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 这是一条富有普洱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 这是一条富有普洱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2020年03月31日 19:38 新浪网 作者 云南信息报

  原标题: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 这是一条富有普洱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扶贫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山林果园里,特色产业随处可见;安置点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群众开启幸福新生活……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声中,普洱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树牢“四个意识”的重要实践,下好“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走出了一条富有普洱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2019年,普洱市实现贫困村出列351个,14.2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从2018年末的15.98万人减少到1.7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8.12%下降至0.9%。宁洱、镇沅、景谷、孟连、西盟5个县顺利脱贫摘帽,全市基本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强化责任 狠抓措施落实

  普洱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

  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党政同责促攻坚”,建立脱贫攻坚书记、市长“双组长制”,坚持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头挂联2个深度贫困县,35名市级领导分别挂联10个片区县、挂包32个乡(镇)、挂帮33个贫困村,4.7万名领导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挂钩结对,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 761支、队员 2854 名,实现“挂包帮”全覆盖。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脱贫攻坚“电视问政”,300多名领导干部接受“电视问政”,推动形成了上下同心、合力攻坚的喜人局面。

  志智双扶 激发内生动力

  普洱地处边疆,属少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全省。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普洱市瞄准“素质短板”,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方式,多途径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让贫困群众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西盟县在村民小组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带领阿佤人民在脱贫路上再唱新歌,这一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批示,要求各地学习借鉴;镇沅县在“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让“懒汉”变“好汉”的做法成为云南脱贫攻坚“六小创新”之后,又建起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时代楷模”朱有勇为代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班集体亮剑,开展科技扶贫,实施教育扶贫战略,促进产教学深度融合,超常规培养人才;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的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墨江县将“夜校”建到火塘边,把一批又一批青年脱贫主力军聚集到了“火塘夜校”里;景东县按照“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引导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景谷县的“干部回家”活动如火如荼,663名干部深入原籍村、组和农户,宣讲十九大、宣传脱贫攻坚政策、遍访贫困户、为民办实事;在“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地推动下,孟连县的各族群众“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普洱市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以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总平台,率先在全国探索推行 GDP 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全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7430亿元,居全省第一。

  在全面推进的同时,普洱市注重总结推广多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脱贫项目,努力做到“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目标。

  例如,宁洱县通过实行“311”产业扶持措施,使贫困人口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实现了企业与贫困户共同增收、共享发展;江城县创新实施“5121”模式,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层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建成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0余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拥有产业面积10亩以上。

  到目前为止,普洱市1665个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79万户58.58万人,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比例达100%,澳洲坚果、牛油果、沃柑、肉牛、生物药等一批高原特色产业成为拉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记者 李熙临 通讯员 雷俊 李双余 来源:云南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特色产业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