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别让孩子的表达力,输在你的“匆忙打断”里

别让孩子的表达力,输在你的“匆忙打断”里
2020年01月08日 17:30 新浪网 作者 新浪育儿

  作者 |小七老师

  来源 |小七育儿专栏(ID:xqyuer)

  前几天,送女儿去学小提琴,下课后,孩子们蜂拥而出,各位家长也都满心欢喜的等着接孩子回家。 一个男孩拎着琴,飞快的冲着他妈妈跑过来,“妈妈,妈妈”地喊着。 那位妈妈很温柔的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辛苦啦,快回家,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今天老师夸我了呢,我……” “嗯,我就知道课后咱们勤练习,一定没问题,以后咱们每天依然坚持练1个小时,老师给你更多夸奖呢。” 在旁边乍一听,可能觉得这对母子的对话没什么问题,多么美好又温馨的画面。 但是男孩说的下一句话,却让人深思。 男孩小声地说:“妈妈,其实我只想告诉你,我很开心”,说这句话时,明显能感到孩子已经没刚才那么兴奋了。 -1-如果经常打断孩子说话,会让他丧失信心,甚至会产生自卑的感觉。我们总喜欢给孩子充当“人生导师”, 总觉得自己能轻易地看透孩子的想法,粗暴打断孩子的话,甚至不由分说就给孩子一顿斥责,殊不知,不小心就会扼杀一颗善良单纯的心。 往往忽略了,孩子也许只是想跟我们好好说句话,分享一下他内心的喜怒哀乐。 的确,孩子的小心思可能不用说我们就能知道,但请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给他们一个好好说话,好好表达的机会。 我们成年人和朋友在一起交谈时,如果频繁地被打断,让我们有很多话说不出来。这会让我们内心感觉很憋屈,甚至感觉不被尊重。 同样,如果孩子想表达的东西被阻碍,他们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的时候,也会急躁、难受,甚至有伤自尊的感觉。 事实上,从语言发展的角度,孩子说话连贯性不强,需要边说边想,所以肯定会慢一些,断断续续的,如果经常被打断,会让他们很没有认同感,甚至会产生自卑的感觉。

  别让孩子的表达力,输在你的“匆忙打断”里

  因此即使我们已经听懂,知道孩子想要表达什么,也不要着急去给孩子下结论。 因为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有表达内心感受、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 那些打断、忽视、反驳,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拒绝。总是被拒绝的孩子,会渐渐丧失对父母的信任,不会轻易对父母袒露心事,排斥和父母沟通,最终甚至产生反抗心理。 因此父母可以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如果孩子说得有理,不要吝啬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直至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为止。 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2-一个没有被好好倾听的孩子是很难学着倾听别人在《金牌调解》节目中,有一期嘉宾就是一个非常爱打断孩子说话的父亲。 儿子来到调解现场,已经态度很诚恳,他知道爸爸爱他,也想通过这个机会能和父亲改善关系。

  别让孩子的表达力,输在你的“匆忙打断”里

  可是,父亲却一脸的看儿子不顺眼。主持人问他,觉得父亲爱自己吗? 他很坚定地说:“这是肯定的。小时候自己不理解,长大了才知道,爸爸这个人其实就是……” 这个男孩大概想说的是,爸爸刀子嘴豆腐心,可他没有说完就被父亲打断。 “我在他心中就是一个不要脸的人,我替他说。”

  别让孩子的表达力,输在你的“匆忙打断”里

  一句话,彻底堵塞了父子俩交流的通道。 男孩说:“我觉得自己哪里都不行,还读什么书,我爸爸从小就说我不行,于是就辍学了。” 后面这个孩子想表达的,是自己知道没有文化处处碰壁,很痛苦也很后悔。 可父亲又来打断他:“你辍学我怨你了吗,你又是怎么上班的?” 被打断后,男孩继续倾诉:自己不能做与能力、文化有关的一切工作,觉得没有人会要他,压力很大。 在儿子诉说自己压力的时候,父亲更是不可思议地说:“你压力大,我压力不大啊!” 这对父子从头到尾都没有交流过,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来就没有流通过。 想来,在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的“困难沟通”模式,好像总是不平等。 父母不让孩子好好说话,不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这就代表亲子关系本身是不平等的。 一个孩子连话语权都没有,长期被压抑被轻视,他们就会变得自卑自轻,甚至和其他人,也很难轻松地交流。

  别让孩子的表达力,输在你的“匆忙打断”里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等孩子把话说完,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更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大馈赠。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一个认真把话说完的机会,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3-孩子没说完的话也许有着重要的信息作家刘继荣在《白色风信子》中,讲述过自己没有好好听女孩说话的后悔经历。她在接女儿放学时,老师告诉她女儿比别的孩子“笨”,而且最近总是把自己吃撑了还要盛饭,这些行为让这位作家觉得很丢脸。 回到家,她一点也不想理女儿。女儿多次想跟她说话,她都不理她,还冲女儿发了一顿脾气。 直到女儿害怕地问她:“如果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手,那他会死吗?” 这时她才猛然意识到,女儿“玩”刀把自己的手划伤了。 更重要的是,经过交流,女儿“玩”刀不是因为调皮,而是因为妈妈喜欢吃苹果,她想给妈妈削苹果。

  别让孩子的表达力,输在你的“匆忙打断”里

  就连女儿像傻子一样吃饭,也是有原因的,她从小体弱,她想多吃点儿,长得壮一点,就能帮妈妈做事情了。 大人要经过多少次后知后觉,才知道我们误会了孩子,才明白孩子有孩子的“道理”。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说话连贯性不强,需要边说边想,所以肯定会慢一些,也会断断续续。 所以即使我们已经听懂,知道孩子想要表达什么,也不要着急去给孩子下结论。 大人总是很急,有时候很迫切的把想法强加给了孩子,自以为是地说“好了,你要说的我已经知道了,现在咱们可以做别的事情了”。 而孩子可能会理解为“爸爸妈妈对我不耐烦,他们根本不喜欢听我说话。”

  别让孩子的表达力,输在你的“匆忙打断”里

  生活不是录像带,没有倒退的机会,孩子的心灵一旦被伤害,会埋下胆怯、自卑的种子,很难弥补。  -4-听孩子把话说完凡是好的家庭教育,都是因为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善于倾听的父母。 1、把发言权还给孩子 就像在孩子小时候,我们期待他开口讲话一样,我们要期待孩子能经过思考说出更多的想法,这样的孩子才能具备独立的思想,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盲从于他人的意见。

  别让孩子的表达力,输在你的“匆忙打断”里

  2、耐心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孩子发言时,我们不要打断他,更不要不耐烦。 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孩子说的不一定全对,他的想法也许没有太大的参考性,但我们也要认真地听完。 如果孩子说的对,我们可以夸奖他,并适当的按照他说的去做,这也是给孩子最大的鼓励,做父母就是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去思考、去表达。

  别让孩子的表达力,输在你的“匆忙打断”里

  3、多问问孩子对某些事情的想法每天身边都有各种各样事情发生,家长可以适当的问一下孩子,比如“宝贝,你看,你觉得那个小宝宝为什么哇哇大哭呀?”,或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呀?”等等。 要耐心的鼓励孩子畅所欲言,家长注意引导,多用“因为…所以……”“如果…就……”等句式,来培养孩子语言的逻辑性。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适当的夸赞加上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独立发言的能力当然越来越好。 我们身边总有父母抱怨,孩子进入叛逆期,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自己也搞不懂孩子的想法。 其实,这些都是父母不等孩子把话说话,生活给父母开的“罚单”。 比起让孩子听话,听孩子把话说完,才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不随意打断孩子说话,和把他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交流,便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男孩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