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严歌苓《小站》: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

严歌苓《小站》: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
2020年06月07日 12:49 新浪网 作者 严歌苓

  严歌苓新作《小站》单行本即将出版 

  从一只“熊”的遭遇出发 再次探索人性

        著名作家严歌苓新作《小站》在今年第三期《收获》刊登后即将推出单行本,这是她继《穗子的动物园》之后,再次尝试动物题材。与《穗子的动物园》不同的是,《小站》是长篇小说,而且是一部人与动物双线并行,在故事中讲故事的独特作品。不同于过往作品,《小站》也是严歌苓为数不多的以男性视角来讲述的作品。全文以他——兵站站长荣祖侠的视角,在现实和回忆中切换,将一个男人的光荣与梦想与失落,写得淋漓尽致,细腻而感性。

        小说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于军校外语系的荣祖侠被分配到藏区高原兵站代职站长,一待就是三年。这年秋天,他和老兵刘刚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大山里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幼年黑熊。他们相遇的情形,与二战期间波兰士兵邂逅传奇棕熊福泰克的情形有些相仿,而福泰克的故事则带出了荣祖侠和他含冤谢世的祖父之间的珍贵联系。冬去春来,兵站的二十个士兵都成了黑熊的“爸爸”,殊不知人与野兽一旦产生抚养关系,就都要承受来自双方各自族群的割裂。时间迈入九十年代,喧嚣与迷离搅和在一起,为小站带来了一场最后的风暴。

        《小站》的叙述方式独特,顺叙、插叙并行。谈及创作过程,严歌苓回忆说,她的老战友,一位舞蹈演员帮忙联系到她的大伯,一位曾经的汽车兵营长时洪武。二十年前,时洪武曾带领汽车兵在川藏线上运输物资,“他非常慷慨地把他的回忆录发给我,回忆录中的每个人物都鲜活而独特,让我再一次回到了四十年前藏区巡演的生活中。时营长的回忆录我读了两遍,那只叫做Wojtek 的熊和波兰士兵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为了创作,我读了我所能找到的一切相关资料。”

        对于为何会选取动物题材,她表示“社会的变迁,中华民族的命运也影响了当地的动物,它们和我们一起为这个民族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

  (杭州日报讯,2020年5月26日)

严歌苓《小站》: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

  刊评:《小站》

  周其伦/文

  (作者周其伦,微博@重庆周其伦,重庆作协、评协会员,十佳读书人,获《人民文学》评论金奖,《钟山》《作品》读者奖。《北京文学》《广州文艺》。《文学报》《新华书目报》作者。)

       《收获》第三期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小站》我是迫不及待地读完的,甚至打乱了我不再熬夜读书的节奏,首先是作者的叙述语言更加舒展完美,故事的演绎尤其生动,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缘由是作品发散出来的宽阔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确实让人阅之欲罢不能辗转难眠。

        《小站》讲述的是发生在川藏公路运输线上某个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头叫“黄毛”的黑熊和21个兵站官兵,由黄毛幼崽时的意外获救,然后伴随着兵爸爸们的呵护成长,一系列的忍俊不禁,一系列的情感碰撞,黄毛几乎成为了兵站里的编外士兵。无独有偶,小荣站长的祖父讲述的二战时期一群由流放西伯利亚的波兰人组成的抗击法西斯军队,也在当年的伊朗境内救助过一只生命垂危的幼熊福泰克。

        小说以黄毛和福泰克两头熊的命运悲欢交叉推进,一边是现实书写的当下,一边是战争年代的严峻,人性的渐变日新月异,而小熊的憨态可掬以及它们自觉融入人群的努力却一成不变,黄毛和福泰克的结局非常不妙,它们由于长期远离自然生态,也就丧失了自然生存的野性,只能依靠勤奋地取悦游人度过余生,可小熊怎么也理解不了曾经救助自己的人们为何会突然抛弃它们,与熊分别后的官兵(不管他是当年的波兰老兵还是现在的小站士兵),他们对于熊的依恋无助甚至于无奈,谁又能和熊孩子说明白呢,毕竟他们自身的命运都仍然被社会左右着。

        严歌苓的《小站》就这样很真诚地感动着我们,茫茫苍苍的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万千生灵,或许谁也不能说比谁幸运,唯一能够链接这一切的恐怕只能是彼此的牵挂吧。感谢作者栩栩如生的艺术呈现。

严歌苓《小站》: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

  《小站》选段

  来自公众号:收获

  开篇节选:

        他们与黄毛相遇的情形,跟波兰士兵邂逅福泰克有些相仿,所以小荣站长心里就把它叫做福泰克。尽管当着全兵站的人,他随着大家叫它黄毛。其实它浑身黑毛,只有胸口一个黄色的V,一眼看去,让小荣想到一件黑袍子镶了个黄亮亮的低胸V字领。全站的战士识的字相加,也不如小荣一人识的多,因为小荣还识一万来个英文词汇。荣祖侠的祖父是个教授,七十年代的一个冬天的清晨,忽然想不开,喝了敌敌畏。祖父死的时候,小荣七岁,已经是荣教授的学生,并有两年学龄了。两年学了几百个中国字,几百个英文词,荣教授还朝他晃头,小鬼头不用功啊。荣教授生在浙江,上海长大,却在西北教书,因为政治上有污点。什么污点,小荣不十分清楚。敌敌畏倒是让荣教授走得挺干净,但污点在小荣的家庭背景上洇染了一大片。一九八六年,十七岁的荣祖侠考取了军校的外语系。他觉得穿军服做学问多少算个社会上的强者,可以弱化荣教授留在他家庭背景上的污点。毕业之后,他被分到兵站来代职,领导二十个兵。军校领导说,先到基层锻炼是为将来的提拔做铺垫,但小荣觉得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分配还是祖父那同一个污点的继续洇染。荣祖侠生得小样,圆脑袋,丹凤眼,额前一堆厚厚的头发,江南基因在他身上彻底返祖,看上去最多是个发育中期的男孩子,因此长相都比他老气的士兵们就叫他小荣站长。小荣站长在这个高原兵站代职三年了,替换他的那个真正的站长影子都没有。他和小兵站一起,似乎都被遗忘了。这里的电视机没信号,发电机又老缺油,因此夜里常常是黑的,靠几盏马灯照明。这样的夜晚很多,小荣站长高兴起来,跟士兵们讲过福泰克的故事。那是一只神奇的棕熊,参加了由波兰囚犯组织的反法西斯部队,按月领取士兵军饷,还有个供给簿,领粮油被服,因为它正经给炮兵搬了几年炮弹,所以部队正式给它授了下士军衔,后来因为搬炮弹一个顶十个,被晋升为上士。站里人想把故事听完,小荣站长又不高兴讲了。荣祖侠心里有一种苦楚,不知什么时候生出来的,跟自己都讲不清楚,跟别人更不能提。

        他们是兵站里的士兵,是士兵中最不重要的、却最苦的小卒。兵站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大山里,二十个人,个个是厨子,又个个是跑堂。兵站一天总要接待三四个汽车兵运输部队,加上老百姓的长途车,一天做五六顿饭是起码的。他们还都必须做樵夫、烧炭人,客人用火盆取暖,木炭得他们烧,烧炭的木头,要他们砍。他们还是洗衣匠,兵站二十间客房的被褥,每天要洗,要晒,要缝。虽然有一台野战医院淘汰给他们的手动洗衣机,但在天寒地冻的院子里晾晒湿被单的差事,要对他们手上生的冻疮负责。于是小荣站长觉得站里每个人心里都有苦楚,与他的不同罢了,深浅有别而已。

        碰上黄毛那天,轮到小荣和老兵刘刚当樵夫。他们看到一堆黑绒绒的东西在地上厚厚的松针里动弹,近了,发现是一只小兽。接着小荣激动了,告诉刘刚,这是一只幼年黑熊!黄毛站着不到两尺高,不懂得怕人,凑多近它都是半张着嘴哈气。很快发现它哈气是由于疼痛,一只足趾挂着彩。(未完)

  ......

  阅读《小站》更多完整选段

  请在微信中点击以下文字链接

  选段一

  长篇:小站(严歌苓)1

  选段二

  长篇:小站(严歌苓)2

  选段三

  长篇:小站(严歌苓)3

  选段四

  长篇:小站(严歌苓)4

  选段五

  长篇:小站(严歌苓)5

严歌苓《小站》: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

  “爱动物吧,因它们远比我们单纯、率真、忠勇、知恩、易感且钟情。”

  ——严歌苓

严歌苓《小站》: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
严歌苓《小站》: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
严歌苓《小站》: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
严歌苓《小站》: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

  作家严歌苓手书卡片,赠予《收获》读者

  2020-3《收获》刊载严歌苓最新长篇《小站》,其中人与熊的故事动人而忧伤。《收获》文学杂志社特请作家严歌苓手书“爱动物吧,因它们远比我们单纯、率真、忠勇、知恩、易感且钟情。”,限量印制两款卡片,赠送给《收获》微店订阅全年双月刊6本的读者。其余少量微店零售第3期时,读者先到先得。(请在公众号:收获 微店获取)

严歌苓《小站》:深厚的自然思考与人文情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严歌苓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