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求真  向善  唯美——理想教育三原则

求真  向善  唯美——理想教育三原则
2020年06月03日 08:14 新浪网 作者 校长杂志
求真  向善  唯美——理想教育三原则

  【吴杰明专栏】

  求真 向善 唯美

  ——理想教育三原则

  原创作者|吴杰明(江苏·盐城·射阳县高级中学教师发展处)

  首先,请大家随我一起界定一下我们将要重点讨论的几个概念。

  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想教育”不是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且鼓励学生为理想而奋斗。我们的所说的“理想教育”准确地说应该是“理想的教育”或者是“关于教育的理想”,比如犹太人教育的理想是:

  1、帮助孩子确定人生目标;

  2、重视苦难教育;

  3、教育孩子从爱书开始;

  4、尊师重教、求职探索;

  5、勤奋好学,挖掘潜能;

  6、勤勉怀疑、培养创造性才能。

  “真”是什么?“真”是自然、社会、人生的本来面目,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善”是道德感的体现。善心激发良知,进而做出对别人有益而适当的行为。良知每个人都有,但是未必能够起到好的作用,所以需要善心来激发引领。“真”与“善”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和谐统一的,但“真”是是非观,“善”是道德感,真的未必就善,善的也未必就真。“美”是从感知与情感出发的,是人们从自我需求出发,对理想境界的崇高评价。“美”是对客观规律的严格遵从,更是对自我意志的充分肯定。“美”有普遍性,更具个性化;“美”有现实意义,更具理想色彩;“美”强调知识传承的同时,更重视思想观念的创新。

求真  向善  唯美——理想教育三原则

  我们发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研讨教育理想,总是从一定的理论框架出发,完全按照我们先入为主的想象,一厢情愿地搭建理想教育的宏图伟业。比如我们对学科教学目标的描述,就先后有过“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等不同的说法。理论上,我们搭建不断向上、日臻完善的一个个阶梯,准确而完美,可实际上,我们规定了的这一个个目标是否得到重视、是否能够实现却查无实据,或言之不详。我们今天将要研讨的“理想教育”必须是从既有的教育现实出发,从教育现实的反面去发现与审视值得我们重视与追求的教育理想。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真”的教育。纵览我们当前的教育现实,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还真的当不起一个简简单单的“真”字。我们补写教案,应付检查;我们编造材料、只求达标;我们购买论文,申报职称;我们有偿家教,谋求暴利。我们想的一套,做的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自己一套,别人一套;今天一套,明天一套,早就忘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古训。

  关注核心素养,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下教育界叫得最响的口号。领导讲话,专家著书,校长发言,说的都是素质教育,可到了教师和学生这里,最要命的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它好看,可架不住应试教育它实惠。最后我们把教育工作弄成了两张皮:素质教育要搞好,那是要给别人看的;应试教育更要搞好,那是要为自己考的。我们一边鼓励走班选课,培养兴趣特长,一边统一考试内容,严格选拔标准;一边提供社会实践,培养动手能力,一边机械灌输知识,反复训练技巧。教师平添一忙,学生平添一惑。素质教育说得那么好,可应试教育还是这么忙啊!

  尊重教学自主权,为师生减负也是当下教育界叫得最响的口号。可教学能自主吗?师生减负了吗?政治方向、课程标准有党和政府管着,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有专家学者管着,课堂模式、作息时间有校长管着,就算是教学进度、作业布置这些细枝末节那也是有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层层级级地管着的,真正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组织者与推进者的教师其实是完全不由自主的。他们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模式,统一作业,在如此“大一统”思想的指引下,做完上级要求的素质教育评价,再做不能不做的月考成绩统计;做完学校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检讨,再做不能不做的学生练习错题订正。工休全无,夜以继日,在画好的圈子里跳舞,在已有的字迹上描红,完全没有了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自身教育教学风格的时间和空间,哪里还有所谓教学活动的自主权与创造性?

  笔者在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先后在三所普通高中工作过,也多次去市县内外、省区内外多所普通高中考察学习过,虽不能说见多识广,但足以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各级各类普通高中的图书馆与理、化、生实验室竟大多形同虚设。图书馆里的图书积满灰尘,缺乏更新,除极个别的情况下有人借阅图书,其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编造过程资料,接受相关检查与验收。理、化、生实验室也是只建不用,徒有其名,以利过关,评星晋级是它们能够存在的全部理由。每一次检查验收,检查人与被检查人互有默契,心心相印,不管是什么检查项目,只求有,不求真,你好我好大家好。我经常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检查组只看物化的场所、设备、图书、器材、药品,而不努力验证具体活动、相应成果及学生素质呢?他们甚至只要翻看一下理化生实验室相关器材、药品的报废记录及消耗流水也是能够发现不少问题的,可事实却是星也评了,级也升了,问题还是问题,忧虑还是忧虑。

  “假”字横行,花样翻新啊!升学重压下的各种怪异现象日甚一日,完全背弃中外圣贤对于理想教育的企慕与期许。教育教育本是极简单的事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里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上施下效之所以能够使子作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坚持表里如一、持之以恒的真实与真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说过这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先生用一个“真”字烛照了虚假教育的伪善与优质教育的精髓。作为崇高教育理想的践行者,我们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与领导者都应该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学生求真知识,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善的教育。教育的本质特征与终极目标本来就应该是教师用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积极主动地去影响与改善学生的个性品质,可时下我们通行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却已经完全走向了教育本质的反面。全社会极力标榜的成功教育背负上了很多跟教育无关的内容:升学、就业、致富、成名成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个普遍心态就是过于迷信教育技术,迷信教育的目标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实现的,结果导致中国的家长很累,教师很累,孩子也很累,而教育的生产力却很低下。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基础教育以提高应试能力为导向的突出问题愈演愈烈,教学目标以分数为本,教学内容强调知识为重,教学方法以知识点教学为体系,强调在群体教学中通过竞争促进学习,普遍实行的以分数论输赢的学校及教师实绩考评制度又不断将这一导向推向极致。在教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功利性目标导向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渐渐远离教育“养子作善”的育人本质,沦落成为老师们养家糊口的手段与孩子们将来谋取理想职业的敲门砖,教育伦理也因基础教育的拔苗助长、急功近利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从表面上看,教师努力工作,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可实际上呢?目中无人的教学工作只是他们谋生的手段与晋升的依据。他们要依靠学生更好的考试成绩,打败竞争对手,为自己求得更好的生活环境与更大的发展空间。

  停留在知识和技术层面的教育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在相当长的一段的历史时期里,知识和技术层面的教育确实起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的巨大作用。但这种“目中无人”的畸形教育过于执着地倚重教育者自己的大脑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千方百计地将既有的知识和自己的理念灌输给受教育者,而不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另外一颗心灵,不愿意守望和引领孩子们求真向善的生命潜能。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观过分夸大了教育者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甚而至于把受教育者看成是可以任意雕琢的器物,以为可以完全操控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构建。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和父母,尽管说了很多至情至理的好话,却就是说不到孩子心坎里去,一颗至真至善的心对着另一颗清白无辜的心徒呼奈何。由于我们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忽视或是淡化了学生优良品德的修炼与完美人格的造就,在我们的基础教育生态中,人格理想、社会责任、公共意识的日益淡化,个人主义、本位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分数挂帅、文凭至上、投机取巧、自私自利、师德败坏、学术造假、消极颓废、骄横暴戾、一意孤行、违法犯罪等有违教育根本宗旨的反常行为愈演愈热,师生冲突频发,家校矛盾激化,平静和谐的教育氛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短期行为与功利操弄已经严重破坏了莘莘学子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进步。

  笔者前几日巡视课堂,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只见一后排男生,身穿一夹克,背后竟赫然印有一大大的“龟”字,惊诧莫名。虽说,“龟”字在远古时代和异邦日本曾有过“长寿坚韧”的文化内涵,但在当下的主流文化语境中,“龟”字却是用作骂人语,是羞耻无能的象征。唐时乐户皆着绿头巾,而龟之头亦暗绿色,后遂称着绿头巾者为龟。又以乐户妻女皆歌妓,故俗称开妓院及纵妻行淫者为龟。如:龟奴、龟子等。无论如何,衣衫之上着一“龟”字总不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事后将此见闻分享于同事,竟又听闻了更多更加让人拍案惊奇的怪事:某地一校园之中,中心路上,竟有高中女生,穿着印有“过期少女”、“无恶不作”、“全员恶人”等字样的文化衫,招摇来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此日日穿着,时时见闻,这是多么强大的心理暗示与文化濡染哦!香花佳木毁于野,恶草荒蔓彰于世,我们于不知不觉之中放弃了的青少年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竟被肮脏污浊的世俗文化、江湖文化占领了。

  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准备人才的,教育需要乌托邦。与时俱进的教育应该以育人为先,要不遗余力地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品德修养,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者应该是具备一定梦幻色彩的理想主义者,教育者的视野里不能只有知识与技能,比知识与技能更加重要的是人性的完善与品格的养成。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体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目中有人”的教育价值观。古代士大夫在习得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之外,更加重视的是道统的延续与品格的养成。宋代大儒张载就曾经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确的人文价值取向造就的是舍生取义的义士与以身殉道的忠臣,绝对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迅猛发展,价值追求多元的信息化社会里,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再继续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与技巧的训练了,责任心、求知欲、坚强的意志、灵活的态度、科学的思想、实证的方法,还有思接千载、想落天外的浪漫情怀,悲天悯人、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所有这些充满爱心善意的人文关怀都应该包括在我们的教育视野之中,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才是莘莘学子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与不竭动力。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美的教育。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美的教育呢?

  首先,美的教育应该是尊重个性的教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体的差异性,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却按照同样的标准追求整齐划一的“合格”或“优良”,这就要求千差万别具有丰富个性和巨大潜能的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路径跑向同一个终点。这样做就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在基础、需求、认知上的差异,其结果必然是严重阻碍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探索并且积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各取所需,有差别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与他们各自独特个性相联系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其次,美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是对传统的维系,应该强调继承,牛顿说:“如果说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臂上。”爱因斯坦也说:“如果没有包括劳伦斯等人的发现在内的前人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就不会有相对论的问世。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继承中外历史上由前人创造的灿烂辉煌的科学文化成果。唯其继承,才有了进一步创造的基础。同时教育又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必须面向未来。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者先要会疑”。我们在积极提倡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又必须坚定地反对盲从、反对迷信。我们要提倡独立思考,鼓励不断创新。唯其面向未来,不断创新,社会才能进步,人生才会美满。不论是东方的佛教、西方的基督教,还是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一切曾经或者正在影响民族根性、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的思想都不会停留在已然的层面上,而是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的教育同样也应该“面向未来”。

  最后,美的教育应该是不断创新的教育。记得在笔者读中学的时候,人们通俗地把“上学”叫做“读书”,而现在我们却只能把“上学”叫做“刷题”了。那时候资源匮乏,我们很难找到可以阅览的图书,可我们还是要四下扒掘、八方搜罗,找来“小人书”、“大部头”,反复阅读,细心体会,因为我们有的是时间;而现在,图书馆里有大量装帧精美的书籍报刊,书展店铺里的各种出版物更是汗牛充栋,可我们辛勤的学子们却只能望洋兴叹,或是浅尝辄止,因为他们没有空闲。一周七个学习日,一天十六个小时的在校时间,八节有老师讲授的课程,四节划分到学科、有老师监管的“自修”,学生们生命不息,刷题不止,哪里还有时间涉足各种书籍报刊用文字为我们精心构建的“第二现实”?我们的学生远离了“第一现实”,又被隔绝了“第二现实”,剩下的就只有听讲、刷题、考试、纠错的“单调现实”了。

  环顾我们的身边的教育现实,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在美国的小学生尝试写作论文,讨论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爆发的热点及原因时,我们的中学生们却仍被要求反复记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与地点。当西方国家的中学生们组织项目学习,不断发现,尝试个性化创新的时候,我们的莘莘学子却聚集在他们的课堂里,集体搬运和收藏他们的老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前人经验与已有答案。我们有校长甚至在全体教师的大会上义正辞严地提出:让学生背上三十份精挑细选的数学模拟试卷,我就不信我们的学生会考不出良好的数学成绩!教育是一项从过去出发、联结现在、指向未来的宏大工程,可我们当下的教育教学却将其简化为一种可以肢解、可以搬运、可以复制、可以收藏的机械化劳作。知识本是从实践中来,可是在我们某些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的理念里,知识完全可以从课本中来、从答卷上来,从老师们的头脑中来。知识可以有关于过去的知识、关于当下的知识、关于未来的知识,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只关心过去已成定论的知识,我们甚至不在意当下有用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可以清晰地回答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气,却不知道如何在田野里应付毒蛇。

求真  向善  唯美——理想教育三原则

  亿万富翁、时代先锋马云在贵州大数据峰会上的大声疾呼:“未来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车时代,是重新定义的变革时代。在这个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时代,如果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不让孩子去体验、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也认为有两个行业在未来最容易被替代:第一个是创新能力低的行业,第二个是重复性劳动较多的行业。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在分析了全球800多种职业之后发现:全球大约有50%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改进现有技术实现自动化,大量重复性、可预测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诸如此类的提醒与警告可以说是连篇累牍、不胜枚举了,“狼来了”的叫喊声甚至已经让我们耳道听出了老茧,我们相信这样的提醒吗?如此翻来覆去的警告还能激起我们思想上的涟漪,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吗?

  我们都曾叮嘱孩子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考100分。我们都殷切地希望孩子们考上重点中学,考上“985”,努力在未来做个人上人。但是,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在未来十五年内将逐渐取代货车司机、驾驶员、销售员、客服、血液科和放射科医生,甚至记者、编辑、广告策划、工程设计等所有具有固定流程的工作,工业化时代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巨大作用的专业知识正被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创新智慧逐步取代,我们的教育需要面向未来,需要提倡个性,需要鼓励创造。如果我们精心培养的优秀学子都只是一个个学历巨高却毫无创造力的孩子,在未来的失业风暴中,他将被撕得粉身碎骨。未来,只有具备杰出创造力的孩子,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

求真  向善  唯美——理想教育三原则

  未来,请关注:

  1.你的孩子是否努力尝试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2.你的孩子是否喜欢探索?是否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3.你的孩子是否有勇气质疑父母和老师制定的各种规范?

  4. 你的孩子是否有主见,容易形成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立场?

  作为一个教育人,我永远都是一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真的能够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真正做到了事事求真、处处为善、各各创美,我相信,我们的教育百花园里一定会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也一定不再是背负着沉重升学压力的苦行僧与受难者,他们一定能够更加温文尔雅、更加从容淡定地从事他们助人、化人、成人的伟大事业。(本文为吴杰明老师原创投稿)

求真  向善  唯美——理想教育三原则

  作者简介:吴杰明,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教师发展部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射阳县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射阳县名教师,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射阳县杂文学会会员,多次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顺利结题,出版专业书籍三部,发表专业论文及散文诗歌数十篇,荣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

求真  向善  唯美——理想教育三原则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教育教学教育者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