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是谁助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这个人真深藏不露,李世民都看走了眼

是谁助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这个人真深藏不露,李世民都看走了眼
2021年03月06日 10:50 新浪网 作者 历史控

  “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普遍认为这句谣言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49年驾崩后,让武则天出家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唐朝祖制就是如此,甚至是更令武则天绝望的人殉,只不过李世民以“仁义治天下”,所以写遗诏让没有后代的妃嫔们出家,武则天是逃不掉的,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果然很快武则天就东山再起。

  

  是谁帮武则天当上皇后的?——这是一个过分庞大的问题,涉及到的政治环境非常驳杂,当然它也有一个主要人物,就是徐懋公李勣,这位大人物只用了一句话就扭转了武则天的劣势,可谓是真正的“一语定乾坤”,而且事实上李治“废王立武”的整件事他都没有参与其中,很有种“深藏功与名”的感觉,那他一句话何以这么有威力?

  自然要从整个大环境开始说,早在这之前武则天就为能当上皇后做了无数的铺垫,第一件事就是在感业寺时和李治藕断丝连。李治本不是继承人的最佳人选,只是当时太子心急犯下了谋反大罪,且李世民对他非常严,导致他的性格越发柔弱,而果断的武则天在这段关系里就成为了主导地位,公元650年两人重逢,李治又成了她的拥趸。

  

  后宫妃嫔的地位差别,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前朝官员在皇帝面前的信任指数,所以后宫争宠其实也是官员争宠,当时王皇后和萧淑妃就在双方娘家的支撑下,出现了对峙的情况,王皇后想要在这个对峙中占上风,就要想方设法打压萧淑妃,其中一个手段就是将李治最忘不了的武则天重新纳入宫中。

  所以武则天第二个手段就是联合王皇后,先铲除萧淑妃,再扳倒王皇后。而这一次合作,王皇后成了贤后的名,又确实碍了萧淑妃的眼,一举两得,武则天也打败了萧淑妃,又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儿,公元652年终于摆脱28年的才人身份,成为二品昭仪,并且很快就用自己的女儿设下了一个圈套,嫁祸给王皇后,一举四得。

  

  一切准备就绪,差就差那么一点东风,可惜的是当时吹的是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西北风,这西北风势力强劲,不能忽视,但托的都是王皇后,因为王皇后“性简重”,而且出身高贵,所以即便李治百般讨好说服,甚至不惜给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封官,还带着武则天跑到他家去苦口婆心,长孙无忌也不松口。

  可废皇后这样的大事情,就一定需要重臣的同意,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李治和武则天就焦心于如何说服这帮大臣。公元655年李治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参加会议的人有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本来还有李勣,但李勣无比聪明的逃开了,称自己得病了不去,李治没有在意。但这招“不入”真的很绝。

  

  因为当时会议中的人都是和他一样身份的重臣,而他们都是反对立武则天的,他在场上当着两派人的面,无论是说了利于哪一方的话都会得罪人,比如说褚遂良一句:“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李治和武则天不开心了。又一句:“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直接被贬。

  那么李勣是什么时候说了那一句有利于武则天的话的呢?是当时已经有人公开支持“废王立武”,然后很多大臣纷纷效仿,并且一一得到重用的情况下,李治陡然的一天无人处突然发问李勣,而李勣就自然而然抛出了那句两不沾,但揣摩揣摩又很有意思的话:“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这不就是随便李治的意思?加上李勣已历事唐高祖、唐太宗两朝,李世民死之前又特意将他托付给李治,要求李治重用李勣,所以李勣在整个唐朝虽然主要功绩在前面,于李治时期因为年纪大了,不显山露水,但他一句话无异于定心石,虽然看似随波逐流,但未必不是“君子审时度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