟悉智能手机操作,并及时办理纸质证明等材料。

  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技术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充分调动通信大数据,突破地域限制,优化步骤程序,让扫码通过变得更简捷更高效。

  有效解决老年人使用健康码的问题,对于整个社会都有重要价值。

  健康码是一道孔,从这孔中能够瞥见老年人在数字鸿沟面前的窘迫、无奈等种种情状。陷入这种境遇的老年人,不仅仅是见诸网端的当事人,更有我们身边的亲人、长辈和邻居。因此,帮扶他们,既是客观应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必要之举,也是文明社会应有的人情之谊。

  是时候拉老年人一把了。

  (校对:颜京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