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阿木爷爷玩的,才是最硬核的中国功夫

阿木爷爷玩的,才是最硬核的中国功夫
2020年08月09日 19:02 新浪网 作者 新周刊

  和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阿木爷爷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成为网红的一天。

  在国内,网友叫他“当代鲁班”,为他的榫卯技艺惊叹。

  央视“天团”则组队对阿木爷爷轮番报道。包括《24小时》《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以及新闻联播衍生短视频节目《主播说联播》都纷纷跟上,组团为阿木爷爷点赞。

  央视“天团”轮番报道阿木爷爷。/《主播说联播》

  不得不说,你要是在老外眼里成为功夫一样的名片,那也算盖上了“神乎其技”的非官方认证。更何况,阿木爷爷的功夫,可不只是“看起来”那么厉害。

  13岁入行开始,阿木爷爷已经当了半个世纪的木工。在他的作品中常见的卯榫技艺,就是近乎失传的传统技艺。

  不费钉子胶水,仅用一榫一卯,阿木爷爷的看家绝活,很能打。

  这头,老先生继承传统,巧妙还原鲁班锁和鲁班凳;那头,“别人家的”爷爷随即上线,说造就给孙子造了个行走的小猪佩奇,屏幕前的网友还以为是个永动机。

  过去,传统手艺更习惯活在找不到传人的语境里。但在西瓜视频上,阿木爷爷的粉丝接近300万,视频播放量过百万也是家常便饭。

  可以说,这和非遗艺术一贯的孤芳自赏,已经不太一样。

  阿木爷爷播放量过千万的“造拱桥”视频,让网友叹为观止。/西瓜视频

  也许,阿木爷爷并没有想得如此长远,但他在短视频上的成功,可以说给了老手艺“自助者天助”的勇气。

   别不信

  这就是最硬核的中国功夫

  放在十几年前,你要是问老外中国文化有什么吸引力,10个国际友人中大概会有9个眼前一亮,给出相同的答案:功夫!

  老外眼中的中国功夫来自李小龙和功夫电影,然而,近年武术界的翻车事故更是多如牛毛,人们已经很难为真实性与实用性存疑的事物喝彩。

  如果不是短视频,有多少国人又懂得阿木爷爷的绝活?/西瓜视频

  传统手艺的落寞,大多比还有人愿意学的武术更尴尬。

  自唐代起,中国便有了三百六十行的说法。上溯夏商周,下至新中国,失传已久的手艺、文化、技术数不胜数。

  幸运留存到今天的,遇上阿木爷爷这样的老匠人,生在了短视频抹平传播门槛的时代,还有机会自救,以硬核的姿态焕发新生。

  没那么幸运的那些,好点的待遇是进入博物馆任人凭吊,最差的境况是永远无法重见天日,以及成为网文写手笔下被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你看,“大发明家”诸葛亮和他的木牛流马、八阵图,就不知道养活了多少网文写手。

  好玩的是,还真有好事的网友,在弹幕中将阿木爷爷造的小猪佩奇视为木牛流马。这个完全用木头手工造出来的榫卯玩具,不用电池就能自己动起来。

  乍一看,还真像个永动机。/西瓜视频

  诸葛先生的木牛流马只活在小说里,阿木爷爷的榫卯绝活,却是实打实的中国功夫。

  所谓榫卯,即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头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榫卯是藏在木头里的灵魂,它是一种惊艳中国千年的美,凝聚的是匠人的智慧,中国传统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

  在很多非遗传承人眼中,榫卯的重要并非象征性的。在这快速更迭的时代,它抗震、坚固、耐用的特性,依然大有所用。在地震多发的邻国日本,榫卯结构的建筑便依然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为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塔。这座古塔便是用榫卯结构设计,全塔无一颗铁钉,完全由54种斗拱榫卯咬合垒叠而成,历经数次大地震却仍然安然无恙,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放在今天,对于年轻网友来说,如果一张结构巧妙的鲁班凳,只是毫无用处的“奇技淫巧”,大可不必将一个陌生的老木匠捧为“当代鲁班”。

  留在隐秘的角落

  只能成为不被理解的传说

  因为效果过于拔群,阿木爷爷做鲁班凳的视频,直接从西瓜视频火到了海外。

  有不信邪的外国网友表示:我不信!这一定是用CAD技术模拟后制成的。

  不怪他们,只怪鲁班凳实在过于精巧复杂,折起来能当枕头,打开又是小板凳,如此考验想象力的搭配,难怪被叫作“瞎掰”。

  别说老外,这精妙的鲁班凳让国人也大开眼界。/西瓜视频

  除了想象力,鲁班凳也很考验功夫。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锯、刨光、磨、钻、凿、抠、上漆、打蜡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最核心的“灵魂”,便是以缺补缺的榫卯技艺,一锯下去,两个面相互咬合,天衣无缝。

  对于习惯工业消费品的现代人来说,这种无异于艺术的手工智慧,在当下已经凤毛麟角。

  当然,榫卯的火热并非只是能够追忆光荣与梦想的过去,而是阿木爷爷主动融入了当下。

  孙子想要小猪佩奇,阿木爷爷就用榫卯造一个会动的小猪佩奇;别人家的孩子吹泡泡,自家娃娃就能得到一个木制的巨型泡泡机;中国馆是现代的东西,阿木爷爷研究大半个月,还不是一根根木头地搭了起来?

  阿木爷爷的“发明”,为传统手艺增添了现代色彩。/西瓜视频

  今天,对于部分冷门的“非遗”艺术来说,最尴尬的无非两点:一是难以融入当代生活,二是藏在深巷无人问。

  岁月漫长,技艺却和人一样易老,这是大多数传统手艺不得不面对的宿命。

  所以,即便有幸被“请”进博物馆,成为偶尔被人记起的标本,实际上也失去了生命力。

  榫卯技艺却不一样。

  一来,鲁班凳在当下依然有实用性,小猪佩奇证明了传统可以融入当下,中国馆展现了榫卯的艺术美,以及对现代建筑可提供的参考意义。

  二来,西瓜视频提供的短视频舞台,足以让任何愿意主动传播的创作人被看见。

  这是火到破圈的阿木爷爷,作为西瓜视频独家签约创作人,为这两个问题提供的答案。

  阿木爷爷利用榫卯技艺,完美还原了一个中国馆。/西瓜视频

  大放异彩

  就有传承下去的理由

  在《神雕侠侣》的故事中,随着襄阳城破,郭靖黄蓉战死沙场,降龙十八掌就此从江湖中失传。

  如果郭靖将武功都传给守卫襄阳的将士,历史走向会不会有什么不同?结局如何还不好说,这么写肯定不太现实,但大侠挑传人这种事确实是把双刃剑。

  众所周知,为了避免发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中国古代很多行业都有“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一类严格的授业规矩。

  但阿木爷爷却不一样,从他将榫卯传播出去开始,就希望有更多人接触并愿意学习这门技艺。

  果不其然,在阿木爷爷的视频火了之后,不少年轻人通过私信请教技术。对此,阿木爷爷来者不拒,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阿木爷爷并没有将榫卯技艺当做只留给孙子的“家学”。/西瓜视频

  在西瓜视频上,和阿木爷爷一样为传统文化播撒种子的手艺人,其实并不鲜见。

  酿酒手艺人酒鬼小莉的镜头中,尽是乡下生活的质朴无华,跟着她做桃花醉、酿葡萄酒,再平淡的生活都能咂摸出香味。

  村姑阿香是美丽的侗族姑娘,一直在身体力行地推广侗族非遗文化。

  来自江西婺源的婺源影子更像个乡村慢生活的体验家,只是顺便给大家分享当地的传统技艺罢了。

  婺源影子的创作,都留给了家乡的风光。/西瓜视频 

  这些手艺人来自全国各地,年龄、性别、习惯与喜好皆不相同。但他们都和阿木爷爷一样,为了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传统工艺,寻找活下去的土壤。

  作为呈现多样生活的视频平台,西瓜视频一直致力于点亮好奇心,让用户通过短视频拓展眼界、得到知识,并借此机会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手艺人、匠人被看见。

  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创作人的造梦机器。

  正因为它的多样性、开放性和无限性,那些被冷落的传统文化,才有可能因为仅仅一人的坚守,获得“重见天日”的机会。

  我们不能说,传统手艺人就是不慕名利的大爱无私,这样的道德枷锁只会让更多的人望而却步。

  我们应记着,时代已经变迁,很多东西过时就是过时。阿木爷爷和无数手艺人最值得敬重的不是让自家手艺焕发新生,而是用实践诠释了一个最质朴的道理:

  自助者天助。

  ✎作者 | 徐达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