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也许你身边,就有一个“张东升” | 反社会人格的7大特征

也许你身边,就有一个“张东升” | 反社会人格的7大特征
2020年08月06日 19:09 新浪网 作者 新浪育儿

  作者:休默

  来源:看见心理

  最近,童年阴影榜上出现了新选手,他就是《隐秘的角落》里的张东升(秦昊饰)。

  他的职业是少年宫里的数学老师,平日里穿着干净整洁衬衫眼镜西装裤,时刻保护体面的微笑,谈吐平静且温和。

  但在衣冠楚楚背后,他做出的却是把岳父岳母推下山,下药毒害自己老婆等禽兽行为。

  更可怕的,是他杀人后的那份异常的平静和安逸。

  仿佛刚刚杀的不是人,只是打死了一只正在吸血的蚊子或一只恶心的蟑螂,不但情绪上没有半点波澜,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丝快感。

  张东升是个变态吗?

  也许我们不能如此笼统地定义一个人。

  但他的举动和反应,确实符合心理学上“反社会人格者”所具备的部分特征。

  “反社会人格者”,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别名——“无良症”,也就是指毫无良知的人!

  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专家玛莎·斯托特博士(Martha Stout Ph.D.)在《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一书中详细地剖析了这一人格。

  书中提到,反社会人格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高达4%,也就是每25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毫无良知的人存在。

  那么,这一类人,通常会有怎样的特征呢?

  01

  对于过错,他们毫无悔意

  《当良知沉睡》一书中提到,如果一个人至少拥有以下7个特征中的3个,那么这个人在临床上就足以被确诊为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1.无法遵守社会规范;

  2.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

  3.行事易冲动,无法提前做出计划;

  4.易怒,具有攻击性;

  5.毫不顾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危;

  6.一贯不负责任;

  7.在伤害、虐待他人或偷窃他人东西之后毫无悔意。

  其中第7条犹为重要:在伤害、虐待他人或偷窃他人东西之后毫无悔意。

  经典的代表人物,要数电影《沉默的羔羊》里的男主角“汉尼拔”。

  他会无缘无故的把一个无冤无仇的人用极其残忍的手法杀死,然后听着音乐优雅地享用这些“战利品”。

  他会后悔或是难过吗?

  完全不会。杀人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嗜好,一份享受。

  就跟正常人爱好打球,玩游戏是一样的。

  这也就是正常人与“反社会人格者”最大的区别所在。

  正常人也会犯错,也有可能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但那是出于恐惧、愤怒、害怕等情绪失控状态下做出的非理性行为。

  事后他们通常会感到后悔、内疚和自责。

  而“反社会人格者”却恰恰相反,他们完全没有共情能力,无法体会别人的痛苦。因此也不会有丝毫的悔意。

  书里提到,科学家们也通过在“神经生物学行为”这一环节得到一个重要发现:

  反社会人格者的大脑皮质机能异于常人。

  研究结果表明,在脑电活动的层面上,正常人对情绪性词汇(如爱、恨、舒适、痛苦、欢乐、母亲等)的反应,比对情绪中立的词汇(如桌子、椅子、15岁、后来等)的反应更迅速、更强烈。

  但反社会人格者的实验结果却完全不同。从反应时间和大脑皮层上的诱发电位来看,反社会人格实验对象在这些实验中,对情绪性词汇的反应和非情绪性词汇相差无几。

  换句话说,如果张东升是名“反社会人格者”,那么在他眼中,不管是弄死岳父岳母,还是自己的老婆,都跟砸坏一张桌子没什么区别。

  02

  他们做事没有目的,只为好玩

  大部分做坏事的人通常都是基于某种目的。

  有人因贪婪而盗窃,有人因为仇恨而伤人。

  而“反社会人格者”有时却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使坏,是只为做而做,仅此而已。

  “反社会人格者”比正常人更渴求刺激,那是一种缘于原始神经反应的刺激,它能带给人快乐和兴奋的感觉。

  书中还提到另一个研究。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曾经指出:

  反社会人格者能够真正感受到的唯一情感,貌似只是由即刻的生理痛苦和愉悦或短期的挫折和成功引起的所谓的“原始”情感反应。

  这种情感类似于原始社会人们狩猎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它源自进化程度比较“原始”脑缘系统。

  但这些“原始”反应与“更高级的”情感不同,它们并不受大脑皮层机能的调节。

  也就是说,他们感受不到“爱”带来的幸福感,他们只能通过追求单纯的外部刺激而满足精神上的需要。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能够靠“逻辑推理”去理解人们的感情。

  就像张东升不想妻子离开自己,他认为只要斩断妻子跟家人的联系,妻子就会因为失去依靠而留下来。

  而且在完成整个过程时,就像在进行一场交易,没有任何的道德牵绊,更没有一丝的“感情”。

  另一个反社会的典型角色,就是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

  这位曾被誉为银幕上最佳的反派角色,做坏事似乎从来不带有什么实际目的,就单单只是为了“好玩”。

  他杀人放火,但难得的“一视同仁”:他不只杀权贵、杀平民、还杀自己的同伙;

  他炸医院,抢银行,却在抢银行之后把钱都烧了;

  他大费周章地弄了两艘船,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人性测试”。

  他在两艘船上装了炸药,一艘船是一群囚犯,另一艘船则是正常的普通公民。

  每艘船上都有一个引爆对面船上炸弹的遥控器,只要按下遥控器,对面的船就会爆炸,而自己就能活命。

  得知消息后船上的人都非常激动,议论纷纷。有人建议马上按下按钮,有人害怕地哭了起来,有人陷入沉默。

  装着平民的船上讨论犹为激烈,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应该先按下按钮,理由很简单:

  那帮人是囚犯,所以他们应该死。

  最后这班“民主”的现代人决定用投票的方式表决,结果是140票反对,396票赞成。他们要按下按钮。

  而囚犯那边呢?也同样是争论不休。

  这时一名囚犯上来冲着拿着遥控器的警官说:“我来帮你做那个你十分钟前就该做的事情“,然后拿起遥控器把它扔出了窗外。

  平民的那艘船上虽然投票决定已出,但谁都没有勇气按下按钮,现场陷入一片平静。

  此时一位刚才言辞激烈的男子说道:“大家都不想脏了手,好吧,我来!”

  接着拿起遥控器,手指放在按钮上,停顿了两秒,又把遥控器放下了。

  结果最后两艘船都没有发生爆炸。

  小丑的“人性测试”失败了。

  小丑以为大家都像他一样,但他错了,因为我们96%的人都是拥有良知的,而他是那4%。

  03

  并不是所有“反社会人格者”都会犯罪

  提到“反社会”,大家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各种极端的案例,仿佛所有的“反社会人格者”都是穷凶极恶的杀人狂魔。

  但其实,“反社会人格者”不一定就会犯罪。

  据研究,在美国监狱罪犯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反社会人格者”。

  换句话说,要么是反社会人格者犯了法没被抓,要么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犯法。当然,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而且,犯罪率也与文化水平、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有关系。

  大部分人都会理性地选择维持现有的生活状态,不会刻意去犯罪。

  所以,“反社会人格者”不一定会做坏事,做了坏事的,也不一定是“反社会人格者”。

  绝大多数的“反社会人格者”,其实非常难以识别,前面说的7条临床特征也只能粗略判断。

  除非他们做出非常极端行为或进行心理评估,否则我们很难以某一行为去作为识别依据。

  所以,就是我们内心有过一些极端的想法,也不用刻意去对号入座。

  我们可能会有过愤怒,有过恨意,但如果要我们随意去伤害一个人,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难以接受。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共情能力,所以我们不愿意看到别人痛苦。

  而这种情感,在几千年前,孔子把它称为“仁"。

  而这份“仁”,指的是对待“第二个人”。也就是善待自己不叫“仁”,善待别人才叫“仁”。

  所以,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考虑到别人的表现,那就说明你有基础的共情力和仁义。

  最后,

  反社会人格也叫“无良症”,也许有人要问了,那良知是什么?

  用弗洛伊德的话说:良知则是“超我”。

  超我”是一种命令式的、能给人造成愧疚感的内在声音,这个声音甚至会在你独处一室之时对你说“不行”。

  而“超我”又不仅是一个声音,它还是一个执行者、一个微妙复杂的操纵者、一个观点的验证者。

  “超我”会对我们进行指控、审判,它会执行判决,而这一切都是在我们完全无意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

  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中的自有的“法律”,以高于社会法律标准约束自我的行为。

  良知不单单是自我约束,它还是文明社会构成的重要基石。

  良知让我们感同身受,让我们共同协作,让我们相互信任。

  因为良知的概念如此深植于心,以至于我们很少刻意去留意它。但它会在背后默默地、自动地、持续地为我们做出了种种决定。

  说到这里,小编也想起了一个经典的灵魂拷问:

  假设现在在你面前有一个按钮,只要按下去你就能成为亿万富翁,可条件是会随机杀死一个陌生人。

  没人知道是你做的,你也完全不用为此付出任何责任。

  你会按下那个按钮吗?

  感兴趣的话,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想法哦。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看见心理(ID:kanjianxinli1 ):改变,从看见开始。这里是看见心理,提供专业心理内容与服务,由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创立。作者:休默。

  新浪育儿的微店全新开张

  https://weidian.com/?userid=1789366432

  进入浪小花的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