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光明日报社记者王忠耀:珍惜小康路上每一段风景

光明日报社记者王忠耀:珍惜小康路上每一段风景
2020年07月14日 10:06 新浪网 作者 探本求源小团子
光明日报社记者王忠耀:珍惜小康路上每一段风景

  “小康,这个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朴素愿望,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面临疫情考验的时刻,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光明日报社记者 王忠耀

  5天6夜的采访,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往采访的路上。在这个过程中最熟悉的,也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走过的路。山区盘曲陡峭、高速宽敞平稳,而城市道路的两旁,眼睛总是应接不暇。虽然去路和终点不同,对于我们这群故事爱好者而言,走出车门时总有最新鲜的惊喜在等待,一路皆是如此。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就像小康路上,每条“小径”都有美丽风景。

  粤北山区五岭横贯,山乡林茂水清,景色秀美,却多面临“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窘境,发展受限。当我再次随团走进地处粤北的清远和韶关,悄然发生的改变,为当地人的生活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甜头。如今的粤北生态屏障,也让记者对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有了更多具象化的展望。

  在家门口的玩具工厂实现打卡上班,原先面朝黄土的农家阿姨,摇身变为无需通勤的“上班族”;靠着麻竹笋、益肾子苗和保安的工作,贫困户陆奕和在脱贫之余,成了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致富带头人;在水分、温度、湿度都能精准控制的农业示范园内,“碧月西瓜”、草莓、小番茄等新优作物长势喜人,新收获孕育着新希望……

  在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岁月静好的图景背后,是因地制宜的新项目、新产业为乡村经济构建的持续“供血”能力。产业脱贫这张长效良方,让粤东西北地区诸多乡村的发展进入了“一月一变化”的快车道。

  “幸福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出来的,我现在不但脱贫,还要致富。”谈到对于小康的理解,陆奕和的回答颇具代表性。有了技术支持、资金保障,有了好产业、好项目,再卸下“等靠要”的思想枷锁,何愁穷根不去,何愁乡村不兴呢?

  处于粤北的韶关市新丰县,因为东西两侧的九连和青云两座山脉,带来了丰富物产和宛如画中之景,加之靠近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孕育优秀粤菜师傅的热土。对于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的发源地,食在广东所言不虚。

  3年的驻地生活让我对于粤菜有所积累,但在新丰,记者还是遭遇了不少“舌尖第一次”。“‘粤菜师傅’工程让这个行当成了被国家承认和重视的行业,让我们有了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用心钻研菜式,拿到更高的职称怎么会没积极性呢?”当被问及潜心开拓的动力何在时,入行20余年的潘晨辉答得直接。持证上岗,职业发展路径愈发清晰的粤菜师傅们,让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的粤菜历久弥新,焕发新的活力。民以食为天,小康路上的粤菜师傅们,既是逐梦者,更是筑梦者。“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选择这个职业,收入、地位都高了嘛。我理解的小康,少不了粤菜的传承。”潘晨辉说。

  珠三角,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扬帆起航,这一中国经济未来重要的增长引擎举世瞩目。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习惯了变化的老广们,心底里却总有些挥之不去、低吟浅唱的粤剧老调,总有些儿时西关大屋的灰墙剪影。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老广们的小康生活,缺不得羊城的坊巷。

  初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永庆坊,粤剧悠扬,石板沧桑,大屋依旧,咖啡清香,习惯了珠江新城的云端高楼,时间仿佛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大屋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手中的工具上下挥动,细细的象牙上翻出了琼楼玉宇。这一方天地证明了,小康生活不仅是前进与发展,也可以是回味与留存。

  在一周的时间里,从山村到城市,从粤北到湾区,我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子?答案几乎无一重复,但每一个答案背后,都是一段故事、一种期待、一份信心。小康,这个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朴素愿望,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面临疫情考验的时刻,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

  从众多或陌生、或熟悉的面孔与故事中,从那些极具代表性的场景中,我在各美其美中品读着中国信心的殊途同归,在走向小康生活的条条“小径”中,感受着开放中国的大同之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