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股臭味,建议不要来了……” 时隔半年, “重庆打假王”乱“打假”公开赔礼道歉来了

“一股臭味,建议不要来了……” 时隔半年, “重庆打假王”乱“打假”公开赔礼道歉来了
2021年06月16日 10:07 新浪网 作者 上游新闻看点

  “合川网红少水粉很油腻、很难吃而且味精味太重了,汤底闻起还有一股臭味,最后建议看了抖音的朋友还是不要来了……”

  今年2月19日,上游新闻曾报道“重庆打假王”“打假”合川网红少水粉,双方对簿公堂事件。

  2019年11月13日,“重庆打假王”在短视频上发布少水粉难吃、有臭味等内容。合川少水粉餐饮店将“重庆打假王”告上合川法院。

  合川法院判决“重庆打假王”公开赔礼道歉,“重庆打假王”不服判决,去年11月向重庆市一中院提起上诉,12月22日,重庆市一中院维持原判,但是“重庆打假王”一直不公开赔礼道歉。

  时隔半年,6月15日,“重庆打假王”发布公开赔礼道歉视频。视频里,重庆打假王本人第一个露出真容,并说到“我是抖音号“重庆打假王”运营公司重庆新物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吴瑞薛,公司发布的《合川少水粉》的相关视频不是事实,向合川区少水粉餐饮店表示真诚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上发布信息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

  事件回顾:“一股臭味,建议不要来了……”将合川少水粉推上风口浪尖

  2019年11月13日,“重庆打假王”在抖音短视频APP上发现抖音号dajiawang123发布少水粉的相关虚假内容。

  记者从重庆渝宏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刘浪凡保存的视频证据看到,一名戴着头戴,穿着印有“真打假王”的男子,在视频里说:“大家好,我是重庆打假王。最近有粉丝喊我去合川试一下网红少水粉,于是我专程过来。刚上出租车遭都遭了,本地司机问我是个宝器吗?这么远跑过来吃他们本地人从来都不吃的少水粉。首先排队快要排到国外去了,我差不多排了一个小时,12一碗只收现金强制加蛋,服务态度有点像花椒树下跳舞,拽麻啦。米粉的口感说实话很油腻、很难吃而且味精味太重了,汤底闻起还有一股臭味,最后建议看了抖音的朋友还是不要来了。”视频不仅有声音,还有少水粉的画面。

  态度强硬:“重庆打假王”:对我恶语威胁,但是我不怕

  “视频发布前的10月份,有两名男子找到我妈妈,声称可以帮助我们拍短视频,增加食客量。但要收取5000元相关费用,我妈没有同意。结果发生了争执,对方要我们自食其果。”合川少水粉餐饮店少东家何磊接受采访时说道。

  不久之后的2019年11月13日,以上视频突然出现在上网,给合川少水粉餐饮店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重庆打假王”在抖音号回应合川少水粉。“重庆打假王”在视频上说:“最近,合川少水粉老板对我发了一个告示,你说我10月初找你要5000,我10月17日才发第一个作品,请问我当时号都没得怎么来的,我不晓得是我说实话错了吗?这一个月以来,感谢每一个关注我,支持我的粉丝,说实话每天我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对我恶语威胁,但是我不怕,因为有你们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反转来了:时隔半年 “重庆打假王”发布视频 公开赔礼道歉

  时隔大半年,“重庆打假王”为什么突然公开赔礼道歉?

  记者获悉,去年12月22日,重庆市一中院维持了原判,但是“重庆打假王”一直不公开赔礼道歉,最后进行到执行程序,面对法律的严惩,“重庆打假王”开始公开赔礼道歉。

  6月15日,记者从公众号“重庆执行”上看到“重庆打假王”的公开赔礼道歉文字和视频,文字写道:

  我是抖音号“重庆打假王”运营公司重庆新物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吴瑞薛,2019年11月我公司在抖音号上发布了《合川少水粉》的相关视频,后经合川区人民法院判决,判决我公司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现该案进入执行程序,我代表公司向广大网友澄清,我公司发布的《合川少水粉》的相关视频不是事实,现我代表公司发布本启事并向合川区少水粉餐饮店表示真诚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希望广大网友以此为鉴,在网上发布信息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

  新闻+:有的团队“打假”是虚,“投钱合作”是实

  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曾经出现很多职业打假人,有汽车圈的“打假王”、有网红餐饮“打假王”等。

  曾做过某“打假王”团队的刘晓林告诉记者,“打假”都是虚的,真正目的是让打假方投钱谈合作。比如有一段时间很多的餐饮店被打假,餐饮的口味每个人不一样,评判标准也不同,凭什么说一家餐饮店难吃呢?

  刘晓林说,他们团队专门“打假”网红餐饮店,利用每个人口感不一样,找餐饮店的“麻烦”,然后让他们拿钱做推广。比如拍视频做宣传,在公众号做推广等。“我只做了几个星期,主要负责收集网红餐饮店的地址等信息,以及视频编辑。我觉得这种手段持续不久,担心迟早出事,就辞职了。”刘晓林说道。

  刘晓林提醒商家,如果被“打假人”盯上,不要一味委曲求全,只要商家硬气,“打假人”都“欺软怕硬”。如果发布了不实内容,商家保存证据起诉,“打假人”都会虚。

  记者获悉,2020年1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因此,商家遭遇投诉时,应及时调查了解投诉者的情况,看投诉方是否为恶意的“职业打假人”,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郑三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重庆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