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5年3月18日,中山三院感染科举办“全国爱肝日”义诊暨健康宣教系列活动。专家团队用专业和耐心为每位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一解答。本次义诊过程中仍发现有些患者因为感染乙肝病毒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专家们不仅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还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教授介绍,早期肝癌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60%-70%,部分患者甚至可实现临床治愈。

林炳亮表示,肝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病毒侵袭是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乙肝、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长期的病毒性肝炎感染会导致肝损伤,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其发展为肝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早期肝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之所以呼吁群众重视肝脏疾病的早期筛查,是因为早期肝癌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60%-70%,部分患者甚至可实现临床治愈。这场生死博弈的关键,在于锁定高危人群、建立科学筛查体系、抓住疾病早期的治疗黄金窗口期。”他表示。
如何避免踏入“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
林炳亮支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保护率超95%,能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坚持抗病毒治疗,可将肝癌风险降低70%。乙肝、丙肝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不可擅自停药,以免病情反弹。
对于肝癌患者,除了致力早筛,中山三院团队今年在免疫治疗研究和基因表达遗传机制方面治疗肝癌有了新探索,比如发现HBV肝癌患者的糖脂代谢明显紊乱,并一定程度免疫治疗反应相关,为此探索出阻断T细胞有关免疫检查点,按T细胞分泌功能,预测免疫治疗肝癌效果;此外发现新靶点,提升免疫治疗敏感性等,努力提升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效果。
其中感染科牵头参与全国性“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已帮助8000多名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即表面抗原转阴、病毒载量不可测),显著降低肝癌风险。项目团队针对符合条件(如HBeAg阴性、HBsAg低水平)的患者优化治疗方案,通过口服核苷类药物或干扰素治疗,部分患者达到长期缓解甚至停药。此外,科室设立“慢乙肝治愈门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评估和随访管理。
此外,感染科联合广州市启动该项目,构建“筛诊治管”一体化体系,通过通过前瞻性队列,探索基于多组学(基因组学、糖组学,蛋白组学、影像组学)分级管理和AI辅助诊断技术的早期肝癌筛查模式,评价其应用价值及对疾病负担的影响,提升早期肝癌检出率。同时通过医联体合作,感染科将筛查技术和诊疗方案下沉至基层医院,提升区域肝癌早筛早诊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