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老板排队等工人挑:90后正在改变就业市场

老板排队等工人挑:90后正在改变就业市场
2021年03月05日 10:01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经营报

  文/敬一山

  近日,广州一段3公里的小路上,出现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观”。当地制衣厂的老板们排着长队,等候工人的挑选。给出的工资看起来已经不低,日薪700元,熟练工月薪可过万元,可还是很难找到人。一些老板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

  自从前些年第一批90后踏入职场,很多人就开始讨论新生代的就业观念,确实发生了不能忽视的转变。

  他们的父母辈,甚至更早一些的80后,普遍还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手段,只要工资给够,工作是不是自己的兴趣、是不是加班严重,都不是首要考量的问题。

  可对于相当多的90后来说,因为成长于相对宽裕的环境,生存压力要小很多,所以择业时自身条件较好的,会挑选更能符合自己兴趣、让自己更感到自由的工作,即便是自身条件不够好,他们也普遍不愿意长期去干“脏活累活”。

  以此来对照,广州街头出现的这一幕就不奇怪。因为看起来日薪700元算很高,可是要拿到这700元,需要每天付出12小时以上的劳动时间。这种需要高强度付出的工作,又缺乏长期的稳定性,可能单子多了可以挣到,过几天订单削减,工人就要另寻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90后愿意学这门手艺,到了制衣工厂突然要招人时,招不到人也就正常。

  耐人寻味的,是工厂老板和90后工人双方对这一现象的解读。在老板们看来,是年轻人娇气又心大,不愿意踏实做事。可是在一些年轻人看来,他们只是希望不要加班加太晚,伙食和休息时间更合理一些。

  这种矛盾的背后,就是新旧观念的冲突。老板们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招工思维中,习惯上一代打工者的吃苦耐劳,往大了说就是吃“人口红利”。那时候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进城打工,本就把城市当做暂时的落脚地,他们忍受吃穿住的恶劣条件,只要年底能拿到一些钱回村就满足了。

  可是90后的新一代,他们有的就在城市长大,根本不会考虑再回村;有的做留守儿童,从小的目标就是去城里生活。当他们准备把城市当做长久的居住地,自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会再拥有父辈们那种超强的忍耐力。

  如果只是观念的变化,工厂老板们还可以置之不理,你们不愿意来,那招愿意来的就行。可现实的问题在于,随着老一代打工者逐渐老去,随着出生人口下降,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这些工厂所迫切需要的体力劳动者,在供给层面正越来越少。

  就业市场自然也遵循供求关系的规律,在求职者很多的时候,工厂老板们可以挑挑拣拣,当求职者不够用的时候,老板们就只能上街等人挑了。出价更高,只是第一步。可以想象,如果老板们持续招不到人,他们要么出更高的价,要么调整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这是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当然,这种转变可能是痛苦而缓慢的。因为一个岗位的工资待遇,并不是某个老板随意定的,从根源上,是受整个产业链以及就业市场形势等综合因素影响。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制衣厂过往的优势之一,可能就是能使用廉价劳动力。

  换句话说,这些小工厂老板们能给出的“让步”是有限的。如果给的工资太高,或者为了压缩工时而找更多工人,工厂成本上升之后,产品在市场就没有价格优势,最终可能就拿不到订单。所以在劳动待遇问题上,并非简单的老板是不是“黑心”的道德问题,而是产业结构导致的综合结果。

  但不管怎么说,劳动力的整体减少、90后劳动者的观念转变,已是不可逆的事实,老板们排队也招不满工人,是市场深刻变化的反映。无论这些老板们愿意不愿意,接受变化并做出应对,是无法逃避的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是一番新的洗牌。能够快速看清形势,在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提高对工人福利保障之间做好平衡的,就有可能脱颖而出。那些还迷恋过去模式,想靠廉价劳动力搞小作坊参与竞争的,很可能要被残酷淘汰。而从根本上来看,改变就业市场的不是90后,是整体的人口结构性变化。

  (校对:张国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