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深耕细作创新交通管理 “最强大脑”护航交通安全

深耕细作创新交通管理 “最强大脑”护航交通安全
2020年08月13日 06:01 新浪网 作者 晶报
深圳交警交通处道管科团队合影。
成员们经常聚在一起研究、设计交通组织规划措施。

   交通管理体现一座城市的内在魅力,关系到市民的宜居感和幸福感。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一直以来,深圳交警作为探索先行者,不断创新城市交通管理,推出系列交通管理新举措,为城市交通安全畅顺保驾护航。

   近年来,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管理处道管科(简称“道管团队”)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职业务,坚持改革创新,深耕细作,把不断改善市民的交通出行环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规范和提升治堵、交通规划调整、事故预防、智慧停车建设、规范执法和便民服务等工作,推出多个全国首创的道路管理举措,有力改善了道路拥堵状况,市民出行也越来越通畅。

   勇于改革 首创全国多个交通组织模式

   深圳作为飞速发展的一线城市,今年以来,机动车总量超过340万辆,位居全国前列,每公里道路车辆密度超过500辆,在这样的交通压力下,如何维持城市交通畅顺、有序、安全,成为深圳交警工作的难点。

   “一直以来,我们从‘微观’入手,主动担当,承担起全市道路拥堵治理、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执法设施等业务。”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管理处道管科科长王乐介绍,深圳交警由过去的简单机械制度、人工制度提升到智能化、精细化制度,对路口进行深入管理,把道路资源、空间资源发挥到极致,就是努力让每个市民都获得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

   据悉,2015年11月,深圳交警实施了全国首批“拉链式”交替通行路口,在罗湖区春风高架路段创造性设置了“四变二”双列“拉链式”交替通行车道,降低了该路段80%的事故发生率。2016年1月,王乐带领团队在科技园南区建立了国内首个新型交通组织示范区,通过“潮汐单行”+“多道待转”+“潮汐车道”+“小可变车道”的组合创新治堵,缓解了科技园南区的交通拥堵顽疾。

   团队创新的步伐一直未曾停止。2016年8月,道管团队又在滨海大道实施了全国首条HOV车道,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整个滨海大道平均每小时可多运送870人。同年10月,道管团队又在布吉路实施了全国首条车推自动化潮汐车道,开创了快速路拥堵治理的“深圳模式”,并于2017年1月,在深圳机场实施全国首条网约车专用通道,通过电子围栏、云车站、数据同步服务,解决了以往网约车四处“打游击”的问题,净化了机场的交通环境。

   “2017年4月,我们在深南大道实施的全国首条‘遥控护栏’潮汐车道,被媒体称为会‘走路’的潮汐车道,也是国内首条‘移动护栏+灯控’组合潮汐车道。”王乐介绍,2017年10月,道管团队又在彩田福华路口设置全国首个“移位左转”路口,路口通行能力提升达30%,开启了交叉路口交通组织的一次革命。

   随着道路交通管理的不断飞跃和提升,道管团队“从无到有”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的交通组织模式,科学地应用交通组织新型措施,打通了城市道路的“经脉”,盘活了道路资源存量。

   搭建平台 “互联网+微治堵”解决拥堵难题

   城市道路拥堵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对于深圳也不例外。对此,深圳交警坚持系统治理的理念,深入分析拥堵成因,实现对城市道路的精细化管理。

   “我们通过互联网,搭建了互联网治堵平台,实现大数据自动筛选堵点,然后团队成员对堵点‘地图打点’维护治理,治堵效果实时评估,治堵成绩大数据自动考核。”道管团队成员之一、深圳交警交通管理处道管科副科长王占业介绍,该团队构建了以“大数据”为重要依托,以“堵长负责制”为强力抓手,以“治堵月报”为有效监督,以“精品项目评选”为促进手段,以“大数据考核机制”为科学支撑的一整套微治堵攻坚工作体系。

   据介绍,道管团队还组织实施“治堵风暴”和“微治堵攻坚战”行动,2019年全年共治理堵点627个,攻克了福田口岸、塘朗山隧道等重点区域交通难题。在整体交通供给不足的不利形势下,使深圳交通状况实现整体“逆袭”。《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深圳在汽车保有量超200万级的16个主要城市中交通拥堵指数排名第13位,是全国“最不堵的一线城市”。

   不仅如此,团队还攻坚克难,解决了东部景区节假日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组织设计东部景区预约通行的全套政策和管理思路,联合企业开发了预约出行平台,不仅能实现手机端即时预约,还能通过平台实时掌握预约车辆的出行时间,推演路况和交通拥堵状况,调配通行资源,智能调整放号,打造了对交通需求管理、精准管控的新交管模式。

   2018年9月,梅沙、大鹏预约通行正式实施,交通拥堵降低至5年来的最低水平,交通事故及拥堵警情下降达80%,一举啃下了东部景区交通拥堵的“硬骨头”。该套预约通行平台也正在向深圳湾公园、仙湖、大望片区等试行预约通行拓展。

   “解决了东部景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后,我们还把目标投向了医院预约通行。看病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市民驾车就医的‘城市痼疾’。”道管团队成员王应彬介绍,该团队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共享”思路,借鉴东部景区预约通行成功经验,联合企业开发了“e约停”软件,并于2019年12月16日正式上线,构建起“预约+共享停车”整体方案,从源头深挖、多措并举地解决了医院停车难问题。

   据悉,“e约停”系统以盘活存量、做大增量、需求调控为核心思路,以按号预约、增量配给、错峰调剂、价格杠杆、按需分配、鼓励绿行、信用管控为实施手段,目前系统已打通和“健康160”以及医院公众号的连接,用户可以在预约挂号的同时进行车位预约,预约车辆享有优先进场权。预约成功后,出发前还可以通过系统导航前往预约停车场,走预约专属通道。“e约停”还将医院及周边停车场打包为一个整体,供市民预约,并将周边商场、写字楼的错峰停车资源配置给就医市民。

   精耕细作 脚踏实地肩挑重任奋勇向前

   在这些创新项目的背后,是道管团队所有成员的勇于担当和乐于奉献,这支积极创新、充满活力和激情燃烧的热血团队在打磨与锤炼中不断进步和创新。

   “其实,我们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很大,因为团队成员都来自基层,大家也并非是交通规划专业技术人员,从头开始学习非常不容易,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放弃过。”团队成员、道管团队民警何兆亨介绍,大家共同坚守着一个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解决全市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在道管科办公室里,团队成员的桌上堆满了图纸和地图。精细化管理的交通规划组织需要演算、验证数据模型和架构图。“一个项目经常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去验证和实现,时间虽漫长,但面对挑战,大家从未退缩过,而是不断从细微处着手,一项一项地推出不同的交通组织措施。”团队成员、道管团队民警许建新说,大家平时一起工作,像家人一样,思路上也有分歧,但从不抱怨,因为大家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我们团队将不断地增强投身交通管理事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出更多适用于城市交通循环畅通的改革创新组织措施,精耕细作,用精细化的交通管理理念,推动城市交通品质持续提升。”王乐说。

   晶报记者 陆洋 通讯员 刘明 宁静 徐文畅/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