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痛心!12岁男孩命丧黄泉,仅因妈妈一句话:你的垃圾情绪,是怎么一步步害死孩子的?

痛心!12岁男孩命丧黄泉,仅因妈妈一句话:你的垃圾情绪,是怎么一步步害死孩子的?
2020年11月26日 19:00 新浪网 作者 新浪育儿

  作者:妈队

  来源:画啦啦少儿美术(ID:hualala61)

  你会经常向孩子倒苦水吗?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河北一12岁男孩因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被父母施压:

  我这么辛苦赚钱养你,为了什么?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上课也不认真!”

  原本妈妈只是想让孩子理解妈妈的苦衷,变得更加上进。

  可谁料,男孩听完这句话竟毫不犹豫转身跳楼,当场身亡。

  留下还没反应过来的父母,下一秒悲痛欲绝,嚎啕大哭:“我不该逼你学习!再也不逼你……”

  视频中,捶胸顿足父母、躺在血泊中的孩子,看得直叫人揪心!

  可究竟为什么12岁的孩子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难道仅仅是经受不住父母“一句话”的打击吗?

  其实,妈队想说,每个人生来就有一定承受力和理解力,即使是孩子也一样。

  我们看见的“一句话的事”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

  这背后不知道得堆积了父母次的提面命地抱怨与施压,才导致他最终崩溃。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不少家长习惯把生活的重担化成苦水倾倒给孩子。

  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多体谅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从而变得更加乖巧懂事。

  殊不知,对孩子来说,父母频繁对生活的抱怨,不但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反而会徒增他们的压力,甚至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1

  父母诉苦只会平添孩子的压力

  曾看过一则新闻:江西一名11岁的男孩站在高楼护栏外欲轻生,幸亏被民警救下。

  原来,男孩父亲身患癌症,家里的开销全都压在了母亲身上。

  导致母亲疲惫不堪,因此常常向儿子抱怨:

  “你知道妈妈多辛苦吗?每天起早贪黑都为了养你、养你爸,你不为妈妈分担,还要气妈妈,要你有什么用!”

  妈妈没想过,自己口中寥寥几句看似正常的抱怨,却变成了孩子结束生命的导火索。

  即便孩子在被民警救下后,还在不停地责怪自己:

  “我是个负担、我是个负担、我是个负担......

  如果我死了,我妈在外面就不会担心我了;如果我死了,就不会再生病(花钱)了!”

  孩子是被救下了,可孩子的心却依旧伤痕累累。

  对他来说,他只是天然地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但父母频繁诉苦,却让孩子无意地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当他没有办法去解决父母的痛苦时,便会觉得是自己“无用”才导致了父母的苦难。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韧性,蕴藏着生命的潜能和力量。

  每个孩子天然会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可以抵挡外界的困难和压力。

  可成长过程中,当父母频频抱怨,传递给孩子的只有满满的负面情绪,随之孩子这股坚韧的力量也会被削弱。

  曾有个粉丝在后台留言:她父亲常跟她“倾诉”他是多么辛苦,甚至有时候还会流下眼泪。

  一开始她觉得愧疚,心想以后一定要让爸爸过上好日子。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重复,久而久之,对父亲的抱怨倍感压力。

  因为自己既无法解决父亲的苦恼,又要每天接收各种抱怨;她无法消解这些负面情绪与压力,内心总是愁云密布。

  父亲频繁抱怨,成了她成长路上最大的路障,让她变成一个敏感、自卑又胆小的人。

  我们在养育孩子路上何尝不是喜欢对着孩子强调自己的付出和心血:

  我每天起早摸黑地忙活,还不是为了你?

  我省吃俭用,还不是为了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你看我过得那么苦,你如果不成才,对得起我吗?……

  我们总以为,这些只不过是对生活一点抱怨,只有说出来了,孩子才会懂得体谅自己,从而变得更加听话懂事。

  可殊不知,这些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当他们无法排解的时候,只会慢慢瓦解孩子内心那股坚强的力量。

  当压力一点点堆积,这些“小事”甚至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

  父母是孩子看世界的窗户

  知乎上有个帖子:“父母爱抱怨是什么感觉?”底下几乎每个答案都是,负能量满满看得让人怀疑人生:

  没一点好事,电话都懒得接;

  会想离开这个家

  活得好累,好想从楼上摔下来一了百了……

  其中有个答主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妈妈常对她诉苦:“小时候吃不饱,结婚后又为这个家奔波得死去活来”,完还要强调,“看看你现在多幸福!

  这样的负能量常常听得她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后来只要听到妈妈,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厌烦、想要逃离。

  最可怕的是,父母频繁抱怨,让她也养成了爱抱怨的习惯,日常生活中一点小事都会“看不过眼”。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父母最直接、也最直观接触世界的方式。

  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强调悲观的论调,长期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也很难变得乐观。

  他们面对生活困境的时候,也学会用同样悲观的态度去对待,从而变得更加胆小、自卑。

  满腹牢骚的父母,大多数情况下,“栽培”出的孩子也会习惯怨天尤人。

  3

  聪明的父母从不向孩子诉苦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社会性参照”:指儿童会通过确定父母(或其他熟悉者)的内在心理状态和偏好,以此决定自己的行为。

  简言之,父母的心态同样决定了孩子的心态。

  记得在《少年说》中,李楚豪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中。妈妈为了赚钱给儿子更好的生活,从农村来到城市打拼。

  十年来,妈妈做过足浴馆的按摩师、酒店当过服务员,每天工作到深夜。

  这些李楚豪看在眼里,十分懂事地对妈妈说:

  “你为了立足城市,真得太辛苦了!你多补补身子,多买几件好一点的衣服吧!我能自己做饭、买菜,也能管好自己的学习......”

  听到这话,台下的同学都感动得落泪了,妈妈也早已眼角湿润。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妈妈却毫不煽情,也不诉苦,而是坚定地告诉儿子:

  “这十年来,在外人看来,都认为妈妈过得很辛苦,其实妈妈一点儿都不辛苦,因为妈妈有你。

  妈妈请你永远记住一句话,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你不属于我,你属于自己,你属于蓝天,好吗?

  一个单亲妈妈,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可想而知,这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

  可这位母亲却对儿子说的是:“妈妈一点都不辛苦”。

  她从不用悲情的姿态去绑架儿子,但儿子却比谁都要懂事与富有责任心。

  知道自己上大学之后与妈妈的相处时间会变少,于是承诺高中三年会努力给妈妈做饭。

  不得不说,这位妈妈的养育孩子的方式令人惊艳!

  只有传递给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温暖并有力量向前进步。

  威尔·鲍温曾说过,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层次越高的父母,越不会当着孩子的面抱怨,不转嫁焦虑,而是能够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勇敢做自己。

  4

  可有些人依旧会问,很多时候我们辛苦付出就是为了家庭,如果不说出来,孩子又怎能理解呢?

  我理解父母担心孩子不懂父母辛劳,容易变得不珍惜,甚至变成“白眼狼”。

  并不一定要通过抱怨的方式,或许让孩子看到自己付出艰辛的样子,更有说服力。

  记得在《向往的生活》中,有次佟丽娅和黄磊聊天说:

  自己拍戏基本上都会带着儿子,让孩子在边上看着自己工作。

  因为只有这样孩子,孩子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工作的样子,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这一切来之不易。

  而儿子也在跟随妈妈的剧组生活中,成长特别快,甚至小小年纪就有了当导演的梦想。

  佟丽娅从不向儿子抱怨,而孩子也得以快速成长。

  孩子既没有被“完美地”保护起来,变得“与世隔绝”;也没有被悲情绑架觉得世界悲惨。

  而是借用妈妈,看到了最真实的世界,这就好比在孩子内心播撒下一颗种子,生活需要靠自己努力奋斗。

  深以为然!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听到道理”和“明白道理”之间,就差了一个“过程”,而这期间父母的做法至关重要。

  就像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

  与其一味抱怨自己多辛苦,还不如直接让孩子真正去感受一下我们的辛苦。

  比如每天回家,与孩子适当讲讲自己工作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孩子也讲讲学校的一天,彼此并不去抱怨什么,只是分享这一天是如何度过。

  这样的分享,何尝不是能让孩子从小就了解现实社会的辛苦?

  卢梭曾说,“一个人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糟糕的事,可抱怨并不会让事情变好,只会给听着我们抱怨的长大的孩子灌上如铅重的压力。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看世界最直接的窗口,如果我们能够将糟糕化为甜蜜,不用猜,这样的孩子长大才会更加积极乐观。

  您说,难道不是吗?

  本文转自画啦啦少儿美术 (ID:hualala61):①免费儿童绘画课 ②实用幼儿园手工攻略 ③每天分享艺术启蒙干货,宝妈的育儿神器。

  新浪育儿的微店全新开张

  https://weidian.com/?userid=1789366432

  进入浪小花的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压力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