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镇江中医的重要贡献 :《陈氏脉学》正式出版

镇江中医的重要贡献 :《陈氏脉学》正式出版
2020年10月09日 11:19 新浪网 作者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10月9日讯(通讯员 华新波 裴伟 记者 万凌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今年9月出版了《陈氏脉学》。《陈氏脉学》是由镇江市著名老中医陈健侯、陈登临所著。该书的出版,也是镇江中医向中华中医界的一次重要贡献。

  陈健侯(1895—1969)是清末民初史学家、镇江历史文化名人陈庆年次子。系出名门的他,一生从事中医,精研脉学十年,有“切脉如神”之称。第四子陈登临(1929——2014),在家跟父学中医。健侯先生总结对脉学的研究,口授其心得于登临。对41种脉象,分析精微,曰:“会心者切听六脉,左右寸关尺,绝非一寸,觉有盈尺,脉波、脉浪微细分明,观察其形、相、态,而掌握其神情,参之望、闻、问,百病皆了然。”

  30年后,陈登临结合自身实践,写成《陈氏脉学》。登临逝世后,由其内弟尤志心花三年时间,整理编辑成《陈氏脉学》书稿。

  记者看到,《陈氏脉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篇“代序”,分别介绍陈健侯、陈登临的行医事迹。第二部分,是陈氏脉学,这也是主体部分。对“脉”的作用与要素、“脉”的现象与本质、“脉”的性质与规律、脉型与脉象名、脉与病的关系、怎样切脉等,作了详细的阐述。

  第三部分是陈健侯写的《哀启》,是一份为其父亲治病的详尽医案。这份医案,得到国学大师、著名儒医章太炎的高度赞扬。该医案用文言文写成,由其小女婿尤志心进行标点注释,并逐段进行了评析,以帮助读者阅读。

  据介绍,‌切脉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自扁鹊“独取寸口,已决死生”开始,迄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历代医学家在如何运用切脉以诊断疾病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内经·素问》对脉的记载有20多种。汉末晋初的王叔和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总结了24脉象。明朝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计有27种脉象。后人又增添了8怪脉,加起来共35种。

  颇为难得的是,陈健侯在吸收前人脉学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出41种脉象。陈登临又对这41种脉象给予分类阐述,对每种脉的形象、主病、三部主病、兼脉主证,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传统的寸、关、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所以,《陈氏脉学》这本书丰富了中医脉学的内容。此书简明易懂,医案动人,具有科学性与可读性,不仅可供中医和学中医者参考,而且可供中医爱好者和关注中医的人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陈氏脉学》是古城镇江历史上近200年来的第一部脉学专著。

  校对 李海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陈氏脉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