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聚焦两会】2014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杨元庆:推动新基建和新消费的协调发展

【聚焦两会】2014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杨元庆:推动新基建和新消费的协调发展
2020年05月24日 21:50 新浪网 作者 品牌联盟

  

  

  2020年全国两会分别于5月21日、22日在北京召开。因抗疫而推迟的两会,必将有力巩固防控成果,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激励14亿中华儿女向着既定目标任务奋勇前行。再展生机的中国,正在忙起来、动起来、跑起来。代表委员们肩负重托和责任,走进最高国家议政殿堂,共商国是,共话发展,共谋未来。

【聚焦两会】2014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杨元庆:推动新基建和新消费的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2014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杨元庆今年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六份建议。杨元庆在建议中指出,稳住经济基本盘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智慧经济,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同时也应当继续大力促进信息产品消费,拉动内需,以实现国内消费升级。

【聚焦两会】2014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杨元庆:推动新基建和新消费的协调发展

  2018年,杨元庆首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之前十年履职政协委员。在过去的十二年中,杨元庆提出了一系列涉及产业、经济、社会民生问题的议案和提案。据了解,今年杨元庆提交的六份建议,主题集中在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推动信息产品消费、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推动新基建和智慧经济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领域。

  1

  新基建将释放效率红利

  建议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

  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经济秩序逐步恢复之时,即将召开的2020全国两会意义重大。如何巩固前期疫情防控成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如何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之时,恢复经济增长、巩固中国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热点。

  杨元庆在建议中指出,从供给侧看,新基建既是先进的智能科技,又是赋能智慧经济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基建,有利于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释放效率红利;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因此,杨元庆代表提出,要从加大新基建力度、加强市场政策引导、加快构建应用生态和加速培育复合型人才等四个方面,提升“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制造业持续创新发展的建议。他还建议,要通过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有效利用,推动智慧经济快速发展。

  2

  内需将成增长强力引擎

  建议加大智能设备渗透率

  从消费侧来看,杨元庆表示,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庞大、层次最丰富的消费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消费不断升级,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内需市场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力的引擎。推动消费升级,PC等智能设备产品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具有双重推动作用。

  杨元庆认为,个人电脑绝不仅仅是消费品,还是生产力工具。在抗击疫情中,无论是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还是在线零售,都离不开PC、智能手机等“居家生产力”设备产品。他建议,促进信息产品消费,加大PC等智能设备的渗透率,对于实现消费升级、促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经济、扩大出口、提升教育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教育信息化助力脱贫

  中国制造重新卡位全球价值链

  2020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杨元庆认为,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有着基础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因此他建议,着眼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必须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大规模供给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智能水平,以此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孩子不管在哪里,都能享受到科技的福利,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看到更远的世界。

  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方面,杨元庆提出,第四次产业革命不断深化,在引领本次产业革命的物联网(端)、边缘计算(边)、云计算(云)、5G(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等智能科技领域,中国与全球其他国家基本处于相同起跑线上,有些方面还具有比较优势。这就为中国制造业补齐短板、突破创新、打响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一旦这个全新的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与中国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相结合,新的智能制造产业将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

  因此,杨元庆在建议中指出,中国应当通过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智慧经济,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跃迁”,重新“卡位”全球价值链,在后疫情时代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 王凤英

      长城汽车总裁

      2008中国十大品牌女性

      2008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尹同跃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4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邓中翰

      中星微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2007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宁高宁

      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建国60年60位功勋品牌人物

      中国品牌70年70人

  •   朱婷

      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

      2019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刘长乐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建国60年60位功勋品牌人物

  

  •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品牌40年40人

      中国品牌70年70人

  

  • 刘汉元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2017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中国品牌70年70人

  •   李书福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2009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中国品牌70年70人

  •   李东生

      TCL集团董事长、CEO

      中国品牌70年70人

  •   李秋喜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董事长

      2010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中国品牌70年70人

  

  • 李彦宏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建国60年60位功勋品牌人物

  •   李晓林

      北京林达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

      品牌联盟智库执行主席李晓林

  •   李惠森

      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

      2012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李稻葵

      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

      2016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2014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杨扬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副主席2010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杨佳

      首届联合国残疾人权力委员会副主席

      2010中国十大品牌女性

  •   吴晨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首钢集团总建筑师

      2019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2007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中国品牌70年70人

  •   陆亚萍

      江苏亚萍集团公司董事长

      2008中国十大品牌女性

  •   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2012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中国品牌70年70人

  •   周云杰

      海尔集团总裁

      2014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周汉民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

      2010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中国品牌70年70人

  •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2007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施一公

      西湖大学校长

      2018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中国品牌70年70人

  •   姚劲波

      58同城CEO

      2013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夏德仁

      辽宁省政协主席

      2008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徐和谊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3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徐滔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

      2010中国十大品牌女性

  •   梁金辉

      古井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5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 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9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2009中国十大品牌女性

  •   雷军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

      2008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中国品牌70年70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杨元庆两会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