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吕碧城》回顾 | 女人最终的归宿,从来都不是婚姻

《吕碧城》回顾 | 女人最终的归宿,从来都不是婚姻
2020年06月10日 21:30 新浪网 作者 十点读书会l

  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读《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

  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吕碧城两度出国游学的经历。

  她先在哥伦比亚留学深造,之后漫游欧洲,并将游记集结成书《欧美漫游录》。

  一时之间,她的文字因为过于畅销而被人蹭热点、剽窃文字。尘世纷扰,忧喜参半。

  在这之后,也就是人生最后阶段,吕碧城又有哪些创举?

  她个人的生活方式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吕碧城》回顾 | 女人最终的归宿,从来都不是婚姻

  成为素食主义者

  近些年来,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宠物豢养引起纠纷的社会新闻也屡见不鲜。这样的事情,吕碧城也曾遇到过。

  第一次出国旅游之前,吕碧城养过一只名叫“杏儿”的小狗。

  在杏儿陪伴之下,驱散不少孤独。

  有一次,杏儿在路边玩耍,不小心被一个洋人开车碾伤,吕碧城非常生气,聘请了律师与对方交涉,还逼迫洋人将杏儿送至兽医院检查身体。

  后来吕碧城离开南京,将这只狗送给朋友寄养,一再嘱托朋友要将它照顾好。

  可是天不遂人愿,吕碧城离开上海不久收到朋友来信,告诉她杏儿病死了,已经将它埋在郊外。

  吕碧城听到这一消息,十分伤心,还为自己的爱犬写下一首纪念诗。

  一滴水可以折射一个世界,当一个人怀有慈悲之心,就会觉得众生平等,万物有灵,对动物自然也会倍加怜爱。

  1928年的冬天,吕碧城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读到一则“皇家禁止虐待牲畜会”的消息。

  她由此萌生护生的想法,当即写了一封信参加讨论,表达出禁止虐待动物、限制杀戮的观点。

《吕碧城》回顾 | 女人最终的归宿,从来都不是婚姻▲ 吕碧城在维也纳

  在这之后,吕碧城还给英国和美国的两个动物保护协会寄去两封信,建议他们提倡素食,减少杀戮,万不得已要杀害动物时,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用来减免动物的痛苦。

  从那个时候开始,吕碧城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

  1929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动物保护协会上,吕碧城作为代表上台演讲。

  台上的吕碧城衣着华丽,气质高贵,当她开始发言,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是让台下与会者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女子刮目相看。

  后来,维也纳一家报纸报道了吕碧城在会议上的表现:“会中最有兴味、耸人听闻之事,为中国吕女士之现身讲台,其所著之中国绣服矞(音同玉)皇矜丽,尤为群众目光聚焦之点。”

  人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所走的每一步路走将成为后来的基础。

  吕碧城的慈悲心香,是她空寂余生的底色。

  吕碧城这段经历,让我想起之前读到过的两句话,用在她身上恰如其分:

  慈悲为怀,智慧随行。愿力所致,才华随行。

《吕碧城》回顾 | 女人最终的归宿,从来都不是婚姻

  通过佛教找到心灵归宿

  这本吕碧城传记看至收尾,越发觉得她和唐代才女薛涛的人生轨迹极其相似。

  薛涛小小年纪显露诗才,少年失怙,一生未婚,晚年时将红装换做道服,绚烂一生最终归于寂然。

  吕碧城同样如此,天生聪颖,幼年时能够出口成诗,少年失怙,成年后虽然做出各种创举,却也经历各种坎坷。

  婚姻大事上,秉着“不遇天人不目成”的态度终身未嫁。

  行至暮年,在寻找心灵归宿的路上,她最终选择皈依佛门。

《吕碧城》回顾 | 女人最终的归宿,从来都不是婚姻▲ 吕碧城书法

  在她三十几岁时,曾经向中国近代道家领袖人物陈撄宁请教过道学,可惜缘分未到,难以悟到道家玄妙法门而放弃。

  之后又在北京聆听谛闲法师讲经。

  她在伦敦旅行期间,有一次与朋友同行,在街上捡到印光法师的传单,朋友对此表示不屑一顾,准备扔弃。

  吕碧城接了过去,将它珍藏起来。

  在这之后,吕碧城遵循印光法师教诲,每天早晨念诵佛号。这是她学佛的开始。

  这些经历似乎可以说明,吕碧城是一个有佛缘的人,命运在冥冥中将她一步步引向佛道。

  1930年,48岁的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自号宝莲。

  皈依后,吕碧城开始从事研究佛法、翻译佛经、弘扬佛法的工作。与此同时,她还大力宣扬护生戒杀,食用素食。

  她后来还出版了专门介绍素食主义、戒杀护生的书籍《欧美之光》。

  这一时期,西方有很多报刊吕碧城进行专门报道,甚至还有欧美国家的信徒前来中国受戒。

  倦鸟归巢,游子思乡。1933年,吕碧城在海外旅居八年后,终于回到暌违已久的祖国。

  因为国内时局变化,上海也有所动荡,知命之年的吕碧城选择移居香港。

  在香港,吕碧城的生活简单而安静,每天都是诵经念佛。逢到母亲祭日,她便返回上海,到母亲坟前扫墓。

  她原本打算趁此机会去苏州拜访阔别多年的老友费树蔚,却获得对方已经病逝的消息。

  当年,一起前往香雪海赏梅的情形恍如昨日;如今,十年不过转瞬,两人已是阴阳相隔。

  “十年重来,黯前游如梦,恍然辽鹤。凄入夕阳,依稀那时池阁。”

  这是流年似水在吕碧城眼中的变迁,亦是人间来往给她刻写的印记。

《吕碧城》回顾 | 女人最终的归宿,从来都不是婚姻

  我到人间只此回

  如果有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喜欢的地方度过余生,走完最后一段人间路。

  早年的艰苦闯荡,加上之后常年的忘我工作,吕碧城落下胃病。

  在欧洲漫游期间,她曾突然发病,在医生告知下进行了胃部切除手术。

  后来皈依佛门,虽然不用在江湖打拼,却又将精力用于佛法研究,甚至废寝忘食,这让她胃病再三发作。

  当吕碧城胃病日益加重,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她去往偏爱的瑞士。

  吕碧城从中年开始漫游欧洲,走过很多国家和城市,南来北往,她最终还是愿意在蒙特勒度过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蒙特勒是瑞士的一个小镇,那里风景秀丽,充满田园风情。

  吕碧城对这里的静谧气氛恋恋不舍。她在这里每天除了诵经念佛,也会出门散步,领略这座烂漫小镇的湖光山色。

《吕碧城》回顾 | 女人最终的归宿,从来都不是婚姻▲ 吕碧城

  1940年,欧洲很多国家卷入二战,瑞士虽然属于中立国,但是在战争影响下物质紧缺。

  被这种现实情况所迫,吕碧城最终还是打道回国,依然住在香港。

  不论住在哪里,她的日常内容始终是诵经念佛。

  1942年的冬天,香港格外寒冷,吕碧城胃病再次复发。

  她觉得这次难逃命运的召唤,索性拒绝了朋友就医的劝告,开始安排身后诸事。

  在遗嘱中,她将存款捐赠给一位友人,用以维持对方创办的蔬食月刊能够继续出版五年。

  她考虑得非常细心——对方如果不接受,那么将存款捐于某位居士作刊印佛经之用。

  有一天夜里,吕碧城从梦中惊醒,忍着胃痛写下梦中所做的一首诗,也是她此生所做最后一首诗:

  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这首诗是她对自己一生最好的总结。

  写下这首《梦中所得诗》半个月后,也就是1943年1月24日,一代才女吕碧城,含笑离开人世。

  朋友们按照她的遗愿,火化后将骨灰与面粉混合,搓成小丸,抛入大海,供养鱼群。

  回首吕碧城匆匆一生,前半生忙着办学、做官、经商、风风火火,名利双收,后半生出游、诵经、念佛,平平淡淡,归于宁静。

  读过她传奇一生,让我想起泰戈尔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思想家章太炎的夫人张国梨写诗赞颂吕碧城:

  冰雪聪明绝世姿,鸿泥白雪耐人思。

  天华散尽尘缘断,留得人间绝妙词。

  因为吕碧城留存下来的诗词作品,词学家龙榆生称她是凤毛麟角的才女。

  就像知名导演林红光所说的那样,民国才女如云,大家言必谈张爱玲、萧红、林徽因等人,吕碧城这个名字似乎容易被错过。

  假若真的错过,那是一个很俗气的遗憾。

  明日共读《生死疲劳》▼

  【结语】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将《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共读结束了。

  一个人,犹如一本书,一本书,记录一段人生。

  因为时间所限,我们在此共读的只是这位才女传奇人生的部分内容。

  如果你也喜欢品读他人故事,喜欢这位“冰雪聪明绝世姿”的女子,不妨去翻开她的传记,或者品读她留在人间的“绝妙词”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吕碧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