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京大叔用0.07毫米金丝做百万奢侈品,47年不重样,却没人愿意学

北京大叔用0.07毫米金丝做百万奢侈品,47年不重样,却没人愿意学
2020年09月26日 12:01 新浪网 作者 历史控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油纸伞传统工艺,它需要经过几百道工艺加工打磨,不过现代雨伞的出现,让这种传统工艺消失了,它的消失也非常正常,无法适应时代的东西,最终只能走向灭绝。不过人们从古至今对珠宝都爱不释手,花丝镶嵌工艺还不至于被淘汰,为何没人学呢?

  花丝镶嵌是“燕京八绝”之一,源起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到明代到达了最高工艺水准,明代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就是采用花丝镶嵌制作而成,传承到现在,掌握这门技术的人已经很少了。

  

  杜建毅从事这一行已经47年了,他并不是这门手艺的继承人,而是通过自己不断摸索继承下来的,跟这门手艺结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了,杜建毅初中毕业之后就停课了,他在家里没事干,就跟着街坊小哥学画画,虽然达不到画家的水准,但也打下了一个基础。

  1971年,各类工艺美术工厂兴起,他们这些十多岁的孩子都被分配到工厂里面学习,杜建毅进了北京花丝镶嵌工厂,老工匠做法都很粗糙,但教了他不少的知识,他当了3年的学徒,本就有着画画功底的他开始自己设计金丝样式。

  

  一根金丝越细难度越大,那时候他们的工艺光是是做1毫米都费尽,倒是杜建毅能做出很多新花样,他在车间慢慢崭露头角,他也当上了管理层,1979年,他从工厂辞职,打算自己开一家店。

  不过自己做金丝的手艺并不是特别好,他特定跑到四川一代学习花丝镶嵌,四川的手艺跟北京的手艺不太一样,四川是做片为主,当地有个词叫“四川平填”,工艺虽然不同,但各种打磨工艺差不多。

  

  一位老师父教他将金片打磨的更细,杜建毅如法炮制打磨金丝,也将折叠技术用在金丝上面,经过几年的学习,他能做的尺寸也是越来越小,出师后,他就回到了北京开了一家店,专门制造这种小物件。

  花丝镶嵌非常复杂,先要将金银制成胎型,施以花丝,再拔成细丝,镶嵌就是将金银薄片锤炼成型,将珍珠宝石镶嵌进去,两者经过烧焊,制成半成品,还有经过酸洗、烧蓝、镀金、压亮等复杂的工艺。

  

  杜建毅做了47年,从不重样,而且拔出的细丝也越来越细,他做过0.07毫米的花丝,比起一根头发都要细,如今杜建毅已经63岁,手艺也被成功收录,但是唯一遗憾的是,没人继承他的手艺。

  继承这门手艺确实很难,入门了就是一辈子只能做这么一件事,想要达到他这种水准起码也要五六年的时间,甚至更长,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这种耐心,一年跳两三次跳槽,其实这也能理解,年轻人都需要养家糊口。

  

  这些手艺的传承人如今也是越来越少,他并不想这门手艺在他手里失传,接受拍摄《了不起的匠人》也是为了借助媒体的力量对传统手艺进行一个宣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