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环两江”建设先行一步 探路城乡融合新范式

“环两江”建设先行一步 探路城乡融合新范式
2025年03月28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新快报

   ■丹灶仙湖氢谷。

   ■西樵山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南海区将大力打造“西樵山文化”IP。

   南海

   摊开广东地图,北江与西江宛如两条翡翠绸缎,纵贯佛山全境。两江既是黄金水道,也是生态绿脉,既是繁荣兴盛的经济带,也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带。

   2025年1月,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擘画新时代发展蓝图,首次提出打造环两江(西江、北江)示范区,把西江、北江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在2月5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明确,以中部的丹灶、西樵、九江、龙江、白坭、西南等六个镇街为核心区,高标准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下称“环两江先行区”)。这也是佛山市委首次对外透露其核心区所涉镇街范围。

   拥有“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水脉、百年工业”的南海区,以丹灶、西樵、九江三镇占据全市核心区半数的战略权重,同时发挥“广东第一镇”狮山镇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资源,构建“核心区+联动区”协同发展格局。从水网密布的生态基底到产城融合的创新实践,一幅新时代岭南水乡发展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采写:新快报记者胡珊霞 通讯员 陈李娜 刘颖君 林静媚

   图/通讯员供图

   战略支点

   南海片区的先发优势

   “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六个镇街,南海三镇何以占据半数席位?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信息所副所长梁雄飞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认为,佛山核心区六个镇街的选择,既考虑了樵桑联围的历史地理因素,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区域功能联动和协调发展的总体谋划。“从文旅资源角度来看,佛山要塑造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关键在于整合水网资源,串珠成链。南海西樵山及其周边文旅资源集聚,西樵山、听音湖、千古情一带人流量和客流量可观,点面结合有利于塑造文旅集聚区,这体现了佛山市对于大循环背景下文旅产业的前瞻性判断。”梁雄飞说,“其次是水系方面,南海片区水网密布,有官山涌、有为水道、樵北冲、吉水涌、东西运河等知名河涌纵横交错。未来可探索打造水上观光旅游线路,串联沿线风貌优美的景点,提升文旅业态品质。”

   事实上,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南海,一直与水结缘,“水上南海”嵌入南海的发展基因,桑园围水脉南北贯穿丹灶、西樵、九江三镇,通达西江、北江。南海拥有“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水脉、百年工业”的丰富生态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具备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在2月6日举行的“新春第一会”上,南海提出抢抓全市打造“百千万工程”“环两江先行区”机遇,建设3条覆盖桑园围、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示范带,串联沿线文脉、水脉、城脉、商脉,绘就见山见水见乡愁的南海“富春山居图”。在第二天进行的考察活动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再次强调,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南海要先行一步。“打造先行区,对南海既是重要机遇,也是重大责任。”在佛山市2025年两会期间,南海区区长王勇接受媒体专访时称。

   科创聚变 科技引擎驱动绿色经济

   “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南海以何先行?在城乡融合的进程中,南海区将注重发挥核心镇街的优势与特色。西樵镇位于“环两江先行区”地理中心,要发挥中心作用走在前列,丹灶镇、九江镇、狮山镇要充分挖掘各自资源禀赋优势,成为重要增长极。各镇街各展其长,协同共进,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记者驱车行驶在南海区丹灶镇的道路上,氢能产业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佛山氢能产业的策源地,也是全国首个“氢能进万家”示范社区所在地。2023年南海更是被评定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业内有“中国氢能看广东,广东氢能看南海,南海氢能看丹灶”的美誉。攀业氢能作为扎根于南海丹灶5年的代表性企业,正深度参与“环两江先行区”“氢能全场景应用”的生态构建。

   “2025年计划投放至少1.5万辆氢能两轮车,这既是技术突破助力绿色出行,更是助力氢能终端应用率先实现商业化,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攀业氢能相关负责人葛荣军告诉新快报记者。在政府统筹下,攀业氢能已先后在仙湖、平沙岛、南海区三龙湾、玉器街等地投放氢能两轮车试点,助力丹灶打造“氢能+智慧交通”的示范样本。同时,攀业氢能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制氢、储运、加氢环节、两轮车车架制造企业),推动形成“研发-制造-应用”闭环,强化先行区的氢能产业集聚效应。

   攀业氢能是丹灶众多科创企业发展的缩影。丹灶是南海乃至佛山科创资源集聚度最高的镇街之一。近年来得到佛山仙湖实验室赋能,还有一众科学家、企业家和艺术家集聚发力,丹灶如今已集聚了26个院士项目,44个区级以上人才团队,超180个科创项目,548家高企、6家小巨人,规上企业研发占比在南海全区名列前茅。2月15日,丹灶发布仙湖国际科创社区规划,宣告全力打造“环两江先行区”科创核,重点建设湾区科学家创业园、仙湖创客总部等项目,打造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区。

   作为联动区的狮山镇同样聚焦科创发力。“环两江先行区”是南海低空经济在产业化落地等场景方面的重要阵地,狮山把握机遇积极谋划,将博爱湖北区打造为“新质生产力梦工场”,重点布局无人机、无人艇、AI、智能装备等领域,发展低空经济,为“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提供产业支持和创新动能。

   文旅共生 水岸经济激活乡村蝶变

   夜幕下的西樵镇,广东千古情剧场流光溢彩。百米外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灯光装置在榕树上流转。数据显示,2024年,随着广东千古情开业、西樵山免门票实施、南海大地艺术节永久落户西樵,西樵文旅火爆出圈,全域共接待游客1560万人次,同比增长42%,实现旅游收入94亿元。通过新景区引领、老景区焕新以及文商旅体的深度融合,西樵成功打造了岭南文旅新高地,激发了区域消费活力。同时,儒溪村成功获评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佛山唯一入选《“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的案例,展示西樵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这种“以文塑旅”的化学反应,在同为先行区核心镇街的九江镇一样直观。走进九江镇,九江双蒸博物馆、双蒸1821酒庄、“乐醍1821”等文旅项目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闪耀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光芒。广东远航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关正生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去年8月启动的“乐醍1821”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将对现有厂房分阶段进行微改造,引入多元业态,探索米香白酒全新体验场景,打造文商旅综合体。项目还将呈现多姿多彩的西江水乡民俗传统文化活动,助力南海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消费目的地。

   九江镇烟南村则以艺术为纽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的平衡路径。“过去几个月烟南村投入100多万元实施‘美化提升’计划,新增300多片绿植、建设5个‘四小园’、整治万余平方米闲置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烟南村党委书记吴国宏告诉新快报记者,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期间,村内接待游客超18万人次,餐饮、零售等业态蓬勃发展,古桥咖啡等新业态迅速崛起,其中古桥咖啡仅用3个月便实现回本。烟南村还通过“青年小店”种草计划,为青年提供租金优惠、金融服务等支持,鼓励年轻人回归乡村。烟南村一名“渔二代”承包百亩鱼塘,从事高值鱼养殖和鱼花孵化,年净收入近200万元。

   在联动发展方面,狮山镇积极呼应核心区的文旅发展战略。3月7日,狮山北江小塘国际艺术墟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依托北江狮山段沿线资源,通过活化旧水厂、广三铁路遗址等工业遗存,引入国际艺术资源,打造成集艺术创作、文旅体验、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国际级艺术综合体,共同打造环两江文旅产业带。

   从传统制造到科技引擎,从文旅融合到艺术振兴,南海区正逐步实现城乡资源的整合与价值重塑。这片曾孕育“广东四小虎”传奇的土地,如今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实践,探路城乡融合发展深水区。随着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南海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生动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