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雪山追豹!不畏雪崩、悬崖峭壁,他们拍到了“最美猫科动物”

雪山追豹!不畏雪崩、悬崖峭壁,他们拍到了“最美猫科动物”
2020年11月26日 15:05 新浪网 作者 云南信息报

  圆耳短脸,眼睛如蓝宝石,背部厚密的长毛碎银般地闪闪发亮,身体细长呈流线型,毛茸茸的尾巴粗壮而有力……这讨喜的模样,是被称为“最美猫科动物”的雪豹。拍摄下这段珍贵素材的红外相机,两个月前刚被布控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雪山之巅,从相机的布控到素材收集、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守护计划,这背后是守护雪豹的巡护员们一路坚守的身影。

  上山做雪豹调查需要徒步好多天。

  “不管有多难到达,都要知道它们在哪”

  海拔4000—5700米,终年积雪,这里离蓝天很近,离俗世很远。如果你是一个户外探险爱好者,可能会带着热情在这里开启一段短暂的旅行。然而,对木江坪保护站站长施小刚和团队来说,这里就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地方。

  守护雪豹首先要从调查雪豹开始,弄清楚它们有多少只、都生活在哪里。

  2017年,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全面启动雪豹的监测与调查。对比大熊猫,现在雪豹的信息和数据还太少,亟需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布设红外相机就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调查方式。

  施小刚至今仍记得,那年6月,他带领团队到正河钱梁为雪豹布设红外线相机,途中,他们需要翻越海拔5500米的“死亡之口”——神鹰崖垭口。尽管时值盛夏,神鹰崖垭口的积雪也深达两米,这是钱梁最凶险的地段之一。

  更不巧的是,当天这里还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5米。15个队员手牵着手,拉成一条线,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踩着前一个人的脚印往上爬。

  “当时我走在倒数第二个,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根本不知道前面的情况怎样。”施小刚记得,自己当时走在倒数第二个,前面的队伍开始在视线中越加模糊。他心里着急,但又不敢张嘴叫喊,怕引来雪崩。

  “后面的人呢?听得到不!跟上了没有?”正在犹豫时,前方队员传来焦急的呼唤,叫声回荡在山棱上,没一会儿,头顶上就传来沉闷的轰隆声。

  “遭了!雪崩了!”暴风雪里众人迅速后退,施小刚看着雪浪几乎在自己眼前滑过,他转身向一块石头扑倒,鼻子在猛烈撞击下受了伤。

  过了好一会儿,风雪才渐渐平复。施小刚从地上爬起来,立刻开始清点人数。全队15人,一个没少。他松了一大口气。稍做休息调整后,施小刚又带着队伍继续往上爬。

  时间过去了三年,每每回想起这段经历,施小刚还是心有余悸,然而对他来说,这不算是几十年保护生涯里最惊险的一段,这不过是“巡护的日常”。

  守护雪豹的巡护员在雪地里艰难前行。

  拍到500次雪豹的身影

  “通过调查弄清楚雪豹的数量,以及生活的地方,才能发现它们面临怎样的生存问题,才能更好地守护雪豹和它们的栖息地。例如我们下一步希望通过红外相机的数据分析出动物频繁活动的区域,对这些区域进行严格管理;还要进一步研究雪豹作为顶级捕食者与食物物种的分布关系,用科学指导保护。”

  1992年毕业后,施小刚就成为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员。28年来,他先后参加过两次大熊猫全国调查和2017年启动的卧龙雪豹调查监测。

  目前,施小刚和团队已经发现在保护区雪豹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的438平方公里范围内,拍到500多次雪豹影像。

  基于目前的数据分析,施小刚判断在卧龙保护区钱梁山观测点,海拔4000米至5700米的1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雪豹的数量超过9只。这说明卧龙保护区或是中国西南山地野外雪豹种群数密度分布最高的地方,而卧龙也因此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距离千万级人口大都市最近的雪豹出没地,这让大家都感到很骄傲。

  但调查和守护雪豹的难度很大,因为它们栖息在有裸岩的高山上,海拔高,地势陡峭。上山做雪豹调查需要徒步好多天,通常都要穿过海拔较低的森林再到白雪覆盖的山巅之上。背着沉重的设备、户外装备和食物跋山涉水,还可能遇到恶劣天气,甚至雪崩等,对队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

  在野外进行雪豹调查,不仅难度高,设备损耗率也极大。施小刚曾以红外线相机举例,可能放出去20台,只能收回12台。损失的那些不是被水淹了,就是被好奇的动物破坏掉,也有被非法进入保护区的人偷走的。

  守护雪豹的巡护员在简易帐篷里休息

  雪豹保护已不能再等

  尽管雪豹保护的一线工作者都在辛苦付出,但在中国,对雪豹的调查还远远不够。

  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60%的雪豹种群和栖息地分布于此,但调查过的地方尚不足栖息地的2%。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无法了解雪豹的生存情况,更无从制定保护策略。

  施小刚介绍,从2017年开始到今年,卧龙潜在雪豹栖息地才调查了一半左右,还需要很大的人力和资源的投入。

  中国的雪豹保护已不能再等。和大部分珍稀动物一样,人类活动干扰、栖息地破碎化、气候变化等问题,正让雪豹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而由于雪豹是高山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保护了雪豹和其所在的栖息地,就保护了与它们共享同一生态系统的其他动植物。除此之外,它们的栖息地还是多条世界重要河流的源头,如黄河、长江、澜沧江等,守住了这些栖息地,受益者不只是上游的野生动物,还有下游的数十亿人口。

  一起助力“守护雪山精灵雪豹”

  近几年,雪豹慢慢走进公众的视野,大家开始知道在西部高山上有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叫做雪豹。但是相对于雪豹栖息地覆盖范围、它的生态价值以及它代表的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对人类的重要性,公众的知晓度还远远不够。

  为了支持雪豹保护工作,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守护雪山精灵雪豹”项目,不仅开展雪豹栖息地与种群密度调查和监测巡护,还为雪豹调查和巡护队员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项目负责人何欣表示,项目已经尝试着在四川、甘肃、新疆、青海都开展了一些雪豹的调查和保护的工作,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能充分动员政府、企业、保护组织、科研院所、社会公众等力量,共同支持雪豹保护工作。

  而腾讯99公益日对雪豹守护项目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今年的99公益日活动中,雪豹项目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来自企业及公众的爱心捐赠,这对扩大项目影响力、为调查提供所需设备和资源、为巡护员提供坚实的后勤和技术保障有很大的帮助,离摸清中国雪豹“家底”的阶段目标更近了一步。

  正如施小刚所言,腾讯公益“守护雪山精灵雪豹”项目虽然只开始了两个月,但让很多人开始认识雪豹,加深了对这一物种的了解。项目还向公众宣传了雪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它们的栖息地所提供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态服务。“最让我开心的是,该项目向大家展示了我们巡护员在雪豹调查和保护工作中的真实场面,大家认可、支持我们的工作,我觉得这一点很欣慰。”

  何欣表示,项目将继续与腾讯公益一起合作,在资金和传播两方面为雪豹保护和一线巡护员争取更多资源,今年筹集的款项是用于支持一线的雪豹保护工作。在下一次的99公益日活动中,雪豹项目将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一线保护故事、保护成果等,把这些内容分享给支持过或者对雪豹保护感兴趣的公众,希望大家能持续关注,一起守护我们的“雪山精灵”。

  品:云上融媒新媒体中心 

  来源:云南信息报  云上融媒记者徐蓉 董入榕

  图片:均由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编辑:余   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悬崖峭壁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