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020全年财报,分享我眼中的特斯拉“神话”

看完2020全年财报,分享我眼中的特斯拉“神话”
2021-02-24 13:50:32 邱小铖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8日,特斯拉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特斯拉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可持续能源公司,在汽车领域,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像火箭一样飙升的股价,堪称是汽车工业历史上的“神话”。

近代汽车发展已经有了135年的历史,就在2021年1月29日,汽车的发明者奔驰刚刚度过其135周年的生日,同时宣布全新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正式在中国市场上市。这一前一后,就像是两个不同王朝的呐喊,一个是传统汽车领域的祖师爷,一个是则是新能源汽车领域风头正盛的小伙。

好了,好像有点扯远了。本期话题,我并不是想谈关于特斯拉和奔驰,谁更出色,应该买哪个的问题。而是在看完特斯拉2020全年财报后,分享我眼中的特斯拉“神话”,下面进入正题。

性感的产品战略

目前,在中国销售的特斯拉车型一共有四款,Model S、Model 3、Model X、Model Y,这样的组合看上去很“SEXY”,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特斯拉进入中国时的第一款车是Model S,是品牌的旗舰车型,毕竟百万级轿车一直是奔驰S级的天下,能叫S的,也会让人有一定的联想。“百万级纯电动豪华轿车”的身份,也注定只是少数人的拥有,那时候特斯拉给人的印象就是极客、高端、充满未来科技感。

随之而来的,是拥有折叠式鸥翼门的Model X,更是“百万级纯电动豪华SUV”中的异类,从设计上来看,虽然鸥翼门并非是特斯拉所发明的,但在特斯拉车上,总能有不一样的感觉。就这样,美国进口的特斯拉纯电动汽车进入了中国少数高净值人群的生活。

在2020年,特斯拉最走量的车型毫无疑问是Model 3,该车已经全面国产,并在2020年多次调低官方售价。目前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裸配价格为24.99万元,作为一款中型轿车不到25万元的起售价,直接影响到是传统合资和豪华品牌的中型轿车市场,而中国的汽车市场一直有着“得中型车市场,得天下”的说法,这个级别的燃油车,可以选择的车型也是非常众多的。

从终端市场的反馈来看,特斯拉Model 3的2020年销量为137,459台,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单一车型销量冠军。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3在2020年12月销量为23,804台,已经排进当月轿车销量前八,成为中国汽车上名副其实的主流车型,而且这样的增长趋势还在持续。要知道月度轿车销量排行,是有着像卡罗拉、轩逸、速腾这样的传统走量A级车的排行,还有像雅阁、天籁、迈腾这样的传统B级车,加上部分传统豪华品牌的轿车,这样的排行前八,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

在特斯拉公布的财报中,我们也看到“随着产品组合持续从Model S和Model X转向更具经济性的Model 3与Model Y”这样的描述。这就属于高端优势品牌常用的“降维打击”,“由上而下”的产品布局,可以让初次消费的人群,在维持固有高端品牌印象的同时,更愿意接受特斯拉的入门级产品。这就有点像大家比较熟悉的苹果手机,既有上万元的旗舰手机,也有售价3000元多出头的iPhone SE。即便是只卖3000多元的手机,其实并不影响苹果的品牌形象,反而占据了一部分3000元级别的手机市场,对于苹果来说,这就是一个纯增量市场。

我们也可以看到,近些年来,自主汽车品牌不断提出要“品牌向上”。对于已经形成长期固有印象的品牌来说,想要进行改变,这难度是非常大的。一些中国汽车品牌推出了自己的高端独立品牌,这样的勇气固然值得称赞,但前面的挑战也是空前的,这比经营好一个传统自主品牌更难。

同样是新品牌,对于特斯拉,人家是“从上而下”的降维打击,打的是顺风局。而中国高端独立品牌,从一开始,就会被“追根溯源”,还要避免本身品牌的内耗,这样的运营,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样打仗,这就是逆风局了。

谈到这里,难道中国汽车品牌中就没有做得好的吗?当然有,比如蔚来汽车。在没有任何量产车型出来之前,先搞个EP9刷个纽北单圈最快记录,再搞个FE电动方程式冠军。你要买那个速度机器EP9吧,人家蔚来汽车还不卖,只给创始股东,这就从一开始就让人感到这个品牌有点意思。从后来的产品,我们也可以看出,从ES8到ES6、再到EC6,这些已经量产交付的车型和顺序,都是“从上而下”的。这就比比亚迪强多了,同样是纯电动车,比亚迪要卖个稍微贵一点的车,真的太累了!管你什么刀片电池,牌子名媛小姐姐不认,还不都是白搭?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做产品还是服务,品牌定位和产品战略一定要搞清楚,并且需要做长远的规划。不得不说,如今的社会环境和舆论都很浮躁,品牌经营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一夜成名的叫“网红”,经久不衰的才叫“经典”。最怕的就是,今年流行什么,就去跟风什么,别人在做什么,就去学做什么。这样不仅累,而且都只是市场的追随者,不是去领导市场,无论是整体战略还是运营,都是非常被动的。特斯拉的产品战略,足以写入大学市场营销教科书,现在看来,一点都不为过。

定价权和渠道权

市场营销中,除了产品和服务本身,价格和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维度。价格是消费者最关注点之一,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毕竟大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尤其是买汽车这样的事情,谁都不想自己吃亏。特斯拉在2020年受到的争议中,官方降价是讨论度很高的话题之一。

我还记得上高中第一节政治课,老师就教了什么叫“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最基本的概念常识。汽车降价,属于非常常见的市场行为。或者再退一步讲,如今在传统中型车市场里,你要找一款终端不降价的车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一款车型,每家店的销售政策都不一样,你还要比价格,这其实也是非常耗时间的。

特斯拉由于采用了直营模式,在这一点上,定价权就可以由自己来调控了,比如之前的关税影响、成本控制、甚至市场战略等,这种市场行为都是非常合理的,作为销售一方,是有这样的定价权利的。关于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说法,汽车属于大宗消费者,“早买早享受、晚买等优惠”适用于绝大多数汽车品牌的车型。降价,对于老客户来说,或许会有点损失,但对于新客户来说,确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官方调价,可以让价格更加透明,比起还要到处比价的买车体验,明码标价我觉得是值得推崇的。

另外,再换个角度说,降价总比涨价好,奢侈品行业去年一年涨价很多次,也没见谁出来维权投诉,反而中国消费者买得越来越狠了,好好奶了一口欧洲那些奢侈品大集团。如果汽车市场,新车销售也根据成本的提升,来一波大涨价,那估计会被媒体和网友的口水给淹死了。总之,价格和价值是有存在一定规律的,价格低了,很大程度上说明有的成本确实降低了。如果特斯拉在产品方面减配,那是应该被谴责,但只是官方降价,我觉得也没什么好讲的。双11优惠大抢购,怎么不见人出来维权品牌方降价了?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几十万的车,没人逼着你买,成年人不成熟,这个就很可怕了。

前面提到了渠道,特斯拉的直营模式和中国传统的4S店销售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4S店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了加盟授权的模式,大集团或者投资人代理品牌建店,厂家把车卖给4S店,4S店再把车卖给消费者,当然也有厂家自己投资的4S店,这在中国属于少数。做直营的优势其实非常明显的,对于终端的新车销售、售后服务等更加好管理,其中4S店产生的利润也是厂家自己给赚了,也就是前些年流行的“不让中间商赚差价”,但只要是建店模式,就需要承担巨额的运营费用和管理成本,这个房租、水电、人工、社保公积金就不提了。以目前特斯拉的运营情况来看,直营带来的“利”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特斯拉的直营模式是否可以持续走下去,现在看来其实并不明朗。我们听到一些消息称,有一些汽车集团和投资人,也在计划代理特斯拉品牌进行销售,具体落地还未知。毕竟特斯拉相比传统汽车品牌,对于国内的投资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从直营模式的运营效果来看,更加统一的服务和形象,对于初入中国的特斯拉品牌来说,也是可圈可点的。至少在终端销售和管理上,能够更加标准统一化,就像苹果旗舰店卖手机一样简单,就是这样的感觉。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特斯拉是引领起了全新汽车的销售模式和渠道,而且经过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

从定价和渠道,特斯拉在销售环节牢牢掌握住了主动权,这也是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创新。先不谈这样的创新一定能带来多大的利益,但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确实是非常理性化、有条理的。而这样的理想主义销售模式,正在中国不断执行,想到这里,我不免对传统汽车4S店的未来感到担忧。这样的统一管理,可以减少很多纷争,至少在销售环节,所有的内容和政策都可以明示,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那就可以更有效率的“交车”了,这也是特斯拉提高销售环节效率的举措,细品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技术才是竞争力

自从特斯拉进入中国以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会拿特斯拉的产品来进行比较,号称“0公关费”的特斯拉在中国的汽车媒体环境下,也只能被各种标题党吊打了。这类的文章都有一些共同点,无非就是一些参数和配置的直接对比,认为有部分参数赢了特斯拉,就觉得自己比特斯拉更好了。这个嘛,我在这里就不做评论,明白人应该看得懂。

参数和配置其实是“死”的,在我看来,车无完车,同价位的两款车型摆在一起,总会有一些差异,关键就看消费者到底关注的哪些点,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看参数比出来才是最好的。比参数、配置的很多,但是对比企业战略、格局、技术的就很少了。比起传统汽车企业只是专注造车,特斯拉在能源存储、太阳能改造和太阳能屋顶等方面,还有卓越的成绩。这些和新能源有关的产业,和特斯拉造车是不冲突,在构建未来生活的同时,也能为特斯拉的社会形象加分不少。

在整体倡导环保和低碳出行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国家意志,还是相关政策、人民意识,都是符合传统价值理念的。方向没有错,自然才能放手去干。就目前来看,能够像特斯拉一样,能够致力于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变的公司,还是太少了,尤其在汽车行业,有这样战略格局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这个维度,也让特斯拉在品牌认知占据了制高点。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抛开品牌来谈产品力,其实并没有意义。在你接受特斯拉制造的纯电动车里,其实也在潜移默化接受了他的品牌理念。特斯拉有了这样认知的消费者,也基本不会被社会上一些“靠吊打”博眼球的对比文章和视频所影响。还是那句话,品牌不一样,东西也不一样,特斯拉就只有一个,你认可特斯拉这样的企业理念之后,自然会更容易接受他们的产品。

谈到特斯拉的核心优势,我经常会谈到两个点,一个是特斯拉的FSD即自动辅助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能力,这是特斯拉未来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配置,以Model 3为例,新车购买的时候需要花上6.4万元才能选装上,虽然由于法规和技术等原因,并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但对于未来功能的升级,还是有很大的乐趣和期待的。对于已经选装了FSD的车主来说,最期待的就是FSD的每次升级,他就像是一个宝宝,每次都会成长一些,或许哪天当他成年了,就可以独挡一面了。这样的比喻,我觉得就非常恰当。所以,对于买特斯拉的朋友,我建议还是把这个配置加装上,这才是特斯拉的精髓之一。

另外一个核心优势,就是电池和动力总成,Model 3和Model Y采用的电机技术和热泵技术,实现了更好的冬季续航。Model S和Model X的高性能版本已由Plaid版本取代,后者配备了一个独特的高转速、大功率转子的三电机动力系统。Model S Plaid是有史以来加速最快的量产车型,百公里加速2.1秒,这比布加迪Chiron还要快。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是续航里程和动力参数,特斯拉在量产车中都处于行业的绝对领先水平,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无论是FSD,还是电池、动力总成,特斯拉给人感觉还是极客和酷炫。这也是特斯拉在产品层面的优势所在,这些优势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的,在短时间内,竞争对手想要超越,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特斯拉的优势,并不是做工有多精致,天窗有多大,真皮有多豪华,音响有多高级,这些都是传统汽车的衡量标准。特斯拉是以技术壁垒,构建起了自己的产品优势。

说到这里,是不是又有点似曾相识了。同样来自美国的苹果公司也是这样,CPU芯片自己研发、设计自己研发、系统自己研发、软件自己研发,把自己专利和技术控制在自己手里,构建起一个拥有强大技术壁垒的商业帝国。作为后来者,要再造一个苹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还是技术达不到,别说超越了,模仿和接近都做不到,长此以往,马太效应立显。所以,我们看手机市场,原本苹果的市场份额,其他厂家是很难撬动的,苹果系统就是独家开发的,其他品牌是无法兼容的,一旦用上了,要么索性不用,否则换不了。

特斯拉刚出道的时候,就被人誉为是“汽车界的苹果”。这苹果是如何在随身听、手机、智能腕表、个人电脑、耳机、平板电脑等领域掀起革命来的,作为具有硅谷基因的特斯拉来说,也是有着这样的气质所在。和苹果一样,特斯拉是能够真正代表美国科技实力的品牌之一。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和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虽然这样的差距是在缩小,但特斯拉的降维打击,对于还没壮大的诸多传统汽车品牌的新能源版块,却有着致命的打击。对于未来的市场,我们也只看着特斯拉在意料中的高速增长。

写在最后

2021年已经到来,无论是Model 3再次下调售价、Model Y上市销售,还是新款Model S和Model X正式上线。特斯拉每一次大事件的公布都没有大型的发布会,只一则官方新闻的发布,就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如果说Model 3官降和Model Y上市是意料之中,那新款Model S和Model X的正式上线,则预示特斯拉即将进入了下一个时代。尤其是那个新款Model S前后屏幕都可以玩3A大作,特斯拉是否会成为地表最强娱乐终端,那就更值得期待了。(文/邱小铖)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