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江北新区10公里高压线入廊通电

江北新区10公里高压线入廊通电
2020年07月11日 07:48 新浪网 作者 扬子晚报
江北新区10公里高压线入廊通电  管廊断面效果图

  扫码

  看视频

    7月10日,南京江北新区城旺线10公里高压线入廊通电,标志着地下综合管廊正式投入运行。

    据了解,新区综合管廊规划建设60公里,纳入包括电力、通信、给水、空调热力、再生水、燃气等多种管线,未来将解决“城中看海”“马路拉链”“蜘蛛网”等城市“顽疾”。投运前,扬子晚报记者进入管廊内部,探访这个功能强大的地下工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文/视频

    华东地区最大规模高压线路入廊 

    可释放500亩土地空间

    在位于浦滨路、康华路交叉口的管廊工程现场,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通过人工检修通道进入地下。地下一层,综合舱、燃气舱和两个电力舱并排,从电力舱进入地下二层,两排黑色管线顺着通道架设,看不到尽头,相当壮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区块的“生命线”——高压电缆。

    据了解,项目组今年1月开工实施220kV城旺线和110kV河旺线的电力线路入廊工程,高压电缆沿绿水湾路管廊-浦滨路管廊-兴隆路管廊敷设。管廊电力舱两侧架设有上中下三层电缆,上层为10kV电缆、中层为110kV电缆、下层为220kV电缆,顶部安装有远程自动控制的通风、照明、消防、监控等设备,为了保证安全,管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道防火门。

    本期入廊高压电力线路敷设线缆长120km,属华东地区最大规模的高压线路入廊工程。目前,已全部实施完成,2020年7月10日通电运营。江北新区浦滨路、绿水湾路、兴隆路、万寿路等高压线路入廊,地面高压线拆除后,能释放土地约500亩。

    60公里管廊消除“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

    江北新区公建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北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约60公里,已建成36公里,围绕江北新区中心CBD商务区、研创园片区、浦口片区建设、沿浦滨路、横江大道、绿水湾路、万寿路等道路设置干线管廊, 通过胜利路、浦辉路、广西埂大街等支线管廊串联成网,江北新区核心区内的综合管廊已基本形成纵横贯通网络。管廊一般由2舱、3舱、4舱断面组成,最大主舱横截面宽2.8m、高3.0m,除去管线所占用的空间,能并排走2个人,甚至在里面骑车也没问题。

    管廊纳入包括电力、通信、给水、空调热力、再生水、燃气等多种管线。各类管线入廊,不仅能够有效消除“空中蜘蛛网”、地上“马路拉链”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按照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结合地表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备、中央青龙绿带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在综合管廊部分路段内设置独立雨水舱、排放舱。通过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利用、排放地面雨水,促进城市健康水循环,提升了新主城建设的品质。

    智能监控提升管线安全

    据了解,管廊建设及后期使用中,应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综合管廊穿越城南河、七里河等节点,采用国内首创、全国直径最大的钢筒混凝土顶管(JCCP)双线管廊,可承受超高的外水压力,实现“零泄漏”,可以有效地防止顶进施工时外部泥砂进入管道,从而保证长距离、大口径JCCP的顶进施工质量,特别适合于曲线顶管。真正实现滴水不漏,彻底消除常规大口径混凝土顶管易漏水问题,维护综合管廊的百年大计。

    综合管廊数字化和智能化运维同样需要城市物联网的支撑。在管廊内,摄像头、烟雾感应器、定位系统、预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等,通过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空间地理信息三维一体可视化等技术,以指挥调度中心为核心,建立综合管廊管理运维平台,集成各种环境监测、设备监测、安全防范、智慧巡检等多元化集成,实现可视化数据的集采、智慧化的管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