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河南俩考生理科732分!文科689分!看到他们的家庭后,大家沉默了...

河南俩考生理科732分!文科689分!看到他们的家庭后,大家沉默了...
2021年07月08日 15:00 新浪网 作者 成长公社

  作者:学习哥

  在整理今年的高考优秀考生时,发现了两位来自河南的“学霸”考生。

  他们并非来自同一个家庭,却有着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姓彭,初中和高中都毕业于同一所学校。

  (左为彭祎航,右为彭子年)

  彭子年:理科(男)、裸分727(民族加5分)共732分。

  彭祎航:文科(男)、裸分689分。

  喜报捷传,家长和老师都高兴坏了!

  班主任谈到这两位同学:这两位孩子有着共同的特点——踏实、勤奋、自律,心态好。

  有网友疑问:“难道天下学霸是一家?为什么这么多相似之处?”

  其实,仔细看看这些学霸的教育经历,你会发现孩子们之间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差距” ,不在于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学霸“养成的关键词——习惯

  每场考试的落幕,都会诞生“天才考生”。

  为什么说他们是天才?

  因为每当我们采访这些家庭的成功经验,家长们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没怎么管过孩子的学习。”

  比如,被问到教育孩子的经验,彭子年爸爸一直秉承着“无为而治”的原则。

  “孩子的学习一直都十分自觉,我们只是偶尔催促一下,几乎没有过多的干涉。如果非要说经验的话,就是我们从小就比较注重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只要完成学习任务,他就可以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彭祎航妈妈也说:“从小祎航学习习惯就非常好,知道自律,从不拖拉。”

  不靠家长监督,于是我们把一切都归功于孩子的智商和天赋。

  但是,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多“天才考生”吗?

  仔细分析过这些成功案例,你会发现:

  这些家长所谓“没怎么管过”,并不是两手一摊的撒手不管,而是从源头上的未雨绸缪。

  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小就给孩子买了很多绘本、读物。

  是为了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一二年级多陪孩子写作业。

  是深谙体育对于孩子成长的深远意义,鼓励孩子从小热爱运动。

  有些习惯只有在小时候定型,后面的学习过程根本不用家长参与。

  孩子保持对于学习的兴趣,在业余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学习。

  所以,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不要太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才是孩子未来好成绩的保障。

  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成绩

  而是优秀习惯的养成 

  有人说,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抓好习惯,再谈成绩,这些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

  1. 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主动预习课本、新知识。提前预习,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和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做好预习工作必不可少。

  有不理解地方,可以先记录下来,开学后找老师解答,这样可以快速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一段时间之后将上学期的知识温习一遍,将薄弱部分加以巩固,这样孩子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会更有把握,更轻松。

  2.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有些孩子把完成作业当成是“应付老师”、“应付家长”的任务。

  目的不明确,写作业的时候就随便写写,磨磨蹭蹭,一有不会的就指望从家长那里找到“参考答案”。

  但是这样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家长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如果遇见不会的题目,先独立解决,如果还不会再去找家长讨教学习思路,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3. 专心上课,善于提问的习惯

  上课时间可以说是孩子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同学们一定要把握住:

  专心听讲,抓住学习的重难点,同时做好笔记,把有疑问的地方先记录下来,下课找老师或者同学解决。不懂就问,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家长还要和学校通力合作,提醒孩子专心上课。

  4. 整理错题集,及时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孩子要有一个专门的“错题本”,把平时有疑问或是弄错的问题记下来,解决问题后经常翻看,并找些同类型题、相关知识点,举一反三。

  每天把当天的知识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以加深印象。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养成习惯的前提条件

  在于优秀榜样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好的父母,对自己都有点“狠心”。

  前两天看到的一条抖音,让我印象深刻。

  青岛有一个5岁的萌娃“爆发”吐槽爸爸:

  “天天你都让我学习,就你自己没有学习。”

  其实这种场景在大多数家庭中上演:

  爸爸妈妈一人拿一只手机,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偶尔抬头看看孩子,嘟囔一句:“赶紧学习!”

  政协委员赵金云说的:“整天刷手机的家长,培养不出爱读书的娃。”

  孩子还小可能还不回说什么,让孩子有了自主、反抗意识,就会想:

  “你凭什么天天要求我学习?”

  所以,不要再说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了,先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做好榜样。

  只有拿对待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教育才有力度。

  最后,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有所反思,请在文章底部点亮在看,并且分享给更多的家长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文科学霸河南省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