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寻》新书首发,深圳一个移民家庭四代人的故事

长篇小说《寻》新书首发,深圳一个移民家庭四代人的故事
2023年10月27日 11:06 新浪网 作者 新快报

  杨黎光(左三)《寻》新书首发式在花城里·陌上花开花城文学院举行。

  10月26日,由广东省作家协会指导,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学院主办的杨黎光《寻》新书首发式在花城里·陌上花开花城文学院举行。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苏毅,长篇小说《寻》作者杨黎光,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宾杰,广东省朗诵协会会员玄新昌等出席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广东省作家协会启动广东省“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扎创作活动重点项目。省作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作家深扎创作活动自2019年启动,杨黎光老师的长篇小说《寻》正是该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

  《寻》讲述了深圳一个移民家庭四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以一滴水映照太阳的视角,反映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小说中人物的个人命运与选择离不开国家的大发展,从抗战时期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时期,无论个人抑或国家,都一直在寻找,寻找最适合发展的道路,寻找体现人生价值的方向。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活动现场读者在认真阅读《寻》。

  “历史苍茫,我们看到的是浩荡的世界潮流,俯首细看,都是芸芸众生。”这部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基层默默耕耘却又不可或缺的时代弄潮儿。小说细致地刻画了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故事,故事情节无不与历史真实的细节挂钩,各种细节一一聚沙成塔,勾勒出这个时代最蓬勃生机的影像。书中提到三天建好一层国贸的深圳速度、股票发行、南方讲话、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大事件,都与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息息相关。

  小说《寻》表面书写的是马家四代人的家族历史,但更深层次的是展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缩影史;书中寻找赵兰兰的过程也是人物成长、城市变化、国家进步的纵向发展过程。

  将人物归置于时代背景中,人物身上所赋予的精神烙印,既是时代的共同记忆,也是为了更好地铭记。作家杨黎光表示:“人是需要记忆的,否则你就不知道源头,而源头往往是需要寻找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在路上。”小说以“寻”为主题首尾呼应,由抗联老战士始,至抗联老战士终,寓意莫忘来时路,砥砺前行,不仅有现实意义,更具历史的厚重感。

  内容简介:

长篇小说《寻》,作者杨黎光,花城出版社

  小说从抗战时期到如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以细腻的手法描写深圳一个移民家庭四代人的故事。第一代老爷爷马卫山出生于山东,是东北抗联的老战士;第二代马小军出生于东北,是深圳开发的“拓荒牛”;第三代马立、马正出生于广州,在深圳成长,如今是建设特区的中坚力量;第四代马棽棽于美国出生,学成后毅然归来与父亲马立一起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这一家人,构成了深圳一个移民家庭特殊的故事。

  作者简介:

作者杨黎光现场为读者签售。

  杨黎光,高级记者,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杨黎光文集》(十三卷)。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没有家园的灵魂》《打捞失落的岁月》《惊天铁案》《瘟疫,人类的影子》,中篇报告文学《生死一线》等。另著有长篇小说《走出迷津》《大混沌》《欲壑·天网》等。长篇小说《园青坊老宅》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另著有“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四部曲:《大国商帮》《中山路》《横琴》和《家园》。近年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二十年之诉》《一生只做一件事:“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等。

  新快报记者 王春燕 通讯员陈诗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