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视频」“考试季”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索古代考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视频」“考试季”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索古代考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0年07月02日 20:00 新浪网 作者 扬子晚报

  

  又是一年“中高考季”。南京是中国科举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最近,扬子晚报记者走进在江南贡院旧址上打造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该馆的《文明的阶梯——科举文化专题展》曾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古代考试的故事。

「视频」“考试季”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索古代考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宋代陶俑“惟有读书高”——左边手持葫芦为医生,中间手持书卷为书生,右边手持元宝为商人

「视频」“考试季”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索古代考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举人“录取通知书”

「视频」“考试季”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索古代考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专门布置了老教室,为考生送上祝福

  实习生 张令卓 娄渊泽 李雨晴 扬子晚报记者张可

  家风家教很关键

  想要考一个好的成绩,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和个人努力,良好的家风家教也是关键。在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地下二层的展厅里细细描述了中国著名的家风和家教故事。

  其中有一个泥塑讲的是欧母“画荻教子”的故事,欧母就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奖、政治家欧阳修的母亲。欧阳修千古留名,和他的家教有很大的关系。在欧阳修小时候父亲去世的特别早,都是欧阳修母亲一个人带他长大。欧阳修家里很穷买不起纸笔,欧阳修的妈妈就把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一个字一个字的练,最后在沙子上面学会了很多的汉字,这也为欧阳修后来进士及第和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奠定基础。

「视频」“考试季”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索古代考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欧母画荻教子

  江苏最后一位状元,其实考了26年

  江苏最后一名状元则是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张謇主张 “实业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张謇高中状元的路途并不一帆风顺,甚至有官司缠身。同治七年(1868年),张謇准备考秀才,但他是“冷籍”,也就是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需要多付报考费。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老师安排,结识了如皋县的张驹。张驹同意张謇冒充他的孙子,以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童试,得隶名如皋县学生员,第二年在如皋考中秀才。但是从此张驹开始用冒名一事来要挟张謇,连续索要钱物,最后索性将张謇软禁,将他告上了公堂,要革去他的秀才,还要下狱问罪。这场诉讼延续数年,令张謇十分狼狈,家道也因此困顿。幸而张謇的老师们爱惜他的才华,为他四处斡旋。当时的通州知州孙云锦也出面为他调解。直到张謇20岁时,此案终于告终,礼部同意张謇重填履历,撤销控案,恢复通州原籍。26年后(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特设了恩科会试,张謇第五次进京应试,被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时中了一等第十名。四月殿试时终于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

「视频」“考试季”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索古代考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光绪二十年大金榜(张謇为状元)

  道高一丈,再“巧妙”的作弊也有手段查出来

  古代如何确保考试公平、防止作弊?在中国科举博物馆内,有一个展柜专门陈列了古代的考生作弊时所用的小抄。小抄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就是放考生在没有背会“四书”、“五经”时偷看用。古代的作弊被抓惩罚机制远远比现在要可怕得多,如果在你进入考场的时候被主考官搜到带小抄则会受到最轻的处罚——头戴枷锁,游街示众。这个是最轻的处罚,如果在考试过程中作弊,少则挨几十个杖刑,重则脸上刺字,发配边疆。更严重的如贿赂考官、泄题等,那更是重罪,腰斩、诛九族的都有可能。

「视频」“考试季”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索古代考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防止舞弊措施

  展厅里这些“落考生”依旧立像,和“状元”共为今人敬仰

  但其实,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就像在古代科举不是唯一的出路一样。在中国科举博物馆内,有一座展厅专门放置许许多多古代文人的雕像和其代表作。虽然其中有很多人都是考中进士,甚至考中状元,但是他们都不是因为这些名垂千古,而是因为他们的文采和风骨。在这群人当中,有两位很特殊的人,他们并没有考中进士,但仍然千古留名。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考科举考了27年没有考上。他虽然没有背诵经文的能力,但是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他也发掘到这样的能力,于是潜心著书,创作出《西游记》这个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这群雕像的最后一位,也是一位考试落榜的江南考生。考场失意之后他并没有灰心,反而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解放中国、造福百姓的奋斗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就是陈独秀。

「视频」“考试季”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索古代考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吴承恩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欧阳修状元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