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阳山县扶贫“组合拳” 打出高质量脱贫攻坚成果

阳山县扶贫“组合拳” 打出高质量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11月30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新快报

   ■大崀镇松林村不但是“产业发展优秀村”,也是2019年“全国基层治理示范村”,大崀镇更是98个“全国基层治理示范镇”之一。

■阳山县江英镇大桥村西洋菜基地上辛勤劳作的农人。

   产业

   因地制宜规划,有的放矢改良,打造长效造血功能

   有效脱贫不返贫,打造有长效造血功能的产业扶贫项目是重中之重,但每村每镇的情况不一样,如何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阳山县各镇村在规划相关产业时,充分利用扶贫“组合拳”搭建立体长效网络,除了资产收益扶贫的“旱涝保收”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是关键,为阳山县发展“大农业”加速度。

   嫁接江西红抵抗黄龙病,保障收成

   正午时分,杨梅镇杨梅村的温室大棚里,老村支书黄土金拨弄着地上培育中的“八月桔”苗苗,一边摘去培养基上的细碎杂草,一边指着枝苗对新快报记者说:“我们嫁接的这个品种叫‘江西红’,抗病能力很强。”

   “八月桔”“江西红”,都是砂糖桔的品类名称,常规的广东砂糖桔也叫“十月桔”,因其味道如砂糖一般而命名,“十月桔”“八月桔”指果实成熟采摘的农历月份,杨梅镇杨梅村种植“八月桔”居多,用老支书的话说是“提前四十天摘完卖完,刚好打了个时间差”。一方面村民比别人先卖掉果子,另一方面阳山入冬后早晚温差加大,夜晚天气寒凉,“八月桔”也完美地避开了可能遭遇的霜冻等自然灾害。

   砂糖桔种植,在广东清远等地都比较有历史传统,老百姓在种植上也比较有经验,但柑橘类水果的毁灭性病害黄龙病,在这一带也属于高发,一旦染上,基本属于不可逆的病害,杨梅村这个“八月桔育苗基地”正是根据当地老百姓的种植传统和改良“八月桔”的抗病能力这两点应运而生的,老支书口中的“抗病能力强”说的就是抗黄龙病的能力。

   占地约10亩的育苗基地,目前在育“江西红”桔苗有2万株,它们先在育苗营养袋中生长一段时间,然后会被移种到温室大棚的地里,共要在大棚中培植两年,两年后按每人30株的数量标准发给贫困户继续种植,第二年即可挂果,“每棵能有30斤果。” 黄土金说:“除了贫困户,一般农户如果想种,也可以跟基地购买,保证没有病害。”

   从源头保证植株健康,保障农户有收成,有好收成,杨梅村这一“八月桔育苗基地”产业扶贫项目落到了实处。

   此外,杨梅村在产业扶贫项目的规划上,既有投入扶贫资金给贫困户发放鸡苗、鹅苗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又有结合村实际情况发展种植早脆梨、泰国青柚等特色长效增收路径,更有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乡村游的长线设计,长短结合,拳拳到肉,村里投入55万元与阳山县田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杨梅休闲农庄,目前农家乐餐厅已完成建设,民宿、农业体验区及周边绿化和种植特色果蔬等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两年时间完工,通过新农旅带动就业,拉动消费,村集体每年还可以按投入资金的8%获得固定收益。

   旱地西洋菜连接大湾区,扩大销路

   如咸蛋黄一般的夕阳镶嵌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山之间,地里几名女子正在手工采摘碧绿茁壮的西洋菜,这里是阳山县江英镇大桥村阳山县扶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同样是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规划出的产业扶贫项目。

   “大桥村耕地一年流转费用400元,我们就根据这里海拔高,四面环山,田里有泉,冬暖夏凉的特性,发展种植旱地西洋菜等蔬菜,并且和阳山县鱼水村西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充分利用他们成熟的技术和销售渠道。”江英镇副镇长肖仕雯在夕阳下的西洋菜田边说道。

   阳山西洋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上世纪80年代就有种植基础,西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西洋菜种植的大户,田间使用全网络数字化管理实时监控溯源,专业技术指导,统一手工采摘,经验收后扎把包装,直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这也是大桥村在选择产业扶贫项目上的前期考量,“合作社2018年成立,有62名成员,其中有54户属于有劳力的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附近劳力种菜、摘菜,实现就近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益。

   民生

   “全国基层治理示范镇” 全国98个之一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这十二个字可以看作是阳山县大崀镇正在践行的新发展理念,大崀镇副镇长黄建和骄傲地说,“大崀镇松林村不但是‘产业发展优秀村’,也是2019年‘全国基层治理示范村’,大崀镇更是‘全国基层治理示范镇’,全国只有98个。”

   确实,在走访大崀镇主打产业扶贫项目无花果种植的路途中,新快报记者一路上感受着蓝天白云下美丽而静谧的小山村,颇有意境的乡村雕塑与“轧轧”作响的水风车相互呼应,池塘边有人在静静垂钓,路旁洁白的房屋看起来赏心悦目,村头树下聊天戏耍的村民们那种闲适让人羡慕,“小桥流水人家”的即视感扑面而来……

   “无花果产业是我们这里的主要产业,但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我们也没松懈,生态宜居,环境整治,是我们一直在推进的工作。”黄建和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扶贫江西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