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良医 | “远视储备”是什么?孩子的近视可不能“躺平”

良医 | “远视储备”是什么?孩子的近视可不能“躺平”
2021年07月14日 09:47 新浪网 作者 新民周刊

  大家觉得学龄前孩子用眼不多,没有必要特别去关注视力问题。这恰恰就错了。

  文 | 舍文

  暑假到,要说上海什么地方孩子多,除了迪士尼,恐怕要数各个眼科医院或者医院的眼科了。

  每到暑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看眼睛,一个学期过去,孩子这近视度数指定又涨了。

  疫情期间,我国学生近视率有所上升。国家卫健委疾控局昨天(7月13日)发布最新数据: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52.7%,6岁14.3%,小学35.6%,初中71.1%,高中生80.5%。比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比2018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

  家长们心中涌起万般无奈:学习不能落后、琴不能少练,只能牺牲视力了。还有一些家长,把希望寄托在近视手术上,因此每年高考过后,医院里还会引来一波高中毕业生做近视手术的高峰。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非常高,这其中有遗传因素,也有用眼习惯不好的因素。

  “要成绩就不能要眼睛”——在孩子近视这个事情上,好多家长选择“躺平”,认为近视是不可避免的。成绩和视力之间只能“二选一”吗?近视是不可避免的吗?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防治科科长、视光中心主任朱剑锋主任医师纠正了这个误区。孩子的近视可以预防,预防的黄金时间是0-6岁。到了学龄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逐渐增加,预防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学龄前的近视预防非常重要,但之前却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简单地说,小孩的视力问题别“躺平”,早点预防是有效的。学龄前、来得及家长一般会在孩子上小学才开始关心视力问题,因为大家觉得学龄前孩子用眼不多,没有必要特别去关注视力问题。可是,这恰恰就错了。朱剑锋主任说,家长首先要了解一个重要的名词:远视储备。新出生的宝宝,都是“远视眼”,太近的东西他们是看不清的。

  这就是人天生的远视储备。随着身体的发育,远视储备会慢慢消耗掉,达到正常的视力。朱剑锋主任把远视储备比作视力银行,预防近视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孩子的远视储备过早用完。最理想的状态,孩子的生长发育停止时,也就是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远视储备用光、达到正常视力,那么他一生中再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就极低了。朱剑锋主任介绍,“远视储备”这一概念在过去的教科书中并不存在,是这些年专家们在探索近视预防的实践中提出的概念,如今已经成为专家共识。专家们发现,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从学龄开始开展近视的预防干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将预防干预提前到学龄前孩子尚有远视储备的阶段,则更容易获得预防效果。朱剑锋主任说,根据研究,屈光正常发育的孩子3~5岁应具有175~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量;6~8岁应具有100~1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量;9~12岁左右应具有75~100度的远视储备量;这样孩子长到成年时正好达到0~50度远视,这时视力状况最佳而且不会近视。去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对本市中心城区的某区学龄前3~6岁儿童开展了一次视力和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初步的调查结果发现,散瞳后不同年龄儿童的远视储备量平均为3岁126度,4岁125度,5岁130度,6岁106度。这个结果提示,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平均远视储备量是不足的,比理论上安全的远视储备量要少50度到75度。

  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他们中间的大部分未来将会发生近视。视力“银行”里还有多少?先查清楚大多数家长第一次带孩子到医院查视力,是发现孩子视力已经不好了。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已经有假性近视或者真性近视,有了真性近视再想逆转,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只能通过药物或者非药物的方法,尽量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幼儿阶段的近视预防,则更加有效。朱剑锋主任建议,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就需要定期检查视力,看一看远视储备还剩多少,这样预防就更加有这针对性。远视储备量可以提供预警,让家长知道孩子未来近视的风险有多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