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与“百花洲”副刊——一位老作者的记忆

我与“百花洲”副刊——一位老作者的记忆
2022年06月08日 09:43 新浪网 作者 南昌新闻网

  陈安安

  我是老三届下放知青,1971年开始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学作品,1975年底回到南昌。1976年1月2日与诗人李文军合作在《南昌日报》发表诗歌《揭开火红的日历》。自此,与《南昌日报》结缘近半个世纪。

  那时南昌日报副刊部就是报社的文化窗口。作者来了一杯茶,还没喝,心就热了。多少年过去了,在许多老作者心里,与朱昌勤、孙海浪、韦一、罗丁、郑云云、黄河、肖江华、孙建平等老编辑老报人相处的情景始终难以忘怀。他们眼里有稿子,心里有作家,把一个副刊部办成了作者的创作之家。甚至许多作者把南昌日报副刊部当作碰头部、联络处。我有好几位文友之前只知其名不识其人,都是在那里认识后相知相交的。

  那时南昌日报副刊部经常组织座谈会和采风。1977年5月,我还参加报社采风,包车去井冈山和韶山,有幸采访到了袁文才烈士的妻子。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红色根据地,走进红色大课堂。

  在编辑老师们的鼓励下,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大量文学作品。特别是1989年2月14日在《南昌晚报》(即《南昌日报》)“百花洲”副刊上发表了诗歌《困鹰》,一举获得了全国新诗散文诗大赛特等奖,令我信心倍增。在此后数年,我在全国多项诗歌大赛中获奖五十多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南昌晚报》因为百花洲副刊而被称为全国有影响的四大晚报之一(还有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今晚报)。江西的知名作家手头有好稿子,都会先投《南昌晚报》,以上稿多为荣。我在“百花洲”上发了一组钢铁厂生活的组诗后,一位杭州的编辑便向我约了一组钢城生活题材的诗发在《浙江文艺》上,可见《南昌晚报》在全国影响力之广。

  紧接着我的诗《画》又刊在浙江的《西湖》文学杂志上,并附七月派著名老诗人冀汸撰写的诗评。新诗《读红楼梦》获浙江省政协举办的“月是故乡明”海内外征文二等奖,获得奖金三千元(一等奖空缺),并获邀赴浙江省文联文艺之家度假。此后,我的诗歌创作越来越引人关注了,我还因此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感恩南昌日报社,感恩“百花洲”副刊,感恩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