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阳山县扶贫“组合拳” 打出高质量脱贫攻坚成果

阳山县扶贫“组合拳” 打出高质量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11月30日 02:06 新浪网 作者 新快报
■美丽的松林村,村民幸福生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中,清远市阳山县坚持党建引领,一套扶贫“组合拳”打出高质量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扶贫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就业扶贫多维度发力,帮助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增收;探索新文旅时代下“农业+体育+旅游+文化+精准扶贫”的“新农旅”业态;搭建消费直通车,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教育扶贫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承;医疗扶贫,通过互联网+引入网络医院,配备AI智能医生,实现远程会诊,让“山里人”享受大城市的医疗服务……

         种种举措形成有效的立体帮扶网络,新快报记者日前实地走访阳山县三镇数村,看到当地贫困人口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转变,内生动力被有效激发;产业扶贫项目多策并举“对症下药”;乡村治理规划迈上新高度,美丽乡村的村容村貌令人流连忘返,阳山县扶贫“组合拳”的威力已见成效。

  ●扶贫概况

  55条贫困村达到稳定脱贫出列标准

      清远市阳山县地处粤北山区,全县辖13个乡镇,167个村(居),省定贫困村55条,截至2020年8月底,建档立卡贫困户8940户18611人,其中有劳力贫困户3311户10944人,无劳力贫困户5629户7667人

         2016年至2019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45290.39万元,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教育帮扶等“组合拳”系列帮扶措施,2019年全县有劳力相对贫困户年人居可支配收入15793元,55条贫困村达到稳定脱贫出列标准。

  励志

  两贫困户勤劳致富成励志代表

         扶贫扶志扶智,激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是扶贫工作中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改变人的思想,从来都不是易事,可看到一个人变得更积极更有冲劲地拥抱生活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也非其余可比。阳山县两名贫困户勤劳致富奔康、积极调动自我发展意识的故事就十分励志。

  种桔种梨,“大忙人”年收入20万元

         上午的阳光轻柔地洒在阳山县杨梅镇坑尾村正在挑拣砂糖桔的工人们身上,地上一筐筐摆放好的砂糖桔,安静地等待着下一趟货车来把它们拉走。

         工人们身后一栋三层半高的独栋小楼煞是亮眼,门楣上打着大大的“杨梅一号民宿”几个大字——这里,是贫困户黄金火的住处,“他去送砂糖桔了,一下就回来。”看到记者到来,正在作业的人们说。

         杨梅镇副镇长刘荣强趁着等人的功夫告诉新快报记者:“黄金火特别勤快,肯干,发展意识超强。”黄金火一家五口人,母亲的慢性病长期困扰着一家人,在政府的支持及帮扶单位的帮助下,黄金火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现在的他成了“大忙人”。

         说话间,一名穿着保安制服的男子精神抖擞地从“坑尾村”石碑方向走向了记者,他就是黄金火。“领导支持我,我自己更要努力。”黄金火有些激动地说,如今他家租种了30亩砂糖桔和20亩早脆梨,还养了250只鸡和150只鹅,日常主要由他老婆打理,因为他自己2020年3月开始在高速公路杨梅服务区当了保安,每个月收入有2500元。此外他还兼顾了村里的公益性保洁员岗位,负责打扫坑尾村公共区域的卫生,因为工作强度不大,“每月有500元工资”。20岁的大儿子已经找到了工作,在深圳做软件工程师,“小儿子3岁,上幼儿园呢。”他说。

         说话间他带我们上楼参观已布置好的两间民宿房间,喜滋滋地给我们看摆在显眼位置上的营业执照,“前些天已经有人住了,主要是来收果子的老板,还有自驾游的。最近收果子没时间,等忙完这阵我就把三楼房间布置上。”

         他指着旁边不远处一栋小楼告诉新快报记者:“我们家以前住在那儿,我兄弟的房子,2019年时政府补贴4万元给我盖房子,我就想着我自己再努努力,把民宿一起搞起来。”

■勤奋的贫困户黄金火不但参与种植和养殖,自己还当保安增加收入。

         “总共46万元,除了政府给的4万元,另外的42万元都是我自己找的。”他说,“2019年我家收入有20万元左右,今年没那么多,主要是果子行情不行,砂糖桔卖不上价,往年能到两块七八一斤,现在掉到一块七八了,我估摸这30亩6万斤也就能按平均两块钱一斤收上12万元。”黄金火算着经济账。

         “鹅是100元一只,杀好的能有120元一只,5斤半到6斤半的母鸡15元一斤,”他补充道:“加起来也有3万多元收入。”

  合资成立合作社,种无花果走致富路

         退伍军人唐汉村,与黄金火一样,都是贫困户当中积极奋进的励志代表,与一般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大多选择外出或在村里务工不同,唐汉村2017年就带着另外几名村民,在大崀镇沙田村自己家乡成立了惠民合作社,种植无花果。

         沙田村无花果种植基地上的唐汉村正与人一起给无花果剪枝,以便让无花果积攒能量过冬,来年好茁壮生长。

         退伍回来的唐汉村2016年外出做烧焊工时,某次不小心从三层高的棚架上跌落下来,伤了腰部,调养了一年多才算基本恢复,但重活累活还是不太能干得了,家中两个女儿,大的跟他一起在基地上干,小的在镇上小学读二年级。

         2017年,在大崀镇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唐汉村到花都去接受了无花果种植培训,回来后,他就拉上村里另外几位村民,租赁了102亩的田土,搞起了无花果种植合作社。

■贫困户唐汉村带领其他几位村民一起搞起了无花果种植产业合作社。

         “我们每个人筹了3万元,5个人就是15万元,这就是我们的启动资金。”唐汉村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告诉新快报记者。阳山县的气候环境较为适合无花果生长,无花果产业在阳山县也算是比较大的产业项目之一,一方面无花果的经济价值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果期长,还可以继续发展深加工产业,是比较理想的扶贫产业项目。

         “平均一亩地能产600斤无花果,果期从7月份到12月份。”唐汉村说:“不过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新鲜无花果的价格跌得很厉害,从前两年的10元左右一斤跌到了今年两三元一斤,所以我们现在只保留了30亩无花果,其余的田地种了荷兰豆、青瓜等蔬菜。”他指着不远处攀援在地里架子上弯弯曲曲的荷兰豆说道。

         加工无花果干是他们的延伸产业,可以让产品销售时间更长些,“10斤新鲜无花果才能出一斤果干,品相不是很好的果子我们就拿去做果干,市场价大约100元一斤,今年我们做了1000公斤的无花果干。”他说。

  产业

  因地制宜规划,有的放矢改良,打造长效造血功能

         有效脱贫不返贫,打造有长效造血功能的产业扶贫项目是重中之重,但每村每镇的情况不一样,如何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阳山县各镇村在规划相关产业时,充分利用扶贫“组合拳”搭建立体长效网络,除了资产收益扶贫的“旱涝保收”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是关键,为阳山县发展“大农业”加速度。

  ■杨梅镇杨梅村八月桔育苗基地,有的放矢针对黄龙病嫁接抗病能力强的“江西红”,从源头保证果木健康

  嫁接江西红抵抗黄龙病,保障收成

         正午时分,杨梅镇杨梅村的温室大棚里,老村支书黄土金拨弄着地上培育中的“八月桔”苗苗,一边摘去培养基上的细碎杂草,一边指着枝苗对新快报记者说:“我们嫁接的这个品种叫‘江西红’,抗病能力很强。”

         “八月桔”“江西红”,都是砂糖桔的品类名称,常规的广东砂糖桔也叫“十月桔”,因其味道如砂糖一般而命名,“十月桔”“八月桔”指果实成熟采摘的农历月份,杨梅镇杨梅村种植“八月桔”居多,用老支书的话说是“提前四十天摘完卖完,刚好打了个时间差”。一方面村民比别人先卖掉果子,另一方面阳山入冬后早晚温差加大,夜晚天气寒凉,“八月桔”也完美地避开了可能遭遇的霜冻等自然灾害。

         砂糖桔种植,在广东清远等地都比较有历史传统,老百姓在种植上也比较有经验,但柑橘类水果的毁灭性病害黄龙病,在这一带也属于高发,一旦染上,基本属于不可逆的病害,杨梅村这个“八月桔育苗基地”正是根据当地老百姓的种植传统和改良“八月桔”的抗病能力这两点应运而生的,老支书口中的“抗病能力强”说的就是抗黄龙病的能力。

         占地约10亩的育苗基地,目前在育“江西红”桔苗有2万株,它们先在育苗营养袋中生长一段时间,然后会被移种到温室大棚的地里,共要在大棚中培植两年,两年后按每人30株的数量标准发给贫困户继续种植,第二年即可挂果,“每棵能有30斤果。” 黄土金说:“除了贫困户,一般农户如果想种,也可以跟基地购买,保证没有病害。”

         从源头保证植株健康,保障农户有收成,有好收成,杨梅村这一“八月桔育苗基地”产业扶贫项目落到了实处。

         此外,杨梅村在产业扶贫项目的规划上,既有投入扶贫资金给贫困户发放鸡苗、鹅苗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又有结合村实际情况发展种植早脆梨、泰国青柚等特色长效增收路径,更有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乡村游的长线设计,长短结合,拳拳到肉,村里投入55万元与阳山县田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杨梅休闲农庄,目前农家乐餐厅已完成建设,民宿、农业体验区及周边绿化和种植特色果蔬等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两年时间完工,通过新农旅带动就业,拉动消费,村集体每年还可以按投入资金的8%获得固定收益。

■阳山县江英镇大桥村西洋菜基地上辛勤劳作的农人。

  旱地西洋菜连接大湾区,扩大销路

         如咸蛋黄一般的夕阳镶嵌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山之间,地里几名女子正在手工采摘碧绿茁壮的西洋菜,这里是阳山县江英镇大桥村阳山县扶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同样是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规划出的产业扶贫项目。

         “大桥村耕地一年流转费用400元,我们就根据这里海拔高,四面环山,田里有泉,冬暖夏凉的特性,发展种植旱地西洋菜等蔬菜,并且和阳山县鱼水村西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充分利用他们成熟的技术和销售渠道。”江英镇副镇长肖仕雯在夕阳下的西洋菜田边说道。

         阳山西洋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上世纪80年代就有种植基础,西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西洋菜种植的大户,田间使用全网络数字化管理实时监控溯源,专业技术指导,统一手工采摘,经验收后扎把包装,直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这也是大桥村在选择产业扶贫项目上的前期考量,“合作社2018年成立,有62名成员,其中有54户属于有劳力的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附近劳力种菜、摘菜,实现就近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益。

■江英镇江英村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

  民生

  “全国基层治理示范镇” 全国98个之一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这十二个字可以看作是阳山县大崀镇正在践行的新发展理念,大崀镇副镇长黄建和骄傲地说,“大崀镇松林村不但是‘产业发展优秀村’,也是2019年‘全国基层治理示范村’,大崀镇更是‘全国基层治理示范镇’,全国只有98个。”

         确实,在走访大崀镇主打产业扶贫项目无花果种植的路途中,新快报记者一路上感受着蓝天白云下美丽而静谧的小山村,颇有意境的乡村雕塑与“轧轧”作响的水风车相互呼应,池塘边有人在静静垂钓,路旁洁白的房屋看起来赏心悦目,村头树下聊天戏耍的村民们那种闲适让人羡慕,“小桥流水人家”的即视感扑面而来……

         “无花果产业是我们这里的主要产业,但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我们也没松懈,生态宜居,环境整治,是我们一直在推进的工作。”黄建和表示。

  ■大崀镇松林村不但是“产业发展优秀村”,也是2019年“全国基层治理示范村”,大崀镇更是98个“全国基层治理示范镇”之一。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 斌 王 敌  通讯员 李美全 陈志伟

  ■图片:新快报记者 林 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贫困户脱贫扶贫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