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2020年02月23日 10:26 新浪网 作者 校长杂志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富晓红专栏】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原创作者|富晓红

  这次出去旅游,虽是在非常时期,有些具体事件上的担心和繁琐,但是让我感受到了爱人的宠爱,儿子的担当。爱人临行前写给儿子的《日本行的心理准备清单》,让我很是感动,也感觉被家里两个男人照顾的幸福和美好。

  和儿子的关系一直比较亲密,用儿子的话讲,我给了他长辈的爱,也给了他朋友的爱,我想这是对我的最高评价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会有矛盾,会有冲突,会有失望和伤心,偶尔还有一点点小怨恨。这就是正常的健康的亲密的亲子关系。

  这次日本之旅,所有的事都是儿子一个人操办的,从定飞机票到酒店,从签证到做攻略。儿子尽心尽职,细无巨细。儿子做事的认真、有计划,一目了然,让我看到了一名大学生应有的模样。甚是欣慰,倍感骄傲。由此总结了有关亲子关系中要注意的几点。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一、遇到弱项,放下架子,信任孩子

  到了日本,对我来说首先是语言障碍,英语只会简单的几个单词,日语根本不会;再则空间障碍,在国内就是方向迷,路痴;最后是一无所知的陌生感。所以这个时候我完全放下了长辈的架子和尊严,像个孩子一样完全信赖、依靠儿子。

  不管儿子做任何决定,我都给与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即便有些不完善也不抱怨不指责。信任会传递力量,因为我的完全信任,所以儿子会产生做好这件事的愿望和要求。

  他一下飞机,便开始下载日本的地图,查询乘哪种地铁到达目的地更捷便。

  又怕我们的交通卡里的钱不够而影响出行,于是在地铁口先各自充了5000日币。

  回来的前一天儿子带我一起去了上野,检测从上野到飞机场的路程和时间,还预先买了特快票,预测从酒店到飞机场的时间。把一切可能的逗留时间都排查好。整个日本之旅,儿子的表现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做事的细致,事先周密的安排,都让我从心底里生起一股欣赏和敬佩。甚至有些微微的骄傲和自豪。

  我的感悟是充分地信任孩子,会让孩子快速成长,并拥有自信和担当。亲子关系中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就是父母在某一方面不懂甚至空白,却又不肯信任孩子,总是以自己陈旧的、仅有的经验对孩子指手划脚。

  觉得自己是长辈所以高高端着,不懂装懂,是最破坏关系的愚蠢思想,也是亲子关系的一级杀手:孩子容易被激怒,自己也很受伤。放下长辈的架子,“知之而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智慧。同时也获得孩子的真正尊重。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二、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尽可能地对孩子耐心

  行程都是儿子安排的,我几乎没有提出异议,像孩子一样,完全听从儿子的计划,他说去哪里就哪里。选饭店,点菜,买单,都是儿子在执行,我会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向儿子问这问那,儿子耐心地一一回答我。遇到实在回答不上的,儿子会说:这个我也不知道。这场景再熟悉不过,只是问和答的人倒个个儿。

  在日本的飞机场,过了安检,心也就松了下来,儿子把我带到一个人少、偏僻的角落,对我说:“妈妈,我去上厕所,你就呆在这里,不要动。”

  这场景熟悉吗?似乎就在眼前,只不过说话的人交换一下。

  所以我的感悟是孩子小的时候,作为父母尽可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因为很快我们会变成提问的那个人。如果我们在孩子小时候粗暴地对待他,那么当孩子长大,用同样的方式不耐烦地对待我们时,我们又有什么脸面跟孩子说:“你是这么回答妈妈的吗?妈妈在你小时候是这么对待你的吗?”

  人生是个圆,给出去什么,赠回来什么。我们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将来也会如何对待我们。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三、互相尊重,互相满足促进亲子关系

  儿子喜欢日本是因为他迷恋高达。而日本是高达的产地。所以到达日本之后的第一天去了秋叶原。就如我们上海女人喜欢买衣服一样,肯定先去上海的威海路逛,因为那里的衣服代表着时尚、前沿。

  儿子逛秋叶原时,因为喜欢,所以一家店一家店地逛,全神贯注,欣喜不已。我跟在后面没有丝毫不耐烦,也没有表示不喜欢、不感兴趣。爱屋及乌,儿子喜欢的,我总是也想了解一点,所以偶尔问问儿子,了解些,偶尔也欣赏下可爱的小娃娃。

  心理学上说情绪的背后是创伤或是未被满足的需要。相反当个人需求被满足时,心情是愉悦的。心情愉悦的时候人是有爱的能力和包容度的。儿子从小就是懂得体谅我的孩子。第一天我陪了他,满足了他的需求,第二天他就照顾我的需求。

  第二天我们去了上野,那里有几条街像我们上海的城隍庙,都是小商品市场。这个时候儿子就跟在我的后面,他说:“妈妈你只管逛,我跟在你后面。你放心。”

  后面有一天去了高达的基地:台场。像上海的正大广场,里面有高达模型,又有各种商场和饭店,应有尽有。我和儿子配合的相当和谐自然。当遇到高达时儿子在前我在后,以儿子为主。当逛到服饰、化妆品时我在前儿子在后,以我为主。

  路上,我挽住儿子的手臂,亲密交谈和行走,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母子之情。心里暖暖的,乐乐的,从心底开出花来。

  给我的感悟是我们互相尊重对方的爱好,互相照顾对方的感受,彼此满足对方的需求。所以这中间我们整个过程是和谐的,充满的爱的。当我们忽略孩子的需求时,孩子也会无力顾及我们的需求。因为一个内心充满情绪的孩子是无力有爱的,更无力具备接纳度、包容度。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四、觉得孩子伤害你时,冷静后再沟通

  回来的那天,我们十分顺利,到达机场后又是顺利过安检。候机时间留出了将近三小时。但是这个过程中,儿子一路板着个脸,问他话时也是凶巴巴、面无表情:对我的提问如此回答“那不然呢?”或者“对”或者“不知道”。极不耐烦的样子。我内心一阵刺痛。

  候机时他也是一言不发地斜靠在椅子上看手机,一脸的严肃和冷漠,和前面判若两人。我内心好不伤心,于是独自一人去上厕所,顺便周围逛逛。一边还给爱人发信息投诉,说儿子的态度让我感觉好伤心好失望。

  爱人劝慰我说,和其他孩子相比,儿子已经非常不错了;这次日本之旅完全是靠儿子,要我体谅儿子的不易。爱人的信息让我生气,但对儿子的火气慢慢冷却了下来。

  因为早饭吃的早,登机又要到13点50分,所以买了两个三明治,一个自己吃,一个带着留给儿子。但是走到儿子身边,儿子像没看见我似的,转个身自顾自看手机去了。我很是生气,很想大声质问他,并想和他好好谈谈。

  但是我忍住了,一是儿子要面子,他最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或者谈严肃的事。二是非常时期,公共场合能不说话则不说话。于是收起情绪,自己先吃三明治,也不理儿子。

  回来一路顺利,在非常时期,人人都呆在家不愿出门的情况下,春梅家深情厚谊,她老公接我们回家。

  回家之后整理东西,睡觉。发现不是谈话的最佳时机,便又忍住了。第二天晚上,我征求儿子意见:“可以和你探讨几个问题吗?”儿子回答:“可以呀。”

  交谈中才知道,原来儿子那天内心极其紧张,他说回国的前晚就没有睡好,一直在估算时间。因为上次日本回来时安检时间拖得太久,导致差点误机,所以有了心理阴影,怕万一时间不够怎么办?万一误机了怎么办?语言不同,飞机场附近是否有宾馆?各种问题导致他特别紧张,又因晚上没有睡好,而引起头痛。

  听着儿子诉说他的紧张和担心,我的心是疼痛的,又是喜悦的。我红着眼眶说:“对不起,儿子。是我妈妈的错,妈妈没有考虑到儿子的心理压力。”

  我话音刚落,儿子的眼眶立马也红了。他听到了我对他的歉意,感受到了我对他的看见。于是儿子的话匣子打开了,跟我诉说他的各种担心。我静静地听,最后我告诉他:“儿子,妈妈希望你记住,以后遇到这样的担心,紧张,说出来让妈妈一起和你承担。妈妈虽然不会英语也不会日语,但是妈妈至少有两点可以给你保障,一是经济上,误机了大不了再住一晚吧,大不了浪费飞机票;二是心理上,妈妈好歹是学习心理学的,内心总比一般人强大些。我们两个人承担总比你一人承担好。两个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大。妈妈一直强调遇事我们一定不要互相埋怨、互相指责,而是团结起来一起解决问题。你一个人承担,本是好意;却因如此态度对妈妈。妈妈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会误解你,反而会很伤心。”

  儿子充满歉意地咧咧嘴笑了:“妈妈,对不起。”

  一场误解解除了,母子之间的链接更深厚、亲密了。

  给我的感悟是当我们自己有情绪时不是沟通的最佳时机。相信孩子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不要急着下结论,不要急着评价。看到孩子的付出,感受孩子的情绪,肯定的孩子用心。便会和孩子做到真正的交流沟通。否则,家长灌输,孩子应付,做不到交心,一切都是图表。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五、写在最后

  孩子到了大学后,出去旅游最大的好处是锻炼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交流能力、思考能力,应变能力,规划能力等,发达国家的文明和先进也会给孩子很多哲思,促进孩子更好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亲子之旅可以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作者介绍:

  富晓红,少儿心理咨询师、《校长传媒》专栏撰稿人、国家级形体教练、瑜伽教练、高级形象礼仪指导老师,从事教学23年来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每一次的教学都是一次实践,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说话,选择什么时机说话,都成了不断研究的课题。终极目标就是帮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本文为富晓红老师原创投稿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情绪伤心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