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深秋时节重阳到,九九佳节从哪来?

深秋时节重阳到,九九佳节从哪来?
2020年10月24日 20:15 新浪网 作者 扬子晚报

  2020年的10月25日,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了。提到重阳节,大家就会想到登高、饮菊花酒,或者是把它和老人联系起来。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重阳佳节的习俗是从哪来的呢?

图源 视觉中国

  说到重阳节的来历,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特殊的日期了——九月初九。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博士生梁博宇介绍,在上古典籍《周易》中,用数字“六”来表示阴,“九”来表示阳。所以,九月初九这天是两个“阳”相遇相重,是大吉大利的意思,因此得名“重阳”。

  那么,九月九日如何成为了一个节日呢?梁博宇博士告诉记者,一种说法是,重阳节的风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距今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当时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在九月初九这天带人登上高处,阵阵秋风吹来,齐景公感到心旷神怡,格外舒畅。这件事传开后,九月九日登高就成了一种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出自南朝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这部著作记载,东汉时期,《易》学大师费长房有一个叫桓景的徒弟。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那天你家中有灾,要赶紧用香囊装满茱萸,系在手臂上,登到高处饮菊花酒,才能消除灾祸。”桓景赶紧回家告知家人,一家人按照费长房的指点登山避难。晚上回来一看,家里的鸡、狗、牛、羊都死了。就这样,九月九日登高消灾,成了人们公认的习俗。

  那么,重阳节又为何跟老年人产生了关系呢?“这是因为,九是十以下最大的数,又谐音‘久’,‘九九’也因而有着‘久久’的意思。”梁博士说。虽然重阳节在最初并不是什么老人节,但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地赋予了它这样的意义,这也是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

  近年来,重阳节作为与老人相关的意义越发得到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地方开始把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我国政府正式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重阳节作为“老人节”的含义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碧莹

  校对 丁皓宇

  来源:扬子扬眼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