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今天依然要呼唤 容庚治学专精的精神

今天依然要呼唤 容庚治学专精的精神
2021年07月18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新快报

  “容庚的学术与时代”深圳开展,深圳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飞: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从去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有容乃大——中国美术馆容庚捐赠展”开始,到近日在深圳举办的“与古为徒:容庚的学术与时代”展览,接下来还将在东莞举办“容庚与东莞”的展览,一系列的举措,掀起了一股“容庚热”。容庚作为学术界的一座宝库,目前的研究确实仍然只是冰山一角,他曾经编写的《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等至今仍是从事古文字研究的经典必读书目。深圳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李飞通过展览策划和理论研究,剖析了学者容庚的启示。 收藏周刊:通过您的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如何给容庚先生进行学术定位?后人应该如何认识他? 李飞:关于对容老的学术定位,我认为他的学生如曾宪通教授、张维持教授的定位都是确切的,容老在古文字、青铜器研究和书画鉴定领域,都有极大的贡献和学术影响力。但此次展览,着重致力于将容老的学术历程和成就还原到一个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去观察,以此来思考时代和学术及世风、地域风气对学者学术成就的影响。如果作为专业的古文字或青铜器的研究者,容老的著作是教科书级别的必读书,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应当明白容老的学术成就,首先离不开当时的时代风气,如清代晚期以来的金石风尚,民国初年如北大国学门虽然标榜新学术,但实际上还是受到传统学问如金石学的深刻影响,容老作为少年时代就有过高起点金石学训练的广东青年,到了北平后借助金石圈的人际网络,迅速融入当时中国的顶级学者群体,暗中契合了中国学术转型期中的某些潮流,即当时以北大国学门为主导的“整理国故”运动,提倡考据,注重金石实物研究,也由此揭开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创建历程。 收藏周刊:容庚先生研究领域广阔,在您看来,他哪一方面贡献相对是最大的? 李飞:在我看来,如同这个展览的侧重点所指出,容老在推动金石学于现代社会中向前发展,这个贡献是很大的。他任教于燕京大学,同时又是《燕京学报》的编辑,同时受聘任古物陈列所、故宫博物院的鉴定委员,他并不是像传统金石学家一样,用这些特殊渠道获得学术资源后秘不示众,而是具有现代学者的意识,即本着学术是天下公器的原则,对别的研究者都倾心相授,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给他们。如他和郭沫若1930年代的交往,他在北平,郭沫若在日本,他就给郭沫若无偿提供了种种学术资源,如《殷墟书契前编》、甲骨和金文拓片等等,对郭沫若的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收藏周刊:再次全面呈现容庚先生的收藏与治学成果的面貌,将给当下的学人带来怎样的启示? 李飞:容庚先生的金石学功底,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基础。以金石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学问,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合集,而是深刻体现了学问和人生相融合的一种特色。比如金石学,他所承载的文字、图像,并非简单的信息载体,本身发展到清代中晚期,也是重要的一种视觉艺术品,而由金石学相联系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又能常常形塑学者的治学特色和取向。容老治学专精,治学领域集中于金文和青铜器鉴定,他注重第一手资料,以目录学作为治学的基础,这些方法虽然都是古人所强调的基本方法,但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依然要呼唤这种精神,传承这些前贤早已指出、剩下的只要能坚持实行的基本治学方法,即学有专精,术有专攻的精。 人物介绍 容庚(1894-1983),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是著名古文字学家、收藏家、金石学者。他生于东莞,壮年游历北京,毕生致力于访古考古,研究古文字,收藏古器物,并和中国新兴的现代学术研究机构融为一体。 个人捐献 1956年,容庚两次给广州博物馆捐出自己珍藏的青铜器95件,其中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37件,三级文物2件,一般文物47件。截止今日,据统计,容庚及家属先后向国家捐出青铜器近200件,历代书画1200余件,古籍善本1万余套册,甲骨、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近千件,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及抄本,散布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广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十余家单位。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 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 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 许鸿飞 汪晓曙 卢德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青铜器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