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南京银杏里展览“原生艺术”

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南京银杏里展览“原生艺术”
2021年05月14日 21:07 新浪网 作者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5月14日讯(通讯员 叶武 记者 徐昇)今年5月16日是第31次全国助残日。近日,南京首个开放式文化艺术街区——银杏里一角,20幅“原生艺术”作品正在展览。这是凤栖苑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的艺术家们用直觉自发创作的作品。建邺区残疾人联合会、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希望借助“银杏里”这一新晋“网红”打卡地,让群众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更多关注到残疾人群体,让“艺术疗愈”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原生艺术”作品展

  银杏里街区

  “没有任何绘画基础,仅靠直觉和天赋,太厉害了!”在“银杏里”这条融汇戏剧演艺、体育休闲、学习阅读的新时代文艺连廊,身着汉服的小姐姐们正驻足欣赏原生艺术家们的精美画作。中与西,古与今,多元与“原生”交相辉映,在银杏里街区,原生艺术更加年轻、潮流与时尚。

  形态各异的脸孔、眼睛、不规则图形……乔雨龙的画作天真自由,绚丽多彩,充满激情。乔雨龙2000年出生于南京,左脑脑瘫。来到原生艺术工作室的第一天,他只能照图案画几笔,后来在各种材料的试验中找到感觉,越来越自信。

  丽洁是一位单亲妈妈,也是一位精神分裂与双相情感障碍康复者。她的画作充满着各种隐喻和象征。工作人员汪洋介绍,接触绘画后,丽洁的状态越来越好,内心渐渐强大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原生艺术”一词来自法国现代艺术家让·杜布菲。1945年,杜布菲到瑞士做文化交流,在行程中参观了好几个精神病医院的美术收藏,精神病人的创作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回到法国之后,他提出“原生艺术”一词,继而展开了一场长达四十年的探索。

  “用画笔将飘忽不定的幻觉物化为一幅幅可触摸的凝固形象,这个描绘过程本身既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也是一种对幻觉的摆脱,对于创作者的康复有显著的正面作用。”汪洋介绍,近年来,凤栖苑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积极推广传播原生艺术文化,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广泛交流,此次展览,也是一次“原生艺术”与建邺青年的“对话”。

  “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原生艺术工作室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公益活动,拟于5月28日-6月10日开展首届南京原生艺术体验营,帮助喜爱艺术的精神障碍患者在大自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校对 李海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