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念好“人才经” 撑起乡村振兴“顶梁柱” 巴南区持续滚动回引本土人才198名 帮助5000余农民就业

念好“人才经” 撑起乡村振兴“顶梁柱” 巴南区持续滚动回引本土人才198名 帮助5000余农民就业
2021年10月16日 10:12 新浪网 作者 上游新闻看点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 10月15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从巴南区获悉,近年来,巴南区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优化发展创业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回引机制,在“引”、“留”上下功夫,既引导农民充当“主力军”,又培育人才振兴“台柱子”,构筑起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据统计,目前,巴南区持续滚动回引本土人才198名,确保每村配备本土人才1名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智力支持。

  二圣镇集体村的党委书记郑孝前,是该区本土才人的代表之一。10几年前,郑孝前怀揣着“振兴家乡”的初心,从东泉水泥厂“销售经理”变身“二圣镇集体村党委书记”。多年来,郑孝前带领集体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采摘农业、生态工业、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切实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既富“老板”也富“老乡”。如今,集体村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集体村也相继荣获“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重庆旅游十大名片”等殊荣。

     其实,像郑孝前这样的本土才人在巴南区还有很多。近年来,巴南建立服务基层“专家库”,整合全区教育、科技、卫生、农业、文化等专技人才资源,形成服务基层“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达140人;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紧紧围绕巴南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从外出经商人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专技人才等方面,集智聚力、挑选人才,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首批入库人员为328名;建立后备干部“人员库”,以镇街为单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重点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士、复员退伍军人、回引本土人才等人员中物色合适人选,为每村培养储备后备干部300余名。

  同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注重从本土人才上功夫,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搭建培养平台、强化校地合作方式,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人才回引机制,利用春节在外人员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常态化开展“红领行动”、“归巢行动”、“亲情行动”,积极引导返乡人才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参与支持家乡建设、留乡创新创业,择优发展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目前,全区通过打好“乡情牌”“乡愁牌”“事业牌”,持续滚动回引本土人才198名,带动发展了“品牌茶叶、精品果蔬、生态渔业、特色粮油”四大特色产业,帮助5000余农民就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乡村振兴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