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灭北汉之战:大宋势正强,沙陀数已尽,契丹恰逢暗淡时

宋灭北汉之战:大宋势正强,沙陀数已尽,契丹恰逢暗淡时
2020年10月09日 07:08 新浪网 作者 小泡沫历险记

  公元954年3月,周世宗柴荣大破北汉契丹联军。契丹望风而逃、北汉积尸盈谷,后周取得高平大捷。

  柴荣胜而不退,将防守反击打成了主动进攻,后周大军包围晋阳。

  无奈史彦超忻口喋血,忻州阻击无望。于是,雄主柴荣只能黯然班师。

  

  公元965年,宋军只用66天灭蜀。举国精选的大宋士卒,已不是柴荣时代的中原骄兵,中原军力正彪悍。

  公元968年9月,趁北汉内乱,赵匡胤派李继勋闪电出击北汉,试图威降这个山西政权。无奈刘继元继位拒降、求援契丹,宋军只能北征草草。

  公元969年3月,赵匡胤亲征北汉,筑长堤、引汾水,水灌晋阳。5月,契丹大军支援晋阳,宋军面临北汉和契丹联军打击。同时,恰逢连日大雨,士卒多遭腹病,于是撤军南返。

  公元976年,刚刚攻灭南唐的赵匡胤,再次兴兵北汉。宋军扫荡山西、直抵太原城下。虽然契丹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支援,但大宋已经准备把北汉和契丹捆在一起打。无奈太祖驾崩、太宗继位,于是作罢退兵。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举国兴兵,再次进攻北汉。此次征伐北汉,无论是动员规模还是组织协调,都是中原王朝准备最充分的一次。

  01.赵光义的种种优势

  赵光义没有赵匡胤聪明雄才,却也没有赵匡胤的犹豫善良。于是,继位之后,便强令吴越国主献土除国。大宋从实质到形式上都完成了山西以外的中原统一。

  而接下来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北汉。

  从后唐世宗柴荣到大宋太祖赵匡胤,折腾了20多年,都没能解决这个北方强敌。所以,宋太宗要证明自己的雄才伟略,就一定要拿北汉开刀。

  无论是能力还是见识,赵光义都不如柴荣和赵匡胤这两位雄主。但赵光义有力量,统一的大宋就是资本;有精力,除了北汉,大宋了无挂碍;更有经验,柴荣和赵匡胤提供了前车之鉴。

  

  赵光义询问枢密使曹彬,为什么周世宗和宋太祖都不能攻克太原(即晋阳)?曹彬对答:

世宗时世宗时,史超败于石岭关,人情震恐,故师还。太祖顿兵甘草地中,军人多被腹疾,因是中止。

  柴荣之时,因为石岭关一战没能挡住契丹;太祖之时,因为军中突发疾病。所以说,都是事出有因,并非打不下太原坚城。

  于是,赵光义接着问:我现在发兵会怎样?曹彬,虽是稳重老将,却当即附议:

国家兵甲精锐,人心欣戴,若行吊伐,如摧枯拉朽耳。

  此时的大宋将士,从上到下,正是争心满满。一听打仗,连稳重老将曹彬,都止不住兴奋。这是战心,大宋完全可以把契丹和北汉捆在一起打。

  但,宰相薛居正却不同意,认为北汉有守国之志、契丹不会坐视不管。但,赵光义早已沉醉在雄主创业的豪情之中,根本就不会理会宰相的建议。同时,他也难得聪明了一次:

  今者事同而势异,且先帝破契丹,徙其人而空其地。正为今日事也。

  北汉本就人口稀少。赵匡胤虽然征伐无功,却徙其人、空其地,就是再给我创造机会。所以,现在已经“事同而势异”,同样的事是灭国北汉,但不同的势是北汉已经国力跳水。

  02.北汉为什么不好打

  但逢乱世,山西必出枭雄。

  西晋有匈奴刘渊、北魏有秀容尔朱、隋末有大唐李氏、唐末有沙陀人李克用。山西一直是个乱世称雄的地方。

  山西高地,可以提供形胜。西有大河、东据太行,内部沟壑纵横、高地俯瞰天下,这就是形胜之资。从南部和西部越过黄河、从东部越过太行山脉,都不足以一战定山西。所以,乱世山西首先能够确保自己打不死。

  

  出兵天下,必需强兵。而山西北部是蒙古草原,有草原的战马;南部是农耕地区,有中原的粮食。山西,就是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的交汇地带。兼有战马和粮食两大稀缺资源,又沐浴于胡风汉雨之下,所以山西一直盛产争霸强兵。

  唐末以及五代乱世,山西诞生了最强的沙陀军事集团。北宋66天灭后蜀,这已经是个奇迹。但李存勖的后唐王朝,30天灭前蜀,这就是沙陀人的战斗力。李存勖之后,是代北沙陀李嗣源;李嗣源之后,是后晋石敬瑭;石敬瑭之后,是后汉刘知远。五代乱世,三个沙陀政权接连更迭。而从沙陀军事集团内部来看,则是一个代代相传的过程。只不过传承的过于暴力,每一次新老交替都以一个王朝灭亡为代价。

  北汉承接后汉,完全继承了沙陀军事集团的衣钵。所以,这个军事集团虽然在中原乱战中消耗了自己,但北汉之时仍旧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中原需要感谢周世宗柴荣,高平之战,硬是带着中原骄兵打残了这个沙陀军事集团。

  后唐内乱,石敬瑭灭唐建汉,这是沙陀人的自我消耗。以前吊打契丹和中原,后来只能臣服契丹、制霸中原。而高平之战后,沙陀人连中原都无法控制,只能附庸契丹、对抗中原。

  宋灭后蜀,可以认为是中原内部战争;而周攻北汉和宋灭北汉,则要面对强大的沙陀军事集团,而且这伙人从唐末开始就一直强。北汉虽然残破,但附庸契丹,于是草原势力推进到了山西高地。因此,宋灭北汉就不是中原内部战争,而是中原与草原争霸。沙陀军事集团和正在崛起的草原契丹,这就是北汉不好打的原因所在。

  03.大宋最充分的战争准备

  赵光义虽然没有世宗太祖的雄才伟略,却有世宗太祖创造的雄厚优势。北汉虽然已经残弱不堪,但北汉已经成为中原与草原博弈的焦点。

  所以,宋灭北汉,并不容易。其难度系数要比灭南唐、灭后蜀,高太多。

  但,赵光义在此战中却显出了雄主本色。他为灭国北汉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而基础就是大宋碾压天下的国力。

  一是改进军事装备。灭北汉的关键是坚城太原,攻城战是重头戏。于是赵光义亲临讲武台“观飞山军人发机石射连弩”,开战之前先打造一支专业的攻城部队。

  

  二是确保辎重运输。疏浚河道、转运物资,后周世宗攻城不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战太仓促,连粮食都要临时发动晋、冀诸州转运。

  三是开展外交攻势。这一点必须要服气太祖、太宗这哥俩,凡是大战之前一定要搞外交。伐南唐,赵匡胤修好契丹。伐北汉,赵光义“告以北伐”。但赵光义再怎么外交捭阖,契丹人也不会同意,当即质问:何名而伐汉?你说不出个道理来就不行,而赵家天子此时最为生猛,明告诉契丹:你不援助,咱们和约照旧;你若援助,就把你一起打。

  四是全盘规划战争。简单说,赵光义明白契丹人肯定要出兵,所以外交工作就算失败了,那就说到做到:北汉和契丹一起招呼。

  云州观察使郭进,进驻石岭关(今山西忻县南),就是要在太原北部把契丹人给挡住。

  潘美作为北路招讨使,率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等将出击北汉、围攻太原。太原坚城、四面城墙,一面也不留缺,围起来打。

  田仁朗、刘绪等人巡视太原周边四寨,检查攻城器械,同时组织民夫挖壕筑垒,这就相当于一支工程部队。

  河北转运使侯陟、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行在转运使刘保勋,负责向太原战场输送辎重器械,做好后勤工作。

  同时,赵光义分出一部主力前往镇州(今河北正定),目的是盯住幽州方面的契丹军队,防着契丹人举国支援北汉。

  03.实力碾压下的摧枯拉朽

  公元979年2月,宋太宗赵光义起驾亲征,次军镇州,诏令各路进军开始进攻北汉。宋军率先对太原以外的盂县(今山西盂县东北)、沁州(今山西沁源)、汾州(今山西汾阳)、岚州(今山西岚县)发动了进攻。同时,郭进所部进至石岭关,张网以待契丹援军。

  

  契丹人说到就到,3月10日,辽将耶律沙和塔尔率领先头部队,抵达白马岭(今山西盂县东北),与宋军隔大涧对峙。不等后军毕至,耶律沙便强渡大涧,对宋军发起进攻。契丹军队半渡大涧之际,郭进立即发动进攻,以硬碰硬的方式痛击辽军。此战,契丹前军大败,主将耶律沙的儿子、辽将塔尔及其子,全部战死。此战后,草原契丹再不敢轻易挑衅大宋强军。

  4月,宋军扫清太原外围,将太原四面围定。同时,宋太宗赵光义移驾太原前线,亲自督军攻城。

  开武军军校荆嗣率众登城,“手刃数人,足贯两箭,中手炮,折碎二齿”,仍旧死战不退。太宗皇帝急令撤下,赐以锦袍银带。

  将军李汉琼率众先登城墙,“矢集于脑”、“伤甚”,仍旧奋勇杀敌。太宗皇帝召至幄殿,亲视其伤,并赐予良药治疗。

  这就是巅峰时期的大宋军队。从士卒到将军,个个争心满满、死不旋踵。

  

  而此时的赵家官人,虽然不及世宗太祖,却也是亲临战场的硬汉,而搞起“抚士”的政治工作,一点儿不比吮疮救卒的吴起差。

  宋军不可能一味强攻。如果这样的话,那赵匡胤的仗就白打了。公元969年,赵匡胤亲征太原,便筑长堤、水淹晋阳。大哥当初尚能学智瑶水灌晋阳,当弟弟的再笨也该学会了这个手段。于是,宋军再次引水灌晋阳,太原立即再次汪洋一片。智瑶水灌太原却被三家反杀,赵匡胤水灌太原差点儿成功,而赵光义这次水攻太原终于获得了成功。

  大水冲溃太原东南角,并涌入夹城。宋朝大兵见水灌得手,于是“士奋怒,争乘城,不可遏”。被太原坚城挡了两个月,这伙大兵早就怒火中烧了,个个争先,都要冲进去与北汉士卒刺刀见血。

  但这时候轮到宋太宗赵光义优柔寡断了,担心引发屠城事件,于是马上中止宋军冲锋。而北汉国主刘继元却一直没有被杀怂,不仅亲自指挥士卒运土堵水,而且组织军队继续坚守。

  然而,北汉已经大势已去,城中将士纷纷出城投降。已经致士的北汉左仆射马峰流泪劝阻,刘继元眼见坚城难守、契丹不救,只能答应向北宋投降。

  04.契丹人哪去了

  契丹在插手中原问题上,从来都是要多积极有多积极。凡是答应出兵,几乎从不爽约。

  位于山西北部的北汉政权,早就成了契丹的附属国,所以北汉的事情,就是契丹的事情。因此,北宋灭北汉,契丹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白马岭一战,宋军只是击败了契丹的前军部队。虽然损失惨重,但契丹大军并非不能再战。

  

  但是,直到晋阳城破,契丹骑兵却连个影子都没有。不管是山西还是河北,契丹人消失了。

  而北汉一直视契丹为自己的救命稻草。所以,太原城危这么大的事情,北汉不会不传给契丹。代州(今山西代县)的北汉驸马都尉贞俊早已向辽景宗求援。但辽景宗却因为白马岭战败,所以拒绝再发救兵。

  辽景宗怎么了?这个人一点儿都不像历代的契丹国主,怎么在北汉最危急的时候置之不理呢?

  契丹也有契丹的苦衷。景宗之前是辽穆宗,这家伙是契丹有名的昏君。公元951年继位以后,先是契丹宗室各种内斗,人人都想篡了穆宗皇帝的位子。待到权力游戏告一段落,辽穆宗也就彻底释放本性了,他最大的本性就是喝酒,而且一定要喝的酩酊大醉。所以,在公元969年以前,契丹辽国就没功夫搭理中原的事情。

  穆宗之后的景宗,是大辽的中兴皇帝。但穆宗留下的基础太差,此时的契丹虽然已经复苏,但仍在恢复之中,所以不敢为了北汉赌上全部家底。

  自公元951年穆宗继位,到公元969年穆宗被杀去世,契丹内部几乎已经瘫痪。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中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威于公元951年建立后周,整治中原内政。柴荣在公元954年继位为帝,四面开疆拓土,甚至从契丹人手中拿下了关南三州。赵匡胤在公元960年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到公元969年,北宋已经统一了除南唐以外的中原天下。

  

  辽穆宗时期,是契丹失去的20年,却是中原崛起的20年。如果契丹雄主在位,郭威、柴荣以及赵匡胤都难以在乱世中建立功勋。

  05.赵光义的是非功过

  赵光义在灭国北汉之后,立即发动了收复燕云之战。

  比之对北汉之战的举国筹备,此时对契丹的作战过于仓促。而契丹又是比北汉更强硬的对手。所以,之后战败无功,只能说是太宗急于求成了。

  在灭国北汉之后,赵光义与契丹、与交趾、与党项频繁交战,但几乎无一胜仗。就武功来说,太宗比之太祖逊色太多。

  但,这不能全怨太宗无能。后周世宗、北宋太祖,算是王朝的统一战争。而北汉以及之后,则全是从王朝向帝国的升级战。能不能打胜,是要解决的问题;能不能统治,则是更要解决的问题。而北宋的政治设施,只能说比唐朝更缺乏进攻性,难堪帝国升级。而比之后世的赵家官人,赵光义已经算是武功最强者了。

  

  所以,没有太祖的雄才气魄,能力是一个因素,但时势任务的艰难,则是更大的因素。

  太宗与太祖,虽是亲兄弟,但格调明显不同。如果说赵匡胤君子之风,那么赵光义在很多事情上却说不上君子。

  但,真实世界多是冷酷计算者胜、情怀满满者输。所以,孰是孰非,不好以君子与否排位高下。关键是我们不能说赵光义就是个坏人。他与赵匡胤共同经历了五代乱世,却都满含人性。

  公元969年,太祖水灌晋阳,刘继元以死相博,北汉的强弓硬弩雨泻而下。禁军精卒不畏生死,纷纷请战要以命博晋阳。而赵匡胤却说:

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备肘腋,同休戚也。我宁不得太原,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

  公元979年,太宗灭国北汉,眼见城破在即,杀红眼的宋朝大兵,纷纷带着怒火、奋勇登城。而此时,赵光义的做法与赵匡胤如出一辙:

癸未,幸城南,督诸将急攻,士奋怒,争乘城,不可遏。帝恐屠其城,因麾众少退。

  如果是沙陀军事集团的主公将帅,他们绝不会有这份人性。杀人劫掠,就是五代乱世的战场标配。但大宋却完全在忤逆这个时代潮流。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有孟子所谓的不忍人之心。从格调上结束五代的乱世流血,这就是赵家兄弟的最大功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