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领袖哲学与心理学导师班:精神动力学诞生记与弗洛伊德

领袖哲学与心理学导师班:精神动力学诞生记与弗洛伊德
2019年04月16日 10:36 新浪网 作者 耿彪

  作者:甘哲园企业家学社

  历史不是一个创造的,精神动力学派亦然。

  精神动力学,又称精神分析学,由弗洛伊德创立,传记作者欧内斯特·琼斯描述其为“思维领域的达尔文”,由其发展的一整套人生哲学体系被称为精神分析学派,也称弗洛伊德主义。波林曾写道“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这句话,或许同样适用于阿德勒与荣格,这两位曾经的弗洛伊德追随者的两场分裂带来的或许只是个人恩怨,却意外地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在心理学界无可替代的地位。

  精神动力学派历经百年,静水流深,它所关注的就是行为产生的内在来源和内在驱动力间的各种冲突。

  领袖哲学与心理学导师班:精神动力学诞生记与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正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动机所引发的,在精神病治疗过程中,他运用临床观察的方法,日复一日地面对行为变态者、人格失常者,从他们的心灵内部去发掘行为背后的目的、原因,探讨并发现了潜意识、情欲、动机、人格等深层内容对行为的作用规律。

  01  从催眠法到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首先在治疗方法上是具有开创性的,这种开创性并非一步到位,而是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个人,学习什么就会受到什么的影响,或立竿见影,或潜移默化。弗洛伊德先后在巴黎派和南锡派学习过催眠法,于是,他起初运用催眠法治病,通过倾诉使病情得到好转,不过,没多久他就发现了催眠法在治疗上的局限。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联合发表《癔症研究》,这成为精神分析的正式起点,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也由此得以奠定。精神分析与催眠法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个体在觉醒状态下将内心被压抑的意念或者联想充分地倾诉出来,而后者则是在个体被催眠的状态下完成的。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论构建上也是具有开创性的,后继的追随者或分裂者都是在精神分析的基础性理论上进行探索、修正和深层拓展,进而实现某种更高层次地跨越。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大体分为五论(潜意识论或为人格论、本能论、焦虑论、性欲论和梦论)。可以讲,掌握了这些理论,基本上算是拿到了前往精神分析领域的船票。

  领袖哲学与心理学导师班:精神动力学诞生记与弗洛伊德

  02  潜意识决定了你

  人格结构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

  弗洛伊德用冰山形象地向世界展现了人格的全貌,浮出来的部分被他称为意识,中间部分被称为前意识,未浮出水面的部分被称为潜意识。作为个体,人的心理呈现出层次性,它的最深层也就是潜意识的提出为全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路径,并成为精神分析学派基石,这是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在弗洛伊德看来,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后花园,奇珍异宝全在其中,因为正是它们决定了人的全部意识生活。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或因这种意识不到的东西所左右。弗洛伊德所称的潜意识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同时还可能存在反社会性、非逻辑性、甚至神秘性。弗洛伊德认为,在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的心理地形图里,每一部分所遵循的原则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潜意识的驱动下,人总是追求满足,遵循快乐的原则。前意识就是负责稽查,避免潜意识随便出入于意识的领地,不过前意识也会经常打盹,潜意识便会偷偷溜进意识的花园,与前意识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心理的表层,服从于现实原则,压抑着心理深层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共处的状态——压抑主导还是结成联盟反映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领袖哲学与心理学导师班:精神动力学诞生记与弗洛伊德

  03  意识层次论的修正

  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自我与本能》,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构成的,这就是三部人格结构,这是对意识层次论的修正。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部分,它是潜意识区域,具有强大的非理性心理能量。自我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的原则,遵循社会现实的需要,压抑本我这匹野马,控制自我更加适应社会。而超我则是人格结构中最高层,它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是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良心,超我是人性中至善的那一面,只有这个部分才能让人实现自我理想。当然,弗洛伊德三部人格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过分突出人的生物性,不触及人的社会性,这是错误的。

  04  本能决定论与修正

  本能论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动力学基础,它对本能的划分前后期具有鲜明的变化。早期,弗洛伊德认为人是由自我本能和性本能构成的,前者事关自我保存式的原始性冲动,饥饿、渴、呼吸等都属于这一类,没有这种原始冲动作保障,个体将面临生死存亡;后者事关性欲和种族延续,没有这种生殖本能,人类便岌岌可危。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本能是无法抑制的,而性本能则可以抑制,可以升华,可以替代。

  晚期,弗洛伊德意识到这种分类在本源上存在冲突,性欲与自我保存之间似乎存在着某些重叠,那么这样分类显得并不科学。另外,自身经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个案事实(施虐狂与被虐狂合于一体)都让他感觉这种分类亟待改进。于是,他又将人的本能概括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在生的本能里包括了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代表着活力,具有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是潜伏在人深层的正性驱力。而死的本能绝非意示着求死的冲动,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潜伏在人深层的负性驱力——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弗洛伊德为人类认识本能提供了一个辩证的角度,但其过多地强调其生物性,而忽视人的社会性,尤其没有考虑文化、环境等因素变量,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领袖哲学与心理学导师班:精神动力学诞生记与弗洛伊德

  05  焦虑与自我防卫机制

  焦虑是困扰当代人的一大顽疾,不过,早在1个世纪前,弗洛伊德已经做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他依据本能决定论认为社会与人的本性之间是对立的,人的文明始于人的本能冲动,但文明反过来要求本能放弃贪图享乐的本能冲动,因而,人经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下,这就为焦虑产生提供了环境。根据焦虑源,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客观焦虑、神经质焦虑和道德焦虑,客观焦虑源于现实情境给人带来的不适感,神经质焦虑则是源于人过分担心、害怕失控引发的不良后果,道德焦虑则是源于良心上的羞耻感和罪疚感,是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的监督带来的某些压力。

  不过,在精神压力面前,人不会束手就擒。19世纪末,弗洛伊德就提出了人面对精神压力而产生的防卫机制,他认为这个机制由三部人格中的“自我”来完成,平衡本我、超我和现实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自我保护,所以他也称防卫机制为自我防卫机制。安娜·弗洛伊德对此进行总结,认为其父所提出的自我防卫机制大约有十种: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形成、升华、认同、合理化、解脱、固着、退行。精神分析视以上自我防卫机制为潜意识行为,他们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具有很高的价值。

  06  彻头彻尾的泛性论

  谈弗洛伊德就不能离开性,不是我们绕不开,而是弗洛伊德绕不开。泛性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精髓所在,当然,这也是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分水岭。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弗洛伊德对性这么感兴趣,他几乎把所有的人生问题都归因为性的问题,对一过个问题,我们一要从弗洛伊德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入手:600余年宗教专制王朝的封建统治,浓厚的宗教氛围,以及禁欲主义,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喷发的个人主义旋风还未吹到弗洛伊德所处的奥国。有学者认为,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正是对传统宗教专制统治的挑战。虽然,弗洛伊德视性欲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和原因,不过,他所称的性是广义的,而绝非只是指两性生殖,它还包括人的性发育、性成熟的全过程,以及除了性快感之外更加广义的快感,这对于理解泛性论是十分有帮助的。

  不过,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身并不是驱力,真正的驱力是力比多,它是性本能的原发动能和力量。后期,性本能成为他更广泛的动力学概念,泛化为一切与爱、与生命本能相关的所有力量,力比多成为生的本能的代名词。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从人一出生就在发挥着作用,一直到性成熟,他将性心理发展分成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一个人如果能够顺利地实现各发展期的任务,人生的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领袖哲学与心理学导师班:精神动力学诞生记与弗洛伊德

  07  一把钥匙与梦的权利

  人们认识弗洛伊德大多从他的《梦的解析》开始,弗洛伊德也认识到了他终将为全人类所认识,因而,他特意选择在1900年、这个新世纪的元年发表这部著作。如果将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比喻成精神动力学的三根支柱,那么梦论、潜意识论和性欲论便是弗氏精神分析学的三大理论支柱。

  梦论是弗洛伊德用来打开潜意识世界的一把钥匙,他认为这是走向精神分析领域的不二要道。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认为,“对神经症的精神分析发现,潜意识往往处在警觉状态,随时都在找寻表达的出路,只要有机会就和来自意识的冲动结成同盟,并把自己的巨大强度传递给较弱的后者,所以看上去好像只是意识的愿望被实现。”

  梦对大多数人来讲十分神秘,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但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一片宝藏,前提是你要学会去掉它的伪装,找到它背后被压抑的愿望,尽管并非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表达。

  释梦,古已有之,它们更多的是向外寻解,而弗洛伊德则是向内寻解,直抵人的心灵深处。他将梦境分为显梦与隐梦两个部分,前者乔装打扮,不露真容;后者则隐藏着梦的潜意动机。对于弗洛伊德而言,研究梦的显意和潜隐的梦念之间的关系,并且找出转变的轨迹是一项独一无二的任务,从而发现梦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弗洛伊德认为梦有凝缩、移置、象征化和润饰等工作方式。所谓凝缩意即一象多义。如果一个梦写出来也许只有半页,而要将梦的隐意全部解释出来可能是前者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而如果继续分析,那么会发现隐意的背后仍然有很多的材料;所谓移置意即梦中突显之事小,其隐密之意大。弗洛伊德认为,在梦念的抛弃元素中,主要元素的位置被别的元素替代了,而后者的价值却很小;所谓象征意即具象代替抽象。象征为释梦带来巨大的挑战,而要想对梦做出正确的解释,避免其模糊性,就要在释梦的过程中全盘地结合上下文背景;润饰意即醒后有目的性把梦系统化,掩盖真相。弗洛伊德比较认同想象所具有的系统化倾向这一观点,这种系统化在睡眠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可能一直延续至梦醒时分。

  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动力学的创始者,以丰富而详尽的个案材料为数据分析依据为我们揭开了个体行为的面纱,开创了人类思维领域的认识新阶段,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奥秘。尽管弗氏的精神分析理论存在某些天然的局限,却为后继者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让他们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变得更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