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探寻金融精准扶贫更优解,共创农村金融“黄金时代”

探寻金融精准扶贫更优解,共创农村金融“黄金时代”
2019年11月06日 13:01 新浪网 作者 云南信息报

  探寻金融精准扶贫更优解,共创农村金融“黄金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体制机制、组织体系、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优惠和引导政策频出,我国已建立多层次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三农”金融服务方式愈发创新,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显示,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534.4%,11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6.5%。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32.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提高至24%。

  尽管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还没有实现根本改变。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分析,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如何全面、有效地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和资源,从而让农村的终端消费者能够真正获益,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数据来看,云南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成效凸显

  截至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9.23%,高于上年同期3.75个百分点。

  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514.31亿元,同比增长13.01%;

  农村贷款余额8211.99亿元,同比增长10.69%;

  农户贷款余额2697.15亿元,同比增长13.42%。

  ●发放创业致富贷款、信用贷款等,让小微企业和贫困户有了致富启动资金

  截至9月末,全省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余额141.15亿元,同比增长26.38%。其中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余额分别为9.26亿元、33.17亿元、98.72亿元。

  1-9月,全省累计办理再贴现361.1亿元,同比增加137.84亿元。

  截至9月末,全省再贴现余额189.49亿元,同比增长37.43%。其中涉农票据再贴现余额占比70.02%,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余额占比51.04%。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云南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成效凸显

  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云南金融机构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促使多元化的优质金融服务走进农家,让更多的贫困人口感受到满满的“金融获得感”。

  在金融扶贫具体“怎么做”上,地方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19)》,有关方面针对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等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云南省金融运行情况”显示:截至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1.02万亿元,比年初新增665.03亿元,同比多增342.30亿元,同比增长9.23%,高于上年同期3.7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514.31亿元,比年初新增150.38亿元,同比增长13.01%;农村余额贷款8211.99亿元,比年初新增585.92亿元,同比增长10.69%;农户贷款2697.15亿元,比年初新增252.15亿元,同比增长13.42%。从数据来看,云南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成效凸显。

  据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熊德平介绍,我国自实施金融扶贫工作以来,普惠金融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手段之一,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普惠金融,目前云南省1.26万个行政村已实现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全覆盖。在普惠金融极为重要的小额信贷领域,云南通过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信用贷款等方式,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和贫困户有了脱贫致富的启动资金。

  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发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67.56亿元,其中累计发放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规模分别为5.17亿元、22.67亿元、39.72亿元。

  截至9月末,全省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余额141.15亿元,同比增长26.38%。其中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余额分别为9.26亿元、33.17亿元、98.72亿元。再贴现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1-9月,全省累计办理再贴现361.1亿元,同比增加137.84亿元。截至9月末,全省再贴现余额189.49亿元,同比增长37.43%。其中涉农票据再贴现余额占比70.02%,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余额占比51.04%。强化再贷款再贴现在支农支小扶贫方面的引导作用。

  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

  金融扶贫要发挥主体作

  站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点上,更需要真金白银的“硬投入”。

  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发放扶贫再贷款、设置普惠金融事业部或专营业务中心……一项项瞄准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扶贫创新之举正酝酿生发、拔节生长。

  今年2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0年,要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涉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支农能力明显提升。到2035年,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熊德平告诉记者,金融扶贫产品的利率不能太低。一方面,如果利率太低,利息差难以覆盖成本和风险,商业银行就会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率很低的金融产品会有很多人去竞争,贫困人群难以真正享受到这样的金融产品,这就背离了金融扶贫的初衷。市场在金融扶贫中一定要发挥主体作用,让农村的土地等生产要素得到集约化利用,让农民能够承担得起利率,调动他们劳动的积极性。

  他谈到,政府、人民银行和金融管理机构,一方面要做好金融政策的引导,出台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引导其主动去贫困地区开拓新兴市场。金融扶贫一定要解决精准性的问题。贫困地区的金融政策,一定要与财政政策紧密配合,例如产业扶贫需要资金支持,各级财政要进行适当补贴,才能调动各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金融政策要体现社会责任,并具有市场竞争性,金融机构要鼓励工作人员深入贫困第一线,进一步降低成本。要保持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增长,防止返贫,发展普惠金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需要扶贫政策和措施的持久化。

  将风险降到最低

  宣传正规渠道申办金融扶贫产品

  是金融就会有风险,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防范风险,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首先,需要响应政府的号召,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其次,贷款要发放给有真实需求的使用者,并通过贷款这个渠道,了解其资金用途以及产业发展情况,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而非单纯地提供资金支持。再次,金融扶贫要依托产业链,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优势。

  “贫困群众是金融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让他们认识到哪些是可以通过正规渠道申办的金融扶贫产品,哪些是不法分子发放的高利贷,同时要加大对高利贷的打击力度。”熊德平说。

  在不久前的“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积极打造央行宣传新路子,以宣传本土化、民族化和特色化为目标,联合其他监管部门,统筹全省金融机构,协调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各方力量,多措并举组织全省银行、证券、保险、支付等金融机构扎实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全省累计开展活动6859次,发放宣传资料311.5万余份,受众消费者达772.82万人次,取得了较好效果。

  出品:云上融媒新媒体中心 

  来源:云南信息报 记者 闵杉综合整理

  编辑:余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优解农村金融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