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王憨山有典型的文人画气息 但更独特的是那乡土味

王憨山有典型的文人画气息 但更独特的是那乡土味
2020年09月27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新快报

  ■大吉图1997年

  ■学而时习之1996年

  王憨山(1924—2000),原名嘘云,自号“田园宰相”,湖南省双峰人氏,生前为双峰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

■有鱼足饱不归去1999年

   由学生来谈王憨山先生——老师的艺术,其实是个难题。好在当年先生经常考我,要我看他的作品哪张好哪张不好,就像考试多了,成绩虽然不好,至少不怯场了。我也一直主张看任何画都要站着看,不能跪着看。看得多了,或许也会有一知半解,抛砖于同道师友,或许有些竹钉木屑的意义,亦未可知。

   王憨山先生除了青年时期一部分学习、游历、工作经历外,长期在湖南生活创作,终老于斯土,是极具本土特色的艺术家。

   在地理上,湖南相对于中原,是一个“处江湖之远”的地方。但在历史的舞台上,她有着不可替代的辉煌。从商周的青铜器、楚汉的漆器到唐代的长沙窑,一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当年我在浙江美院面试时,考官何家林先生问我,你们湖南在美术史上出过些什么人?我说:湖南出的人虽然没有江浙多,但也是有的。楷书四大家有欧阳询,草书有草圣怀素,宋代有画《杜甫诗意图》长卷的赵葵,清初四僧有髡残,近百年来有齐白石……数量不算多,质量绝对是顶级的。

   上述人物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成名在外,没有一个是呆在湖南本土的。湖南人爱往外跑,是这片土地上的的通例,自古就有“楚才晋用”的说法。尤其是咸同年间,乡亲们跟着曾文正公出去过以后,都知道天下有多大了,更是以天下为己任、前赴后继。近现代湖南人才辈出,与之有极大的关系。而王憨山先生除了青年时期一部分学习、游历、工作经历外,长期在湖南生活创作,终老于斯土,是极具本土特色的艺术家。

   讲到本土的艺术特色,得从民间说起。湖南古代属楚地,楚地好巫,看上去自带神秘主义属性,其实是很热烈浪漫的。这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帛画是一致的。同时,由于湖南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会地带,更加强了这一属性,就像湖南的民间年画,和桃花坞的路数不完全一样。这在王憨山先生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红就是红,黑就是黑。单纯,直接,不拐弯抹角,不一波三折,开口见喉咙。和传统的文人画也不完全一样。

   但他终究是位文人画家,几乎从王憨山先生第一次扛着编织袋去长沙展览开始,他的身份在很长时间里都被宣传为“农民画家”。究其根底,是因为当时的画家都是住在城市里。最不济的,也在县城里。文化馆啊,剧团啊,电影院啊,还有中学美术老师。偏偏先生连县城都没呆了,文化馆提前退休,回到了龙田乡保丰村。

   对于王憨山先生来说,在私塾,在高希舜、潘天寿名师门下受过严格的笔墨训练,尤其如此。他自己对此的表述是“性情不同”。

   我也出生在农村,骑过牛背,拾过稻穗,砍过柴,插过秧。很长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这就是古人所讴歌的田园文化。后来才知道,这最多只能叫扛过农活。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文化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的发现阐释。“田园”本身并没有特别的文化含义,田园文化的关键词是是“隐”,是归隐山林、放舟五湖带来的“渔樵耕读”,而“渔樵耕读”中,最根本的是个“读”字。

   王憨山先生是一路读过私塾、湘乡一中、南京艺专、国立艺专的读书人,当过兵,做过战地记者,编过《战士画报》,搞过巡展工作,做过小学教员。后来作为一个长期在文化馆画宣传画、刷标语的美术工作者,回到了农村,躬耕陇亩。他所接触的,都是乡野老农所接触的;他所看到的,都是乡野老农所看到的。他对创作对象的熟悉程度和亲切感自然高于许多“下乡写生”的画家。而他所思考的,却都是从文化人的层面去思考的。当时城乡二元化,乡村教师是农村里最有文化的群体,油漆匠代表画画的最高水平。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田园宰相”是先生晚期常用的一方印。这个“田园宰相”,是一个人的宰相,是孤独的宰相,和我们现在呆在城里,能有一帮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湖南农村又是一个特殊的农村。不同于其它许多地方的世代祖居,如广东的客家人和潮州人,虽然号称移民,其实已经在当地上千年了,动不动一个姓几百几千上万人住在一起。湖南由于明代清代移民的原因,就拿我老家来说,一个生产队百十来号人,六个姓。民居也大都是散落的,东一栋西一栋,很少有成体量的整齐排列的现象。背后没有强大的宗族势力,很多事情都得靠自己。在这样的农村里做个文化人,画风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何况他还有位老师潘天寿先生。

   然而他又不是一个完全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立意上固然有典型的文人画气息,但更独特的是那乡土气息。造型上有现代构成的意味,部分作品借鉴了图案的表现手法。这与他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经历都有一定的关系,也是时代性的表现。包括他的书法,从传统上来看,是从金冬心的漆书化出,转方为圆。从工作上来说,与美术字也有关系。米芾当年对皇帝说,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并说“臣书刷字”。如果光从字面意思上来看,王憨山先生才是真正的刷字,在刷字里不经意透出早年扎实的功底来。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他并不津津乐道于一笔一划的笔墨情趣,刻意简化笔墨的变化。齐白石画虾极尽笔墨变化之能事,但他画虾几乎不管这些,连虾的悠游自在也不要了,直把小虾米画成了翻江倒海的哪吒、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画完还不足以畅怀,再题上“沧海涌虾君莫笑,虾入龙宫便成龙”的诗句,完全是借虾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在笔墨上做减法,说来容易,其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对于王憨山先生来说,在私塾,在高希舜、潘天寿名师门下受过严格的笔墨训练,尤其如此。他自己对此的表述是“性情不同”。

   在教学方面,王憨山先生的学生我认识的并不多。一是由于先生长期在文化馆,文化馆本来就有培养的义务;二是社会上的,有些我可能没有见过。所以,有时当别人问我认不认识王老的学生某某某时,我说不认识,并不等于否认这种师门关系。以我个人的情况来说,先生对我是从传统入手,从《芥子园》、古画、写生印证一步步学过来。他从来没有要求我直接学他自己的东西。我也明白,他的作品是他天赋、才情、阅历和努力等各方面综合条件的结果,学生亦步亦趋地去模仿没有意义。

   (本文作者:姚涯屏——广东省青年美协副主席)

   简介

   王憨山(1924—2000),原名嘘云,自号“田园宰相”,湖南省双峰人氏,生前为双峰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

   名家评说

   感到中国画要创新,离开传统创新是很难得。有些人就死在传统里,而王先生的艺术:既是传统,又有新意。

   ——王肇民

   王老的画有一种力量,非常有力,不像现在我们常看见的比较柔弱的、比较媚俗的作品。相对于这种世风,王老的力量感,粗犷的力度,使我们感动,也使我们喜欢。

   ——郎绍君

   从王憨山的作品里看到中国的民族精神,提到了憨山先生这种豪气,这种浪漫气质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特征,体现了大智慧,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品格。

   ——梁江

   憨山先生的绘画,的确主要吸收了齐白石的优良传统,当然还兼及其他名家,例如潘天寿和扬州八怪的另一画家金农。但是他又不是齐白石、潘天寿和金农,而是他自己王憨山。

   ——杨新

   长大直圆,气吞山河,读憨山老师的画有白石再世之感。

   ——杨福音

   一个真,一个创造,离开这两条,哪还叫艺术呢?这是王老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启示。

   ——程大利

   展讯

   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王憨山艺术展

   展览时间:9月27日—10月25日

   展览地点:湖南美术馆1、2、3展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