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弃学从政,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工作,揭露过汪精卫卖国罪行

他弃学从政,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工作,揭露过汪精卫卖国罪行
2019年12月04日 15:08 新浪网 作者 历史控

  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陶希圣的人生一直挣扎在学术和政治之间。

  陶希圣(1899——1988),湖北黄冈人,名汇曾,字希圣。考入北京大学法科。

  五四运动期间,陶希圣参与了"火烧赵家楼"事件。1922年夏 ,他即将大学毕业,和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一样,他也在为找工作发愁。最终,他在安徽法政专门学校谋到一个教职。当时的法专,可以说是学潮的中心,学生赶走教师甚至校长并不稀奇。

  初出茅庐的陶希圣怕自己镇不住学生,每次上课前,他都要做足功课。几次课下来,学生们似乎接受了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可接下来的事证明,他还是太年轻太单纯。期末考试将要来临,学生们向往年一样划定考试范围,陶希圣拗不过,只好划出了考试范围——156页讲义,划出130多页。

  这和没划有什么区别?学生们气势汹汹找到他,责问北京大学考试都要划范围,他为什么不划,陶希圣说"在校时,我也骂那些不划范围的先生;出校后,我骂那些划范围的先生。我宁可现在让你们骂我一顿,不能叫你们出校之后骂我一世。"学生们只得悻悻而退。

  他弃学从政,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工作,揭露过汪精卫卖国罪行

  松了一口气的陶希圣没有想到,学生们居然以罢课要挟校方。陶希圣愤而辞去教职,在商务印书馆做起了编辑。这段时间里,陶希圣广泛阅读各类书籍,这位他成为知名理论家打下了学识基础。

  在周佛海的推荐下,他出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秘书长。欣喜的陶希圣满心以为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没想到接下来的一连串政治事变让他的性命几乎不保,在陈独秀的帮助下才逃出生天。狼狈逃回上海的陶希圣痛下决心,再不要参与政治,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中国社会史研究上,才有了《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书中,他认为中国不是封建社会,而是残存着封建势力的商业资本社会,存在着的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造成农民痛苦的根源所在。

  此论一出,立即引发了一场"中国社会史论战",陶希圣因此声名大噪。1931年,他的母校,北京大学聘任他做了教员。北大任职期间,陶希圣又创办了致力于探讨中国社会经济史的《食货》杂志,以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其立场中间偏左。以此为阵地,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食货学派。"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请他去庐山谈话,希望他弃学从政,指导国民党的宣传。陶希圣听罢,惊讶地问:"总裁,国民党有四个单位四个组织,我指导谁?"

  他弃学从政,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工作,揭露过汪精卫卖国罪行

  蒋介石说:"我叫他们听你的话。"

  离开办公室,陶希圣忙问自己的老朋友陈布雷,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命令。"陈布雷没有解释,只有这句简短的回答。

  陶希圣就此弃学从政,第二个月就加入到侍从室,负责起国际宣传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屡屡失利,一股悲观情绪开始在高层蔓延,一些学者政客,如胡适、熊式辉、周佛海、陈公博、陶希圣等人,就常常聚在一起讨论时局,认为取得抗战胜利,只是"唱高调",只有通过外交与日本达成和议才能拯救中国。后来,胡适将这个非正式组织起名为"低调俱乐部"。

  1938年底,陶希圣等人追随汪精卫出走河内,宣布与日本议和。第二年五月,陶希圣来到上海,此时他已明白,日本并没有打消灭亡中国的野心,和谈只是诱饵罢了。

  汪精卫另立中央的消息传来,蒋介石大为震怒,当即给汪精卫、陈璧君等人下了通缉令,但不知是为了分化为汪伪阵营,还是觉得陶希圣毕竟是学者,蒋介石特意从名单中勾掉了陶希圣。这下,汪伪政权内部成员纷纷猜疑起陶希圣和蒋介石还有联系,被严密监视。

  他弃学从政,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工作,揭露过汪精卫卖国罪行

  走错了路的陶希圣决心拔出腿来。可面对无孔不入的日本宪兵队,他犯了难。通过杜月笙的帮助,他与高宗武一起,坐船离开了上海,逃亡香港。得知消息后的汪精卫找到他的夫人万冰如,问,"你一个人去,能劝希圣回上海吗?"

  万冰如说,他可以回来,但要答应她的条件。得到汪精卫同意后,旁边的陈璧君又问:"你怎样去法?"

  万冰如答道:"带两个小孩去。三个大孩子,还在这里上学。"

  听到这句话,陈璧君放了心,就让她带着两个孩子去了香港。妻子到港后,陶希圣一方面,稳住汪精卫,发电报表示马上返回上海。一方面,又在通过上海黑帮将自己的另外三个孩子转移出去。安顿好家眷后,高陶二人将汪伪政权的卖国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公之于众,给汪精卫卖国逆流以沉重打击,这是近代史上著名的"高陶事件"。

  回到重庆的陶希圣,继续在侍从室任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央日报》总主笔,起草了《中国之命运》,就此成为国民党内权威的理论家。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陶希圣跟着去了台湾。晚年的他,说他一生是教授,是记者,唯独不提政治,他也告诫子女不要从政。

  1988年,陶希圣走完了自己漫长的人生。临死前,他这样评价自己:

  "书生论政,论政犹是书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